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当代人物
游子风范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大名人物 >> 历史名人 >> 中国共产党早期女革命家——郭隆真

中国共产党早期女革命家——郭隆真(4)

发表日期:2011-6-13 11:45:09 作者:佚名 浏览数:

1927年春天,周恩来等同志领导了轰动中外的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全国的工、农、商、学、兵群众运动也在迅猛发展,北伐革命军胜利地攻占了南京。军阀反动政府勾结帝国主义,向革命力量猖狂反扑。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兵突然袭击苏联大使馆,逮捕了李大钊等大批共产党员,接着在北京全城开始了大搜捕,形势变得十分险恶。郭隆真同志的处境也非常危险,地下党组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通知她迅速转移。但是,郭隆真同志知道这是党遇到困难的时刻,非常需要有经验的同志继续工作,她镇静自若,安排好其他同志的转移工作,自己留下来坚持斗争。有一天,天刚蒙蒙亮,缦云女校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女同学张悒芬来报信说:“快转移,情况紧急!”郭隆真闻讯,连忙告诉正在学校商谈工作的韩幽桐等同志说:“你们先走,通知党员疏散隐蔽。这里可能要被搜查,我留下整理文件,过一会也走。”同志们劝她先走,她执意不肯。就这样,党组织和许多同志安全地转移了,郭隆真为了销毁文件,掩护大家撤退,未来得及出走,被反动军警再次逮捕了。

由于郭隆真同志早有戒备,已经销毁了一切革命证件,她被捕后,敌人一无证据,二无口供,什么把柄也没有抓到。但是,穷凶极恶的敌人,是不会轻易放走一个革命者的,悍然判处郭隆真同志十二年徒刑。直到奉系军阀张作霖被逐出关,经过一再大赦和减刑,加上党组织千方百计的营救,入狱二年后才被释放。

判刑后,郭隆真同志被关押在京师第一模范监狱。这是一座以酷刑闻名的监狱。阴暗的囚室,可以看到光亮的只有一尺见方的铁窗。许多“犯 人”挤在一起,拉屎撒尿都在屋里,夏天热似蒸笼,蚊子苍蝇成群;冬天冷似冰窖,寒风刺骨。凶狠的狱警,如狼似虎。这里有刑事犯,也有很多遭受不白之冤的人。郭隆真望着这些形形色色的“罪犯”,想到党的教导:一个共产党员,走到哪里就要战斗在那里。她压下自己怀念同志和组织的心情,忍着受刑后的疼痛,逐个找同室的人谈话,了解她们的家庭和被捕的原因,给她们讲述外面的革命形势和无产阶级要革命的道理。

她还寻找各种机会,向看守人员宣传爱国反帝的思想,启发她们的觉悟。后来,那些负责看守她的女狱卒,有的竟成了她从狱中往外传递消息的“交通员”。有一天,被她掩护逃脱敌人逮捕的韩幽桐去探监,隔着铁栅栏,见到深受同志们爱戴的隆真身穿囚衣,挂着囚犯的号码条儿,被敌人折磨得面容憔悴、身体虚弱,不禁悲痛得失声痛哭起来。郭隆真面带笑容,反而安慰她说:“你别这样,这算得了什么,不要伤心…”

在狱中,敌人常常打骂那些完不成劳动定额的“犯人”。郭隆真同志为了使那些含冤入狱的姐妹免遭训斥和打骂,她在完成自己劳动任务的同时,总是设法帮助她们。夏天,监狱让女犯人在竹帘上绣花草虫鸟,郭隆真就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绘画绣花技术手把手地教给大家。她这种肯于助人、代人吃苦的精神,热爱真理、追求光明的言行,使许多受尽摧残、感到绝望的妇女在牢笼中受到了鼓舞,看到了希望。大家团结在她的周围,形成了和敌人斗争的一个集体。
 

奉调北疆

 

1929年,郭隆真同志出狱后,在北京已是举目无亲两年多的时间,过去相知的同志,不是牺牲殉难,便是离京他去,对后继的党的地下组织,她一时无法取得联系。象久别的女儿想念母亲一样,她多么想尽快找到党呵!郭隆真同志徘徊于街头,设法打听,始终杳无音信。有一天,她在街头报上看到一篇报导,说上海党的活动 “猖蹶”。于是,她就找到旧时的一两个同学借了点路费,扮成一个探亲的农妇的样子,离京去上海,决心到那里去寻找党的组织。

当时的上海,同样处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血腥统治之下。经过一次次血的教训,党的活动非常秘密。郭隆真到上海后,虽然到处奔波,仍然毫无线索。她既无工作又无钱,象一只孤雁飘泊街头。但她毫不灰心,天天到街上去,在闹市区转来转去,两只眼睛注视着一个个来往的行人。一天,她突然遇见了分别多年的邓颖超同志,在她的帮助下,才找到了党的领导机关,接上了组织关系。当郭隆真得知,我们党已由几十个人,发展到几十万人,并在井岗山建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时,兴奋得淌下了眼泪。她不顾自己受摧残的身体还孱弱不堪,立即向组织上要求分配任务。那时,东北各省的党组织正在迅速发展,急需有经验的老同志去工作。党组织考虑到郭隆真同志是个久经考验的坚强党员,又有很好的群众工作经验,决定派她到哈尔滨去搞工人运动。于是,她象只雄鹰,立即展翅飞向祖国的北疆。

 


 

中共满州省委派她去哈尔滨中东铁路三十六棚总厂,以家庭妇女的面貌出现,和早已在那里的地下党员李梅五配合,开展工人运动。

三十六棚总厂,是个具有反帝斗争光荣传统的工厂。五四运动前后,曾举行过四次大罢工。为了把工人群众尽快发动起来,郭隆真虚心向工人学习,了解他们的疾苦,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处处和工人打成一片。她常常帮助一些生活困难的工人家庭料理家务,很快取得了工人们的信任,为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把广大工人团结在党的周围,组织斗争,她每天从清晨一直工作到深夜。有时一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除了想尽办法照顾别人,她很少料理自己的生活。东北以高粱米为主食,很少吃面食,她开始很不习惯,身体一天天瘦下去,工人们劝她保重身体,她总是微笑着说:“不要紧,我身体好,顶得住。”

1929年7月,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帝国主义的唆使下,出动军队撕毁了1924年签订的“中苏协定,”挑起了“中东路事件,”把中东铁路的苏方人员驱逐出境,并停止苏联外交、商务人员在中国境内的活动,掀起了反苏反共的高潮。郭隆真一面组织工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一面亲自编写、刻印传单,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当局挑起这一事件的阴谋。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武装挑衅失败后,把怒气向工人发泄,大批裁减中国工人,而以逃亡到我国的白俄工人顶替,造成许多工人失业,流离失所。在中共满州省委的领导下,郭隆真和工人们研究,组织了两个反裁工斗争的团体:一是“失业工人复工团”组织失业工人团结起来,向铁路当局督办公署、哈尔滨特别区长官公署、铁路局机务处作斗争,要求复工;一是“失业工人后援会”发动未被裁减的工人罢工、请愿,积极援助失业工人的复工斗争。郭隆真还组织工人散发传单,登报发表声明,揭露反动当局要裁减中国工人、招收白俄工人的反动阴谋。郭隆真在工人集会上演说指出:“把裁减工人归罪于苏联,这是反动军阀为了挑起工人对苏联的不满。他们为了达到反共的目的,而不顾广大失业工人的死活。”愤怒的工人们,弄清真相后,更加团结一致,同反动当局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终于迫使反动当局让步,取得了反裁工斗争的胜利。三十六棚总厂被无故裁减的一百八十多名失业工人,全部复工,回厂工作。斗争中,广大工人不仅看到了团结的力量,也更加信服和敬佩郭隆真同志的斗争艺术。

领导工人运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远在1918年,三十六棚总厂就建立了“工业维持会”。因为那时没有党的领导,“工业持维会逐渐被反动当局收买和控制,变成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他们依仗警察管理处 长当后台,贪污敲诈,欺压工人,干了许多坏事,早就为工人群众所不满。工人们几次起来要求推翻“工业维持会”,但都失败了。郭隆真了解到这种情况,便和工人们认真研究总结过去失败的教训,分析当前的形势,认为:要开展对敌斗争,工人必须有代表自己利益的工会。“工业维持会”是官办的它的存在只会影响工人们起来斗争,应该解散。她的主张得到满州省委的支持和广大工人群众的拥护。但是,党内有人主张改良“工业维持会”,与旧会长争夺领导权,还在工人中拉帮结伙,制造分裂,企图孤立、排挤走郭隆真同志。郭隆真坚持原则,毫不让步,决心建立党领导下的赤色工会。她召开工人积极分子大会,宣传党的指示,纠正党内错误思想。郭隆真的言行得到了中共满州省委的支持。于是,在郭隆真等同志领导下,党组织在三十六棚总厂党员和工人群众中,揭露批判了党内错误思想,纯洁了党组织,从而使广大工人的斗争情绪更加高涨。一时受蒙蔽的工人纷纷宣布退出“工业维持会”。工人们在郭隆真同志引导下,经过不懈的斗争,终于在1930年迫使反动当局解散了“工业维持会”,建立了工人的自己工会“工厂委员会”。郭隆真的革命活动使反当局恐慌不安,他们骂三十六棚总厂是“赤匪窝,”多次派暗探,流氓到厂里去捣乱,侦察组织工人起来斗争的共产党领导人。但是,敌人的活动,都遭到工人们的坚定抵制。

于叛徒出卖,三十六棚总厂的党组织突然遭到敌人的破坏,一切工作不得不转入地下。工人们担心郭隆真的安全,劝她暂时躲避一下。她婉言谢绝大家的关怀,仍然不畏艰险,坚持工作。工人们轮流值班,保卫在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工会组织;保卫和他们在斗争中同甘共苦的郭隆真同志,使反动派抓捕郭隆真、破坏工会的阴谋未能得逞。郭隆真的工作取得的成绩越大,敌人对她越是憎恨。他们往三十六棚总厂派了一批又一批的特务,一心要抓住郭隆真。为了转移敌人对三十六棚总厂党组织的注意,保存革命力量,1930年3月,郭隆真同志在上级组织的指示下,对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后,离开哈尔滨回到沈阳一中共满州省委所在地。在省委召开的职工运动会议上,郭隆真根据省委的意见专门介绍了哈尔滨三十六棚总厂的工作经验。与会同志对她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取得那样大的成绩和丰富的工运经验十分称赞。当时担任中共满州省委书记的刘少奇同志,曾肯定地说:“在工作中最积极,在政治上又正确的是郭大姐!”不久,郭隆真被选为中共满州省委委员,担任满州省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留在省委机关做导工作。

那时,省委的工作环境是很恶劣的,往往今天在这里开会,明天就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一九三〇年五月二日,省委为了避开特务耳目,在沈阳南郊大南边门外文家坟树林子里秘密举行会议。省委主要负责人王鹤寿等,和大家事先编好对付敌人的“供词”,是:“给郭大姐说媒”。警察局得知树林子里有几个人聚在一起,以为是盗人相聚,立即出动军警包围了树林,把郭隆真、王鹤寿、潘敬九、孟用潜、廖如愿等六位同志都拘捕了。在警察局里,敌人一个一个分头审讯他们。他们各自按照事前编好的口供,说了一遍,口径一致。敌人又审讯郭隆真。她和大家说的一样。敌人找不出一点破绽,只好让他们交保释放。

时隔不久,郭隆真接到中央通知,便离开沈阳,回到党中央所在地一一上海。
 

青岛火炬再燃

 

1930年,座落在东海之滨的山东青岛市党组织,由于徒叛的出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这严峻的时刻,党中央把郭隆真同志从东北调回上海,派往山东省委,任省委委员,化名郭林一,到青岛工作、担任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重建党组织,恢复党的工作,开展工人运动。

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郭隆真同志深感责任重大,事不宜迟,她立即动身前往青岛,通过地下交通员,她很快和青岛地下负责人陈少敏、董汝勤等同志接上了关系。当时青岛整个笼罩在白色恐怖中,为了便于工作,郭隆真先后又化名为“张李氏”和“张马氏”。

青岛,是个受尽了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蹂躏的城市,那里的人民充满了血、泪、恨。郭隆真顾不得一路上的辛苦劳累,立即深入到工人群众中。日本人办的沧口内外纱厂、大英烟草公司,是她经常活动的地方。她扮成一个普通工人去上班做工。在工厂里,她访贫问苦、了解工人的情况和工人的要求。工人们见这位“大姐”热情诚恳,都愿意和她接近。她细心倾听女工们的各种反映;向她们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求荣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用上海工人罢工斗争的大量事例启发教育大家团结起来斗争。

郭隆真在工厂里,目睹那些在资本家和帝国主义走狗的奴役下,骨瘦如柴的女工、童工遭受的痛苦,常常夜不能寐。为了砸烂这个人吃人的黑暗社会,她决心加倍工作,把那些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姐妹们尽快组织起来,为妇女和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为此,她白天和工人们一块做工,晚上则走家串户,去宣传革命的道理。她把自己挣来的钱送给那些生活困难的工友,帮助拖儿带女的女工料理家务,用党的温暖拨动一颗颗受尽苦难的心弦,使她们认识到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源,很快就把一批工人中的先进分子团结到党的周围,恢复和建立了工会组织。在郭隆真等同志的领导下,青岛连续爆发了纺织女工、烟厂工人等罢工斗争,要求增加工资,减少劳动强度。世世代代受压迫受剥削、当牛做马的青岛工人阶级。以火山爆发之势,向中外反动势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1930年,日本纱厂资本家无辜害死中国工人朱光清,青岛市公安局惧怕日本强盗,贪脏受贿隐瞒事实真相。这一事件引起广大工人的愤怒。郭隆真等同志迅速分析了形势,认为这是发动全市工人起来斗争的良机。她连夜组织各厂工会负责人和工人积极分子召开会议研究罢工斗争,同时刻印、散发传单,揭露日本资本家迫害中国工人的罪行和青岛市公安局为帝国主义分子充当走狗的事实。 纱厂工人首先起来了,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上街游行示威,要求厂方为死难工人朱光清开追悼会,赔偿损失,并保证今后再不虐待工人。继之,烟厂等工厂工人也上街游行,支援纱厂工人的斗争。

郭隆真亲自和工人一起上街游行,还在纱厂、烟厂附近散发传单。工人群众要求为阶级弟兄报仇的怒火,使日本资本家和青岛市公安局胆颤心惊,只好乖乖地答应工人们提出的条件。经过斗争的考验,郭隆真在纱厂、烟厂等厂发展了一批党员,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影响。在郭隆真等同志的领导和支持下,青岛不仅恢复和健全了党的组织,创办了《红旗报》、《海光报》等革命刊物,而且成了当时全国工人运动最活跃的城市之一。这些永载史册的丰功伟绩,都铭刻着郭隆真同志的智慧、勇敢、辛劳和汗水,铭刻着她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眼看着工人运动一浪高过一浪,越来越多的工人靠近共产党,罢工斗争越来越频繁,敌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反动当局把一批又一批的侦缉队派出去,四处搜捕嫌疑分子,查出了中共青岛市委的地下刊物——《红旗报》和《海光报》,以及党员调查表格等。之后,又有人供出了“张李氏”发动纱厂工人罢工和为朱光清报仇的情况。但是在广大工人的掩护下,敌人根本找不到郭隆真同志的影子。
 

巾帼英雄浩气长存

 

1930年十一月二日,郭隆真同志按照预先的约定,来到四方村河边,和一个女工谈话。她们坐在两块礁石上,一边望着滔滔的河水,一边筹划着下一步行动。女工的小孩在旁边玩耍,不时地跑来呼唤“妈妈”,打搅得她们无法谈话。郭隆真为了哄这小孩到远处去玩,从兜里掏出一元钱给了孩子,让她去买糖果。恰在这时,被暗中观察她们的特务陈寄尘发现了。特务心想,两个贫苦女工谈话,竟拿出一元钱哄小孩,其中必有缘故,再加郭隆真不是当地口音,便报告了上司。反动当局立即调动大批便衣特务,暗中盯住了郭隆真。由于郭隆真一心想着工作,没有发觉已被特务监视。所以,当郭隆真同志刚刚走进林杨氏的家—— 青岛嘉禾路四方村一百号时,立即被跟踪的敌特逮捕了。就这样,她第五次落入了敌人的魔掌。

郭隆真被捕后,被关押在青岛市公安局拘留所。因为她是要犯, 态度又强硬,敌人给她加上手铐,派重兵看护。在此之前,是不给女犯带手铐的,敌人对郭隆真却开了这个先例。郭隆真在拘留所内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揭露公安局长是帝国主义的走狗,镇压中国人民的刽子手,大骂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她以拒绝吃饭和梳头洗脸来抗议敌人对她的酷刑。她列举中外反动派互相勾结的一条条罪状,质问敌人,使反动当局坐卧不安。 当时担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是全国闻名的野蛮至极、反动透顶的残暴军阀。他听到在青岛抓住了共产党要人郭隆真的消息,立即命令将她解到省会济南,1931年初,寒冬还笼罩着鲁东大地,郭隆真被敌人由青岛押解到济南第一监狱。自郭隆真同志不幸被捕后,上级党组织和中共青岛市委,千方百计进行营救,终因敌人看管严紧,没有成功。

 

 

郭隆真解到济南后,韩复榘下令连夜进行审讯。郭隆真在青岛时,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口若悬河,骂不绝口。来到济南,为了对付更加凶残的刽子手,她决心咬紧牙关,一言不发。敌人对她施以种种酷刑,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让她供出党的地下组织。郭隆真瞪着愤怒的眼睛,紧闭双唇,一声不哼。她遵守党的纪律, 严守党的机密,宁死不吐一个字。她那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慨,英勇不屈的革命气节, 斗志昂扬的铮铮铁骨,使执刑的狱吏都暗暗敬佩。

杀人不眨眼的反动军阀韩复榘,伎俩使尽,得不到任何口供,于是老羞成怒,在毫无口供的情况下,将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郭隆真同志判处死刑。

1931年四月五日凌晨,茫茫的原野上还笼罩着夜幕,郭隆真和邓恩铭等同志,被从济南第一监狱押往刑场。风在怒吼,大地在颤动,黑沉沉的天空好象在啜泣,郭隆真昂首挺胸,毫无惧色,在囚车中一路上唱着雄壮的《国际歌》……

刑场到了。敌人把郭隆真等同志推下囚车。她最后一次扫视可爱的祖国山河,然后昂然挺立,遥望天际。自1917年抗婚离家后,她就致力于追求真理,从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频繁紧迫的斗争,使她无暇回家探望、顾念亲人。1925年,她从苏联奉调归国路过河北省时,曾到金滩镇探望母亲和哥哥,但是只在家里住了三天就匆匆离去,奔赴革命的征程。现在,她好象想到了母亲,想到了把自己从一个争求自身解放的封建家庭的女子培养成共产主义战士的党。呼呼的晨风中,她仿佛听到千百万被压迫的中华儿女在怒吼,在斗争……她微微地点了点头,会心地笑了,她好象向同志们告别,向祖国告别。刽子手厉声喝问:“你还有什么要说的?”郭隆真仇恨地瞪了他们一眼,高呼:“革命胜利万岁!”“无产阶级革命成功万岁!”“共产党万岁!”直到罪恶的子弹穿透了她的胸膛,才终止了呼喊。终年三十七岁。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一郭隆真同志,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壮烈牺牲了。但她那无所畏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鞠躬尽瘁的光辉业绩,平易近人、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永远铭刻在广大人民的心中。噩耗传到青岛,许多熟悉她的干部、工人和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闻讯后,都抑制不住自己的悲痛,中共青岛市委和中共机关刊物,专门发表了悼念文章,号召人们继承先烈 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曾经和郭隆真同志有着深厚战斗友谊的邓颖超同志,高度评价烈士的一生,说:“她有火一样的 热情,爱护着国家、民族;亦同样以火热的高度,憎恨着当时的亲日卖国贼。”“在五四运动中,在她一生的革命工作中,都证明她是一位坚决勇敢,不顾一切精诚不懈的奋斗者。”

郭隆真同志虽然牺牲了,她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丰碑,将世世代代,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河北省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卷,文中绘图系翻拍于大名郭隆真纪念馆(郭来存等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