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当代人物
游子风范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大名人物 >> 历史名人 >> 刘筠

刘筠

发表日期:2011-6-13 10:52:55 作者:佚名 浏览数:

刘筠(971—1031)北宋文学家,字子仪,大名人。进士出身,任馆陶县尉。他回到京城,恰好制诰杨忆正挑选人校对太清楼藏书,刘筠披选为第一名,以大理评事的资格做秘阁校理。宋真宗到北部巡视,任命他兼任大名府观察判官。自从边境停止打仗,国家闲暇,真宗一心想编辑图书,开始搜集儒学家的考证和论述的文章,作一代典范。刘筠参预编辑图书经籍及宋代四大类之一的《册府元龟》,被誉为精敏。宋真宗打算到汾睢祭祀,屡次下雪,召刘筠及监察御史陈从易到崇和殿写诗歌,真宗几次称赞刘筠写得好。皇帝西部巡视时,又让刘筠篡写土训,说明山川地势土质好坏。那时,各处都献上表示吉祥的物品,真宗开始对礼仪文章感兴趣,刘筠几次向皇帝呈献歌赋。《册府元龟》写成以后,升左正言,在史馆值勤,给皇帝写起居注,起居注写了三百天,皇帝每每下诏延续他的写作时间。

改任左司谏,负责起草文件,还任史馆修撰,出京任邓州知州,后改任陈州。回来后,举发检察在京城的监狱刑罚,兼推荐人才,改任尚书兵部员外郎。后又请求回邓州,还没走,升为翰林学士。当初,刘筠曾起草罢免宰相丁谓和李迪的文件,不久丁谓又留任宰相了,让他另起草文件,刘筠没有接受。于是让晏殊来写。刘筠从枢密院出来,和晏殊在枢密院南门相遇,晏殊把脸扭向一旁走过,不敢作揖寒暄。大概内心有些愧疚吧。真宗长期有病,丁谓专权。刘筠说奸佞之人掌权,一天也不能在这里停留。”请求到外地任职,以右谏议大夫的资格做卢州(今合肥)知州。

宋仁宗赵桢继位,改任给事中,又任翰林学士,一个月后,任御史中丞,兼管天圣二年(1024)的人才推荐,升任尚书礼部侍朗,枢密直学士,判颖州知州,转卢州知州。召回京城,仍负责推荐人才,升任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修撰国史,兼尚书都省。刘筠向来很爱泸江,于是在城中建造阁楼,把皇帝前后所赐的书藏人其中,皇帝写有飞白书,题名为“真宗圣文秘奉之阁”。刘筠第二次任卢州知州时,建造了墓穴,做好了棺材,自己写好了铭文并刻于碑石之上,他病后,移往藏书阁。不久死去。

刘筠,景德以后,自在文墨翰士之列,他的文章擅长对偶,尤其擅长写诗,为西崑体诗的主要创始人,开始被杨忆看中提拔起来,后和杨忆齐名,当时号称“杨刘”。常与杨忆、钱惟演等门人唱和,结集为《西崑酬唱集》。刘筠所作《汉武》诗曰:“汉武天台切绛河,丰涵非雾郁嵯峨。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比日歌。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未就已沉没。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借古讽喻真宗,为西崑名篇。刘筠三人翰院,三次负责人才推荐,从刘筠开始以“策论”考试的办法决定升降人才。刘筠从不人云亦云,临事明白通达,他的治理崇尚简单严密。他晚年为阳翟同姓的富人上奏折要求给于恩惠,对他的好的评议就减少了。他著有《册府应言》、《荣遇》、《禁林》、《肥川》、《汝阴》、《三人玉堂》共七集。他有一个儿子,死得很早。他死之后,田地房产收归公家,包拯年轻时,刘筠很了解他,包拯显赫以后,奏请皇帝,让他本家的侄子为继承人,又请准把田产还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