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大名县被省人民委员会命名为养猪模范县。
一九五八年
1月20日,第一批农村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已胜利结束,第二批开始。
下旬、县、区机关的整风运动开始。
377村发生夏蝗33万亩,秋又生秋蝗14万亩,土蝗6万多亩。
4月,中国科学院蝗虫研究专家马世俊等6人,来大名县调查研究蝗虫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的措施。
5月1日,县成立了东武式水库拦坝施工指挥部,全县4千名民工,用排子车、木轮车和人抬筐运土,完成土方3万立方米。8月1日正式完工。
5月26日——28日,大名县第三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实到代表202人。
5月25日,召开政协大名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5月29日,省农林厅派民用飞机1架,到大名县投撒农药,杀灭蝗虫。
本月,大名师范学校开始教育大革命运动,强调学生参加政治斗争,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生产劳动。学生在校内外大办工厂、农场,并参加了炼钢运动。
8月7日,县委发出通知,决定举办农忙食堂。随后生产队成立集体食堂,全队社员一起吃饭。
8月15日县钢铁厂(在磁县办)建成19座土坯式铁炉并投产,随后社社建炼铁炉,强迫户户献铁,形成所谓大炼钢铁运动,结果炼出一堆堆废铁渣。
8月,撤24个乡,1个城关镇,5天时间里将498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建成了6个农村人民公社,即杨桥、万堤、城关、龙王庙、束馆、金滩镇。社下设管理区34个,实行政社合一。
9月,深翻土地运动在全县展开,命令几万人翻地大军吃住田间,昼夜鏖战。
本月,搞“一平二调”,仅金滩镇公社平调生产队土地7139亩,劳力12620人次,粮食25万公斤。
10月6日,中共大名县委机关报——《大名报》创刊(周刊),共发行42期。1959年6月28日县委决定停刊。
10月,魏县并入大名,全县共12个人民公社,下设70个管理区。
秋,大刮“浮夸风”,在全县农业总结会上,表扬了“虚报红薯亩产54万斤,高梁亩产6020斤,花生亩产3242斤的生产队”。
本年,毛苏村大队毛德如出席“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国务院授予该大队“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一九五九年
5月,279村发生蝗虫,面积达78万亩。中共中央、河北省委十分关怀,5月25日派民用飞机一架,到大名县进行撒粉杀蝗。
5月31日,地委、专署调来一批收割机,有康拜因联合收割机33台、拖拉机35台,并随机调来机手33名。
8月,召开政协大名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8月下旬,发生三代玉米钻心虫,单株有虫百头左右。
9月20日,据统计,全县七八两个月共发生痢疾721人,死亡1人;流行性乙型脑炎15人,死亡4人。另据牙里(当时属大名)、城关镇、杨桥等6个公社不完全统计,20个村发生伤寒48人,死亡
人。
10月26日——11月初,县粮食局尹再林赴京参加全国工交财贸系统群英会,受到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的接见,并合了影。
12月10日,县委提出“关于反右倾,鼓干劲,进一步巩固发展集体生活和集体福利事业的意见”,肯定了大办食堂的“优越性”。
一九六○年
1月,建立大名县大李庄国营农场,归农业局所属,开荒7000余亩,后又陆续建起4个分场。1972年改为万堤劳改场。
2月18日,全县已有80%以上的大队建起陵园。
3月19日,县委决定要实行“三包一奖”办法,推行劳动定额和基本工资加奖励的办法。
4月18日,郭广民代表金滩镇公社金北大队民兵连,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民兵代表会议。
小麦锈病大发生。
5月,中共大名县委公布中、小学学制,一般可为10年制,即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小学入学年龄基本过渡到7周岁。
6月1日,黄友贤代表大名第一中学,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大会。
发生夏蝗17万亩,秋蝗1万亩。
7月27日——28日,连降暴雨,雨量达330毫米,全县淹地53万亩,塌房35万间,伤95人,死15人,伤亡耕畜118头。县委、县人委组织抗涝救灾,并发放救济款9万元。
本月,副省长张克让由地委、行署负责人陪同,视察了前刘税等村养猪场。
11月4日,县委公布了开展社会镇反、内部肃反运动计划。
12月21日,集中力量帮助县、社两级揭发、批判、清算1958年以来的“五风(共产风、命令风、瞎指挥风、特殊风、浮夸风)。
本年,副省长张承先视察草辫厂。
本年,邯郸至常马庄小铁路建成通车。
一九六一年
3月,参加县直属单位整风肃反运动的共5019人。
4月22日,贯彻中共中央六十条。确定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并划分自留地,开放市场,允许家庭副业。
小麦锈病大流行。
本月,全县12个大公社分为75个公社。并将12个大公社改为12个工作委员会。
5月,召开政协大名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5月31日,大名、魏县分设,从6月1日起正式分开办公。大名县辖39个公社,6个工作委员会。
6月,发生夏蝗24万亩,秋又发生秋蝗26万亩,省派飞机到大名万堤公社一带灭蝗虫。
九月份以来,疟疾病者人数上升,据统计1至15日全县发病已达到1913人,治愈747人,1166人未痊愈。分布在31个公社,224个村。
10月16日——18日,连降大雨,先后倒塌房屋15672间,其房屋倒塌完的有545户,2161人。
11月,遭沥涝和虫灾,粮食作物受灾面积46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71%。
一九六二年
1月14日,县委成立反对商品供应“走后门”领导小组,在财贸系统开展反对商品“走后门”群众运动。2月,县委将原6个工委改为6个区,辖39个公社。
3月4日,沙堤变电站动工兴建,于1963年2月9日投入供电,是全县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1800千伏安。
3月23日——4月2日,连续三次霜冻,40%麦田受灾。
发生夏蝗18万亩,秋蝗18万亩,特点是:群居多,散居少;老区轻,新区重;高地轻,低洼地重。
3月22日,开始精简机构,减少人员编制。全县新编制1755人,压减339人。
6月28日,大名县召开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领导和几项制度的规定”。
8月,发生粘虫49万亩,严重的一片谷叶有幼虫300头。发生玉米钻心虫11万亩,80%的玉米株有虫。
秋,暴发疟疾,患者3万余人。
10月15日——16日,两天连续降霜,48470亩作物因霜减产,涉及7个公社,123个大队,328个生产队。
一九六三年
5月,开辟大名经龙王庙、埝头至束馆客运路线,全长35公里。
发生夏蝗15万亩。
5月上旬,大名农用飞机场在北王庄动工,10月底完工。占地45435平方米。于1964年4月启用,停落治蝗飞机。
6月20日,1960年精简人员以来,全县共精减全民职工4681人,减少商品粮人口13057人。
8月,县委在段村、程庄、七里店、顺道店、苑湾、于夹河6个大队进行粗线条“四清”(清理帐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运动,10月全面开展“四清”。
8月2日——9日,连降暴雨,雨量达3211毫米。
卫河、漳河、马颊河有234处相继决口,全县25个公社,349个大队陷于一片汪洋之中,平地水深1-2米,最深达4—6米,淹地95万亩,塌房21万间,淹死、砸死37人。县委、县人委带领干部抢救灾民5万多人,国家派飞机28架次向灾民空投食物、药品。全国16个地区支援救灾物资86种,价值99万元。
8月17日,中共邯郸地委、邯郸专员公署联合组成慰问团,乘船深入大队进行慰问灾民。
8月23日,中共邯郸市委、市人委30人慰问团到大名县慰问。
8月24日,中共中央慰问团一行9人,到重灾区的6个公社15个大队进行慰问。
9月24日,北京市慰问团来大名县慰问。
10月,省畜牧兽医局组织26人家畜医疗队,来大名县为灾区牲畜治病。
10月6日,中共天津市委、市人委慰问团,来大名县慰问。
10月8日,省委书记、省长刘子厚到王乍村公社视察受灾情况。
10月10日,北京军区和石家庄军分区到大名县慰问其部队家属。
10月26日,邯郸市各条战线27名干部职工到大名县慰问灾民。
10月,张家口市慰问团到大名县慰问灾民。
11月4日,县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
11月30日,大名县第五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正确认识形势,切实做好生产救灾工作,为争取明年农业大丰收的决议》。
12月30日,县建立“县计划生育委员会”。
一九六四年
1月30日——2月6日,全县各公社都召开了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干部会议,进行阶级发动,开展回忆对比,重点解决干部“四不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