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大名属于魏国,即魏武侯公子元的食邑。(所以,后来有元城县之称)春秋时期的卫国,早已被晋国吞并了几次。历史上著名的大军事家孙膑出生地魏国,就是现在束馆镇一带。这一带有不少葫芦沟和烽火台的遗址,人们传说是孙膑和庞涓打仗时留下来的。更有趣的是,说束馆街里还有孙膑的饮牛坑,有时早起还能见到牛蹄印呢!
一对小学友
人们传说,孙膑和庞涓都是束馆一带人,并且从小是一对很要好的小学友。
那时的束馆叫安贤镇,是燕国有名的重镇。东南隔着马夹河是齐国,西南隔山相峙是魏国。两军经常在这里对垒,可以说这里是燕国的南大门。不然,燕王怎么能叫驸马爷——孙膑的父亲孙操带兵在这里镇守呢。
孙操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孙龙,二儿子孙虎,孙膑是老三儿,从小就聪明多谋,深受孙操宠爱。眼看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孙操在城里设了练武场和书馆,叫三个儿子一边习文,一边习武。
这可眼气坏了庞涓。庞涓是离城三里远的朱村的,经常来城里玩耍。见孙膑哥几个又习文又练武,心里痒痒坏了。可是他家里穷,既投不起师父又请不起先生,就天天在孙膑的家门口,瞪着俩大眼死瞅着。孙膑为人诚实,见这个黑小子天天瞅在这里不走,心想必有求学之意,于是问道: “喂,你是哪村的?”
“朱村的。”
“是想上学吧?”
庞涓抹起了眼泪。孙膑心眼子软,一见人家哭了,心里就不是个滋味,怜悯地说: “你既然想学,我给父亲说说。”
孙操也为人忠厚,见心爱的小儿子求告,心想孩子有个小伙伴也好。于是就应允了。
庞涓学的晚,跟不上趟,孙膑就教他。有时赶上阴天下雨,庞涓回不了家,就在孙膑家吃住。两人成了一对分不开的小伙伴。
智擒青牛
孙膑骑的大青牛,不仅日行八百里,还勇猛异常,您知道孙膑是怎样得到的吗?
离安贤镇几里远的马夹河,两岸尽是庄稼,随着洪水突然来了头青色神牛,那翠绿的庄稼苗子,一夜就被它遭踏十几亩。可把庄稼人给心疼坏了。
孙膑的父亲知道了,就派兵捉拿,这青牛连抵带撞,凶猛异常,捉拿了几次,伤亡了好几个人,也没拿住。这下人们可发怯了,叫谁去谁不敢去,眼睁睁看着这怪牛把成顷的庄稼苗子糟蹋光了。
听家里人常常议论这事,孙膑感到惊奇。一头牛有啥可怕呢,这么多人谈虎色变的。他几次要去,都被阻拦住了。他心里好不服气。他心想:既然是牛,它能有多厉害呢? 这天,他没吭声偷偷跑到马夹河来了。
到了河边,他先躲在一片树林里偷看。不一会儿那个大青牛果然来了,跳上河岸,撞进苗子地里就大口大口地吞嚼。他悄悄向牛屁股后头绕过去。那家伙真灵醒,听到一点动静,“哞”地一声扭过头来,看见是个小孩,尾巴一拧,瞪着铜铃似的大眼冲过来,好厉害呀!高七八尺,长有两丈,两只角象胳膊粗细,抵人一下,准戳两个透心窟窿。
孙膑没有慌张,突然掏出一团红绸子一抖,奇怪!那头青牛傻眼了,愣在那里一步也不敢冒撞了。孙膑趁机跑上前去,几下就把红绸缠在牛头上,抓住牛的鼻子牵回家来。
家里一下轰动了,都跑过来问他: “你是怎样捉住这家伙的?”
孙膑说: “用红绸布。”
“你怎么想起用这个法?”
孙膑说“我见人家捶大牤牛用红布捂上眼。我想:牛一定是怕红布。”人们都夸赞孙膑人小智谋多。
这头青牛叫孙膑训服了,成了他的坐骑。除孙膑喂它饮它,别人谁也不能靠近。
如今束馆南街那个大坑,人都说那是孙膑的饮牛坑。有时有人还见过那里有牛蹄子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