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大名县总面积10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104公顷,总人口82605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2‰。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67.1亿元(2000年可比价40.1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亿元(2000年可比价10.6亿元),同比增长11.9%;第二产业增加值25.2亿元(2000年可比价12.9亿元),同比增11.6%;第三产业增加值19.9亿元(2000年可比价14.6亿元),同比增长22.1%。民营经济增加值47.8亿元,同比减少9.1%;粮食总产量达560366吨,同比增长14.1%;棉花总产量达2397吨,同比减少1.2%;油料总产量达87235吨,同比减少24.1%;财政收入13281万元,同比增长13.3%;财政支出94638万元,同比增长20.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8亿元,同比增长1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3亿元,同比增长40.5%;职工年平均工资18160.98元,同比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3793元,同比增长8.0%;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44.3亿元,同比增长28.2%。2009年大名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考验,坚持以打造“宋府明城”统揽三年大变样活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的良好势头,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全省2009年度“燕赵杯”宜居城市环境建设竞赛中荣获金奖,连续五年在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中荣膺第一,并荣获“2005—2008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五得利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五得利、邯雪面粉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凯发面粉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福利源、滴溜、亚基荣获“河北省著名商标”等等。全县政治安定,民生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县 委 书 记:王晓桦
县人大主任:黄武臣
县 长:乔朝英
县政协主席:高连生
【打造“宋府明城”,大力发展旅游业】2009年之初,以王晓桦为县委书记、乔朝英为政府县长的大名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潜力巨大的独特优势,明确提出了“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文化力与生产力和谐互动,事业繁荣与产业兴旺相得益彰”的文化名县建设目标,作出了“发掘历史文化,打造‘宋府明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决策。所谓“宋府明城”,是对大名城市史的高度概括。历史上,大名府城共有两座,一是位于今大名县城东5里的宋代陪都——北京大名府,简称“宋府”;二是今大名县城的中心城区,四门之内的明代的大名府城,简称“明城”。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打造“宋府明城”统揽三年大变样活动,对拆、迁、建、管,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保障能力,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强力推进三年大变样进程。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大名县按照“体现时代要求,体现城市特色”的思路,高起点规划、保护、开发两座古城,倾力打造宋文化展区和明清特色历史古城,高标准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大名府古城控制性详规编制,并荣获全省规划编制二等奖;对“黄金地段”、“金角银边”不仅考虑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完善城市功能需要,维护规划权威,严格按规划办事,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口”。明城东西城墙完成拆迁,东城墙恢复工程开工建设;投资7亿元的北京大名府故城开发项目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明代大名府古城东门、北门城楼进行恢复和修缮,城内规划建设“四个古”,即古城楼、古教堂、古龙槐、仿古一条街;对“明城”内主要街道按照明清样式进行仿古包装,保护老城区道路格局和历史风貌。对明城内及周边建筑进行控制,逐步实现退宅还河(护城河),退宅还墙(古城墙),退宅还城。全年共完成拆迁21.6万平方米,累计拆迁达44.4万平方米。2009年大名县在全市三年大变样活动考核中名列邯郸东部十县第二名,“宋府明城”建设和三年大变样活动在全市、全县深入人心,成绩斐然。
【拆建并举,城市功能明显提升】2009年大名县重点实施了总投资10亿元的大广高速大名段、邯大高速入口处拓宽、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26项城建工程,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实施了街道升级改造、城区供水排水管网建设、城区集中供热、供气等工程;改善城区居民居住条件,实施住宅小区、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工程;引河公园一期完工,污水处理厂正式投运,垃圾处理场主体竣工,新增污水管网8848米。东关村、马厂街、闫小庄、陈庄等4个城中村改造开工建设,全年新开工建设住宅面积63万平方米,其中建设廉租房400套、2万平方米,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1200万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大名府路包装、三里店环岛和西环岛综合整治等工程全面竣工。城区路网日臻完善,平安大街改造竣工通车,城西大道扩建完成路基工程,北京路引河桥主体完工。开工建设新汽车站、城区停车场、体育馆、博物馆、三里店环岛广场等工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重点抓好农村的集中供水、绿化、亮化、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新型节能型住宅;着力抓好小游园(小片林)、小住宅、小公交、小街巷、小市场、小公厕等“六小”工程。2009年大名县在全省“燕赵杯”宜居城市环境建设竞赛中荣获金奖。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再创佳绩】2009年大名县把抓投资、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坚持开放统揽,大力招商引资。2009年县委、县政府对项目招商工作进行了重新谋划,抓住当前经济危机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得出“三个一定”的判断(即一定会有企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一定会有企业适时调整投资方向,一定会有企业抓住成本最低的时机进行投资),把招商引资工作的方向定位为“一个依靠,四个面向”(依靠大名老乡,面向邯郸、面向天津、面向山东和周边地区、面向“长三角”和“珠三角”),招商引资工作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及谋划进入良性轨道。大名县对确定的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在审批、落地方面建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提高办事效率,继续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依法妥善处理外商投诉,积极解决外商投资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坚持三扭一调度(扭住项目、扭住进度、扭住牵头单位,每周五主要领导调度项目)推进机制,建立招商督导制,定期通报进度。坚持考核奖惩制,对落实有力、成效明显、实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经济上给予奖励,对个人政治上破格提拔重用;对未完成任务、落实无力、成效不明的责任人,按大发〔2009〕1号文件给予责任追究。同时大名县抢抓中央加大投资机遇,共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9266万元,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投资5000万元,完善了京府工业园区路网、供水、排水、污水、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实现了“七通一平”。2009年大名县先后在天津、哈尔滨、深圳等地自办和参加各类招商活动18次,签约了万特生物质能发电、圣明节能灯等项目62个,总投资20.86亿元;年初计划引进3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实际引进71个,并成功引进了益海嘉里、六和集团两家国内500强企业;引进外资1000万美元,出口创汇104万美元;全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项目91个,总投资90.8亿元,完成投资39.6亿元,新引进1000万元以上生产性项目42个,38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5个项目竣工,全县竣工投产(投用)项目达到7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