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年鉴
大名志书
大名年鉴
部门志书
乡村志书
文史书籍
志鉴常识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史志书展 >> 大名年鉴 >> 2007年卷

2007年卷(2)

发表日期:2011-6-9 19:50:58 作者:佚名 浏览数:

【大名县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大名县有农村劳动力3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25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大名县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5年被河北省定为扩权县。为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七届县委、十三届县政府成立以来,该县确立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思想,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把劳务输出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大名县劳务输出五年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的实施意见》,把劳务输出任务分解到乡镇和有关培训单位,并列入对各乡镇和县直各有关单位年度考核目标,全县20个乡(镇)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站,651个行政村全部设立了劳务输出信息员,在北京、天津、青岛、苏州、深圳等大中城市设立了劳务输出办事处,建成了上下贯通、信息灵敏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政府对劳务输出工作的主导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快速发展。该县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变被动输出为主动输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车等,广造声势,努力营造外出务工致富的浓厚氛围。投入30余万元,为全县20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配备了微机、传真机、打印机等通讯设施,统一免费安装了宽带,全县651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外地用工企业到大名实地考察,并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考察、收集用工信息,定期发布用工信息。劳务输出坚持严把三关。即:严把用人单位关,严把输出质量关,严把服务关。从招工到培训、从输送上岗到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全程服务。以县就业训练中心、县职教中心等公办职业培训机构为龙头,不断提高劳动力培训质量和扩大培训规模。2007年底全县已有就业培训机构20所,培训专业20余个工种,年培训能力达到1.1万余人,职技培训工作已辐射至周边十几个县市。邯郸市政府在大名县召开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现场观摩会,该县被省政府评为劳务输出先进集体。截止2007年,全县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万人,其中劳务输出累计达17万人次,年可为大名县增加收入9亿余元,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7年,大名县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

【教育工作成绩斐然】大名县2007年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基础教育继续升级,教育救助卓有成效,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成教、师教、幼教、特教等各项教育工作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初,经过县委、县政府调整后的县教育局新领导班子到任后,连续召开三次会议,在教育系统开展思想作风整顿。200742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近年来最高规格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大名县委、大名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等重要文件,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全县教育发展步入良性轨道提供了坚强的制度和政策保障。县教育局按照高中办在县城、初中办在乡镇、联村办小学、村办幼儿园的思路,科学规划、撤并联改,进一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继续实施教育救助工程,积极制定新措施,在救助规模、救助质量和宣传效果上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在普九巩固提高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普及水平;为加强教育队伍建设,狠抓了校长、教师两支队伍管理,完善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积极推行招聘一批、提高一批、淘汰一批的管理机制;认真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研究,不断实践教育教学管理新方法,使教学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2007年大名县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共计2208万元,救助大学生83人,为260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130万元,为31487名贫困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资助金额达323万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共向基层学校拨付免杂费资金1400万元,并于20079月顺利通过国家审计署义务教育经费检查;全县投资1300万元,撤并初中7所、小学30所,完成15所标准化中小学项目建设;投资680万元,建成公立幼儿园148所,并于20071118日顺利通过了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验收;一中新校区建设已完成,容纳112个教学班的四栋教学楼和四栋学生公寓已投入使用。2007年大名县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本科上线人数为1394人,增幅达39.81%,本科上线率为39.56%,比上年增加了9.24个百分点;其中一批本科(理工类和文史类)上线人数为70人,较上年增加了33人,增幅达89.2%;二批本科以上上线人数由上年的209人增加到2007年的338人,净增129人,增幅达61.7%,刷新了大名县高考成绩记录。

【新县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大名县新县人民医院位于县城北京路东段路北,是大名县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医院,现为邯郸市百佳医院、国家二级甲等医院。该医院于200510月动工兴建,20077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44519平方米,占地150亩;干部职工400余人,设置16个病区、40多个医技科室,560张床位,购置的均为具有区域领先水平的先进设备,设备总投资7000万元;拥有120急救中心设备救护车6部,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全天24小时优质服务。医院综合大楼共16层、高67米,主体建筑采用彩框架剪力墙结构,内设六部直升电梯、二部爬梯,全部安装了中央空调、高科技信息传输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大楼的顶端设有轻型直升飞机停机坪,院内广场全部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该医院设有污水处理站,严格按照《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处理、排放医用污水和废水,确保环境不被污染。是目前冀、鲁、豫三省结合部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备配置最高的县级人民医院。大名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一个人口密集大县,县内原有医院的设备、环境、技术力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并且这个冀、鲁、豫三省三角区域内还是肝癌、肺癌、食道癌及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区。大名新县人民医院的建成和投入使用,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问题,对提高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大名县草编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工艺在大名流传久远,大名县素有草编之乡之称。草编工艺据说已有1500年的历史,清朝雍正年期间(1730年左右)传入大名县境内,起始源于大名县西付集乡朱家村,后传遍全县,掐辫手工艺遂至千家万户。解放后,大名县于1953年建厂从事草编手工艺深加工,随之草编工艺辐射到河南南乐、山东莘县等地区。改革开放后,草编工艺师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先进技术,生产了一大批草编工艺精品,现已开发产品千余种,特别是草编服饰产品为各界人士所喜爱,深受时装模特和专家青睐,产品远销至亚、欧、美洲等国家。大名草编手工艺是全县传统家庭手工艺,妇孺皆能,多以麦杆制作草帽提篮等物品。在此基础上,经过民间艺人的研究,又增加了服饰、提袋、茶垫、坐垫、地席、门帘、果盒、纸篓、拖鞋以及用麦草制作的贴画、贴盒等,麦草贴画集油画、工笔画等艺术于一身,多表现花鸟虫鱼,虎啸深山,鹿鸣翠谷,悬流飞瀑等题材,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草编手工艺品制作费时、费力,没有可观的经济价值,销路渠道少,一些从事此行业的人员逐步改行从事其它行业,从事此项手工艺的人员越来越少。为保护草编手工艺,大名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此计划由大名县西付集乡党委、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大名县文化体育旅游局负责管理督导;对大名县草制品厂给予政策优惠,并协调低息贷款;2006年县政府召开了文旅强县专题会议,并以此为题印发文件下发全县各乡镇,明确提出草编手工艺为该县特色文化之重点,大力进行保护和宣传;2006年西付集乡政府已将保护资金的筹措纳入乡财政计划,每年拨专款3万元,用于草编工艺的保护和开发;20072月,大名县人大十三届五次会议把保护大名草编手工艺列入工作报告。2007年,大名县草编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名县佛汉拳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汉拳在大名县流传很广。佛汉拳始创于梁朝大通年间(公元527—529年)的少林祖师达摩,后经少林寺历代掌门、高僧精心研造逐步形成,是少林历代高僧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少林拳的精华,一向秘不外传。清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原清道光锦衣卫士武功教头,时封鲁邑都尉,委任征太平军先锋之职的贾云路,因故隐少林,拜时人称之为少林寺方丈的修文法师(俗家姓徐)为师,研习佛汉拳。贾公三年艺成,奉师命辞刹,传扬佛汉拳,民国初年,贾云路以八十一岁高龄,来到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直隶大名府,广泛传授佛汉拳。从此佛汉拳在大名一带广为流传。佛汉拳集中分布在大名县的大街乡、龙王庙镇、大名镇、孙甘店乡、北峰乡、西付集乡、金滩镇、旧治乡、红庙乡、万堤镇、西魏庄乡等乡镇,遍及全县各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习练者近10万人,绝大部分为汉族,在回族中也有流传。佛汉拳以近身擒拿跌打见长,极富实战。根据贾老口授,19352月齐可权整理编集成《少林集秘注》三卷。佛汉拳目前在少林寺内已失传,唯大名一带仅有。佛汉拳从清朝传入,历经民国战乱、文革动乱,拳术掌握全者寥寥无几。当前和平年代,欣逢盛世,人们经济意识较强,习武风气和民国相比渐弱。2000年国家武协副主席郝怀木等来大名考察佛汉拳时说:佛汉拳是祖国武术中最美丽的花朵之一。挖掘、弘扬佛汉拳,有利于弥补少林武术,延伸佛汉拳门的传承,保护祖国历史文化遗产。为保护好佛汉拳这门中华武术绝技,并使之发扬光大,造福人民,大名县委、县政府特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从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保护。2007年,大名县佛汉拳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