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年鉴
大名志书
大名年鉴
部门志书
乡村志书
文史书籍
志鉴常识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史志书展 >> 大名年鉴 >> 2005年卷

2005年卷(1)

发表日期:2011-6-9 19:44:33 作者:佚名 浏览数:

【概况】总面积10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426亩,总人口762097人,人口出生率12.4‰2005年全县总产值46.3亿元(2000年可比价40.1亿元),是上年的115.2%,第一产业完成11亿元(2000年可比价10.6亿元),同比增长7.0%;第二产业完成16.9亿元(2000年可比价12.9亿元),同比增长20.1%;第三产业完成 18.4亿元(2000年可比价14.6亿元),同比增长 16.0%。全县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21.7亿元;全年实现利润总额0.8亿元,同比增长79.1%;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同比增长59.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3亿元,同比增长7.8%;农作物总面积192.4万亩,粮食总播种面积126万亩,总产量达46.8万吨,同比增长2.4%;财政总收入7008万元,同比增长33.7% 。财政支出2.9亿元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9亿元,同比增长13.3%。年末各种存款余额16.8亿元,同比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2511元,比去年净增加263元。2005年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局面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以花生、面粉、小磨香油为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迅猛,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新成绩,全县免征农业税,大名被省定为扩权县,被命名为中国面粉之都

县 委 书 记:贾红军

县人大主任:黄武臣

县          长:武金良

县政协主席:高连生

【大名县被省定为扩权县】 2005年元月,大名县被河北省确定为扩权县。河北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为加快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尽快形成一批经济活力强、发展速度快、综合素质高、带动作用大的县(市),促进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全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省政府统筹考虑各县(市)综合实力、发展潜力、区域布局等因素,河北省人民政府冀政[2005]8号文件确定了第一批对包括大名县在内的22个县、市在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管理权限。对扩权县(市)赋予与设区市相同的部分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主要包括计划直接上报、财政直接结算、经费直接安排、税权部分调整、项目直接申报、用地直接报批、证照直接发放、部分价权下放、统计直接发布、政策直接享有、信息直接获得等11个方面62项管理权限。扩权强县各项政策的全面实施,极大的促进了大名县的经济发展和建设三省结合部中心城市的步伐。

【大名县荣获中国面粉之都 大名县地处河北省东南端、国家规划的黄淮海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不仅是国家优质小麦的示范区、主产区,也是国家商品小麦生产基地县、国家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良种繁育基地县,全县耕地面积108.7万亩,小麦种植90万亩以上。近年来,大名县依托资源优势和龙头企业带动,抢抓国家重视粮食安全、发展农产品加工的历史机遇,利用河北省把粮食加工业确定为全省战略主导性产业的政策,大力发展面粉产业。2005年全县日处理小麦能力8300吨,年处理小麦249万吨,年产面粉能力170万吨,占全省商品面粉的15.3%,占全国的2.9%20051——11月份销售33.1亿元,利润7453万元,税金1818万元;有规模加工企业43家,日处理小麦100吨以上的16家,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日处理小麦6250吨,居全国第一,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面粉企业的制粉设备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瑞士布勒公司的工艺,化验仪器从德国、瑞士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全县先后有16家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1个企业通过HACCP认证和ISO4000环境体系认证,并先后涌现出1中国名牌1绿色食品2国家免检产品5国家放心面5河北省著名商标2河北省名牌产品2河北名优产品的面粉生产企业。面粉品种30多个,产品畅销全国16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蒙古、俄罗斯、韩国等国家,面粉产业成为省乃至全国面粉加工的核心区域。大名县人民政府20051123日大政呈[2005]29号文件向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申请,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审核,于2006227日大名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面粉之都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按照中央部署,2005年大名县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在大名实行了数千年的农业税,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改建乡村油路800公里,通油路村庄达90%以上,解决了10万人饮水难问题,累计转移富余劳动力30万人次,7.9万人实现稳定脱贫,全县建成66个文明生态示范村,农村面貌明显好转。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11元。

【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县城面貌变化巨大】 城区规划更加完善,城建工程全面开花,累计投资2.5亿元,新建改建了北二环、五路北延、三路东延等15条街道,新增道路18公里,构筑了六横九纵的中等城市全新框架;城区规模迅速扩张,北扩东延后的城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较九五末增加1.5倍;县城品位明显提升,整个城区街道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建成了人民广场、城标环岛及多处街头绿地,天雄路、平安北街、五得利街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总投资3.5亿元的江南苑、银河花园、电力小区等住宅建设顺利;机关北迁进展迅速,电力大厦成为展示大名新形象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