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年鉴
大名志书
大名年鉴
部门志书
乡村志书
文史书籍
志鉴常识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史志书展 >> 大名年鉴 >> 2004年卷

2004年卷(1)

发表日期:2011-6-9 19:35:19 作者:佚名 浏览数:

【概况】总面积10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448亩,总人口750480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了16.41‰2004年全县总产值40.01亿元(2000年可比价38.95亿元),是上年的114.5%,第一产业完成10.64亿元(2000年可比价10.20亿元),同比增长7.0%;第二产业完成15.20亿元(2000年可比价14.16亿元),同比增长20.3%;第三产业完成15.23亿元(2000年可比价14.64亿元),同比增长15.0%。全县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13.20亿元(2000年可比价10.10亿元),同比增长18.1%;全年实现利润总额0.45亿元,同比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11.23亿元,同比增长64.18%;地方固定资产投资8.27亿元,同比增加61.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15亿元(1990年不变价12.36亿元),同比增长28.5%;农作物总面积191.99万亩,粮食总播种面积124.35万亩,总产量达45.76万吨,同比增长4%;财政总收入5241万元 ,同比下降40.2% 。财政支出2.21亿元 ,同比增长3%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8亿元,同比增长17.0 %。年末各种存款余额14.33亿元,同比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2248元,比去年净增加318元,同比增长16.4%2004年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迈出大步,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局面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大名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花生之乡中国小磨香油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五得利集团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五得利牌面粉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县 委 书 记:贾红军

县人大主任:黄武臣

县          长:武金良

县政协主席:高连生

【城建取得新突破】中共大名县七届委员会和十届大名县人民政府成立以来,狠抓了城建工作。特别是200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一府带五城北京大名府特色产业城、文化旅游城、生态园林城、物流商贸城、民族小吃城的发展战略,69纵、占地由12平方公里扩至30平方公里、容纳30万人口、划分5个功能区(东部工业区、西部文化教育区、中部商贸住宅区、南部民族小吃区、北部行政办公区)的县城新框架业已形成。新增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植树28460棵,突出了古、绿、水三大特色,达到了进城先进林、城在林中座、绿添城中色的要求,同时健全城区管护体制,县城品位、城区功能得到提升。

【推行信访三三制” 七届县委、十届县政府成立以来,始终把解决信访问题做为打造平安大名、构建和谐大名的基本点,高效推行了信访三三制,坚持两个雷打不动三三制三转变、三延伸、三解决三转变即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家访,变面对面谈访为电话听访;三延伸即县级干部每周一下延到乡镇接访,乡镇干部每周六下延到村排查接访,村干部每周三入户家访;三解决即注重解决遗留和棘手问题,注重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注重解决群众最期盼、最想办而办不到、办不好的事。两个雷打不动即下延接访雷打不动,排查矛盾、解决问题雷打不动。通过实施这一举措,扭转了以往大名是信访大县的落后局面,一跃成为全市的信访先进县,大名的经验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并加以推广。

【深入开展强健固富保活动】强健固富保是中共大名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并结合大名实际为当前和今后加强农村基层建设而采取的一项经常性活动,也是为农村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打基础做准备而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强健固富保即强班子、健肌体、固阵地、富百姓、保稳定。该活动针对全县倒排出的108个后进村,组建了108个工作队,从县、乡机关选派了近千名干部驻百村、进千户、解万难,至2004年底,整顿治理后进支部96个,新建两室”276间,县直部门投资60余万元、工作队捐款10余万元用于修路、打井、上致富项目,解决群众生活难题3648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村村通油路工程进展顺利,总里程居全市第一】村村通油路是县委、县政府2004年初确定的十项民心工程之一,在全县各级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形成了修路热。根据大名实际,资金筹措采取政府补贴、部门支持、乡村自筹、社会援助等方式,截止2004年底,我县新建油路里程405.32公里,居全市村村通油路之首,总投资4255.86万元,实现新通油路村187个,远远超额完成市下达的158个村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