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家口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艾家口 >> 艾家口概况

艾家口概况

发表日期:2018-5-31 19:14:00 作者:佚名 浏览数:

大名县南关,古称高楼集,晚唐以后称艾家摆渡口,简称艾家口,明清至民国为艾家口镇,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明清大名府城南门外。

二铺西头到十字街647米,十字街到一铺东头即东南城角正南小十字街400米,小十字街到引河桥172米,东西总长1219米。

吊桥到十字街83米,十字街到火神庙277米,南北总长360米。

南关总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12000人。

大名县南关(艾家口镇)地处古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7000年的文明史,1200年的商贸码头中心史。

先有艾家口,后有大名城,隋炀帝开凿的御用大运河,简称御河,历经多次变迁,在北宋后期改由朱洼村至艾家口镇,再绕北京大名府城东北行,中间一度穿城而过。艾家口镇自北宋以来,历经金元明四朝,始终是运河(卫河)上的一处重要码头,借助漕运的便利条件,一跃成为远近知名的商贸重镇,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千年不衰。九十年代后,商贸随政治中心向北关发展,南关商贸的繁荣才有所衰减。

明清古典建筑的街道六条,历史建筑房屋数万间,现有商铺上千家,独具特色的百年老字号上百家。

宗教建筑有:金佛寺、真武庙、火神庙、三官庙、天主教堂、忠孝祠、河神庙、黑龙潭庙、白天祖庙、僧官塔;礼仪建筑有:风云雷雨山川坛;文化建筑有:义学、社学、文昌宫;其他建筑有:码头、水驿、河泊所、肃节馆、张家牌坊、山陕会馆、江浙会馆等;清咸丰年间为防御捻军,所建六合寨,辟有五座寨门。另有明东阁大学士成基命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大名的经济商贸中心在道前街至南关十字街一带。

居民80%以上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有数百年历史的明清古典建筑风格与阿拉伯建筑风格完美合璧的清真寺四座,其中一座为华北最大。

大名县南关(艾家口镇)属河北省扩权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家小麦商品粮基地县、国家优质小麦规范化生产示范县、全国造林百佳县,形成了面粉、花生、小磨香油三大特色产业,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面粉之都”、“中国花生之乡”、“中国小磨香油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