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民间春节所供俸的神灵是用木刻印板彩印在纸上的图像,称为“纸码”或“神码”。春节前夕有“二十八,粘纸码”的俗话,也有用“神马”二字者。传说,在人间与天界之间起沟通和交流作用的是各路神仙,而神仙往返天地之间都依靠坐骑——马,马自然也有了神气,也就是神马了。在这种情况下,“纸码”与“马”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同为天地间的媒介,“马”用在这里又有快速、直接之意,故将“神码”称之为“神马”。

神马在大名民间有很大的普遍性,特别是广大农村,
每逢春节几乎每家都要请上几位神灵。神马印制点在大名有十几处,特点基本是一致的。有的只能印制,有的则融绘图、刻版、印制为一体。王村乡王村集李锋和大街乡双台村傅克诚的神马有一定代表性。他们均为自绘、自刻、自印。傅克诚属家传,李锋则无真正师门。

20世纪60年代初,李锋看此行业能养家糊口,便临刻、模仿当地流传的神马,个别的则根据社会上人们心理的需求也融进了自己的创意。如今几年家庭打井的多了,买车的多了,他便刻印了井神、车神,并自编车神联为:出门事事顺,平安无事归,灭事车神。李锋神马的关爷分:勒马关、镇宅关、春秋关;天爷分:大龙盘、二龙盘、三龙盘。傅克诚神马的玉帝分:大天牌、二天牌、三天牌,灶王爷分:张灶王、李灶王。在经营神马的过程中,印刻者说“货”,卖者说“使”,吆喝词为“谁使码子”,而买者则说“请”某某神。
各路神仙72位,但日常人们供奉的也就十几位。主要为玉帝(天爷)、灶天爷(灶君、灶王爷)、财神、关爷、门神、仓官、南顶老爷、仙家姑姑(文:戴花姑姑,武:扛翎姑姑)、地宫老母、井神(井龙王)、车神、上关下财、火神、白玉、南海观世音等,另有磨面者供白虎,碾子供青龙,木匠供鲁班,锡匠供太上老君等。
神马刻印的主要材料有:梨木板、白纸、排刷等;辅助材料有:刻刀(多数为自制)、颜料(为了降低成本以自制为主)、水、白矾、胶、白芨(在药店有售)等。

王村集地处县城西北25千米处,西、南部与魏县毗邻,东北与广平接壤。李锋,1941年11月生,高小毕业,爱好文学,经常自作打油诗。曾在剧团和粮站工作,文革中任过两年村革委会主任,自1964年从事神马刻印。

双台村位于县城东北二千米处,是古大名府遗址,村名因故城内的点将台、看花台而得。傅克诚,1942年生,高小毕业,12岁起随祖父从事此行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神马印制行业的收入越显微小,年轻一代几乎无人愿意从事此业,但民间的传统习惯还支撑着神马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