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很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沙滩,别说长庄稼,连树也很难栽活,春天一刮风,飞沙遮日,天昏地暗。地薄不养人,能踢能跑的都拉家带口逃往外乡,一来二去就只剩下了一户人家。
这家只有父子俩,老汉已经五十多岁,四肢瘫痪双目失明,儿子叫大顺才十五岁。别看大顺年纪小,他的孝心可真大,天天为父亲穿衣叠铺,端吃送喝。只要老汉想吃什么,大顺都生尽百法给老汉弄来。这一年,老汉忽然得了个奇怪病--—天天想着吃水果。这里除了香椿柳,就是茬桑棵,连一棵果木树都没有。要吃水果就得到西北角二十多里以外村子去买。方道有桃园,故城有杏园,张铁集有梨园。老汉想吃什么,大顺就到那个村去买。一直到今天这里还流传着这样的童谣:“想吃桃上方道,想吃杏上故城,想吃梨上张集。”
水果买多了不新鲜,大顺每隔三四天就得跑一趟,来回要走四十多里路不说,还得翻过无数大沙丘,爬过一道道老河身。这里本来没有路,硬是让大顺踩出一条小径来。转眼到了秋天,正是“八月寿桃”、“割豆子杏”、“歪把伏梨”一起熟了的时候。这一天,大顺和往常一样,安置好父亲,准备好吃食,便去采买水果。出门走了不远,忽然狂风大作,西北风卷着黄沙,迎面打来,两眼难睁,不一会儿,耳朵、鼻子都灌满了沙土。脚下沙滩滚动,走一步都要使出浑身的劲来。大顺给父亲买水果心切,毫不动摇,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好容易走过了沙滩,突然变了天,瓢泼大雨,还带着冷子(冰雹)。大顺淋得像个水鸡,头上被冷子打了好几个大疙瘩,但他还是一个劲地往前走,到了老河身的东岸,只见河身里水流滚滚,看着就叫人发毛。为给父亲买水果,大顺跳下去就往对岸游,游到当中没劲了,头晕眼花,四肢无力,一下子被旋进激流,他再也没劲挣扎了,不由放声大哭:“老天爷呀!我死了不要紧,谁照料我受苦的老爹呀……”
正在大顺危难之时,上游倏地过来一只小船,上面一个白胡子老头,三下两下就把大顺救上船来。一会儿,天睛了,雨住了,风电熬了,船很快地靠了东岸,岸边有个果园,棵棵树上长满了拳头大的果子。这就是老头的家。进了果园老头问大顺为啥冒雨涉水,大顺实言相告。老头说:“既然是这样,我这里有的是果子,就送给你一些吧。”说着就扳下枝头,摘下红桃,黄梨,水白杏,个个皮薄色鲜。
大顺才要伸手去拿,忽然又停住了,说:“老人家,我刚才游水时连褂子都失落了,身上没有一文钱……”老头说: “我是白送给你的,分文不要,随便拿吧!”大顺愣了一会儿,才一样拿了一个。老头问他为啥只拿这一点,大顺说; “要不是我爹有病,我真不能拿您的果子,我一定要报答您的恩情,明天就给您送果子钱来……”大顺还要说什么,老头说:“快回家看你爹去吧。”说罢,一把将大顺推出果园。大顺回头一看,老头和果园踪迹皆无,再看手中的果子,却变成了一个桃核,一个杏核和一段二指长的梨枝!大顺正在惊疑,天上掉下一张黄标纸来,上写:
“一片孝心可感天,
不要报答不要钱,
带回家去栽种好,
荒滩变成果子园。”
大顺这才知道是神人点化。回到家后,村东埋桃核,村西埋杏核,村南埋梨枝。说也奇怪,转眼遍地破土出苗,树苗见风立长,不一会就开花结果,桃红杏白梨子黄,一下子就成了个果子园。从此,这里年年都有吃不完的果子。后来,大顺娶了个贤惠的媳妇,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外逃的人家也先后回来了,这里很快就成了个富庶的村庄,村名就叫果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