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大名县在明末先后出了两位阁老,一位是天启年间的首辅黄立极,另一位就是崇祯年间的成基命。两人同乡,又同朝为官,但史界的评价截然不同。前者由于进入内阁或多或少是靠魏忠贤支持,所以被列入阉党传。成基命虽然与魏阉也是同乡,但在天启末年已升为礼部侍郎的他向来不与阉党为伍。于是魏忠贤便以成基命是杨涟同门生的缘故让他辞职回家了。
成基命性情宽厚持重,为官清廉正派,但这样的人在崇祯朝往往得不到重用。当初袁崇焕率军入卫京师,崇祯皇帝在平台召见,并下令逮捕袁崇焕,成基命注意到当时在场的祖大寿表情异常,他立即感觉到可能会导致兵变。于是赶紧劝阻皇帝要慎重,可崇祯就是固执己见,结果祖大寿回到军中就下令拔寨,率领关宁铁骑向东而去,虽然后来经成基命建议派人拿着袁崇焕的亲笔信把他们追回来了,但这件事对于祖大寿之后降清不能说没有影响。
在这次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当中,正是由于成基命的力荐,年近七十的孙承宗得以再次出山,收复了遵化,栾城,迁西和永平这四座被清军占领的城池,稳住了祖大寿的关宁铁骑,稳定了整个局势。崇祯一朝,奸臣出了不少,但正直而且有能力的还是大有人在,可惜像成基命,孙承宗这样的人得不到真正重用。
成基命在首辅的位置上只干了几个月,就辞官回家了,原因是受不了奸臣周延儒及其党羽的攻讦,忠厚老实的人往往被奸佞所欺。崇祯八年卒于家中,葬于大名城南关成家坟。2012年在南关的一处工地出土了成基命和夫人合葬墓志铭,现藏于大名石刻博物馆,文字清晰,保存完好。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名有两个成阁老坟,另外一座位于城西七里魏村南,是成基命的儿子,顺治朝的保和殿大学士成克巩墓,父子跨越两个朝代,同为阁老,各为其主。
这是来自大名史志网发掘现场的照片

按当地村民所指,这片果园就是成克巩墓所在。

去年年底我与王林第二次来到大名石刻博物馆时,正好赶上博物馆扩建,所有石刻都已封存。无奈,我们试着走进工地,忽然发现在一处房子墙角处,有一方墓志铭用苫布包裹着,上面还有铁丝捆绑。我们轻轻撩开苫布,定睛一看,居然正是我们要找的成基命墓志铭!正在拍照的时候,有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走了过来,见我们是文物爱好者,不像坏人,所以对我们的行为并没有深究,反而与我们闲聊起来。墓志铭不仅保存完好,书法相当漂亮,是当时著名书法大家,东阁大学士苏州人文震孟的书丹。撰文正是成基命生前好友文渊阁大学士孙承宗,而篆盖更是文渊阁大学士,首辅李标。有这三位阁老的名字在上面,这方墓志铭尤其显得珍贵。另外,孙承宗的撰文中说“谨按大学士高邑李建霞(李标)所为公状。。。”,这说明成基命的儿子成克巩是先请李标写好行状,然后呈递给孙承宗为墓志铭撰文。由此可见李标与成基命也是私交甚密。


志体右下角有一小块脱落,“孙承宗撰文”五个字不见,好在网上的照片拍得完整。


东阁大学士吴郡文震孟书丹

首辅高邑李标篆盖

附:《明史》成基命传
成基命,字靖之,大名人,后避宣宗讳,以字行。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历司经局洗马,署国子监司业事。天启元年,疏请幸学不先白政府,执政者不悦,令以原官还局,遂请告归。寻起少詹事。累官礼部右侍郎兼太子宾客,改掌南京翰林院事。六年,魏忠贤以基命为杨涟同门生,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起吏部左侍郎。明年十月,京师戒严,基命请召还旧辅孙承宗,省一切浮议,仿嘉靖朝故事,增设枢臣,帝并可之。逾月,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庶吉士金声荐僧申甫为将。帝令基命阅其所部兵,极言不可用,后果一战而败。袁崇焕、祖大寿入卫,帝召见平台,执崇焕属吏,大寿在旁股栗。基命独叩头请慎重者再,帝曰:“慎重即因循,何益?”基命复叩头曰:“敌在城下,非他时比。”帝终不省。大寿至军,即拥众东溃,帝忧之甚。基命曰;“令崇焕作手札招之,当归命也。”时兵事孔棘,基命数建白,皆允行。及戒严,召对文华殿,帝言法纪废弛,宜力振刷。基命曰:“治道去太甚,譬理乱丝,当觅其绪,骤纷更益扰乱。”帝曰:“慢则纠之以猛,何谓纷更?”其后温体仁益导帝以操切,天下遂大乱。
三年二月,工部主事李逢申劾基命欲脱袁崇焕罪,故乞慎重。基命求罢,帝为贬逢申一秩。韩爌、李标相继去,基命遂为首辅,与周延儒、何如宠、钱象坤共事。以恢复永平叙功,并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至六月,温体仁、吴宗达入,延儒、体仁最为帝所眷,比而倾基命,基命遂不安其位矣。方崇焕之议罪也,基命病足不入直。锦衣张道浚以委卸劾之,工部主事陆澄源疏继上。基命奏辩曰:“澄源谓臣当两首廷推,皆韩爌等欲藉以救崇焕。当廷推时,崇焕方倚任,安知后日之败,预谋救之。其说祖逢申、道浚,不逐臣不止,乞放归。”帝慰留之。卒三疏自引去。
基命性宽厚,每事持大体。先是,四城未复,兵部尚书梁廷栋衔总理马世龙,将更置之,以撼枢辅承宗,基命力调剂,世龙卒收遵、永功。尚书张凤翔、乔允升、韩继思相继下吏,并为申理。副都御史易应昌下诏狱,以基命言,改下法司。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将置重典。基命力救,不听,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自辰至酉未起。帝意解,得遣戍。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砲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八年卒于家。赠少保,谥文穆。(转自 新浪博客:枫红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