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聚焦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史事聚焦 >> 献给母校诞辰七十年

献给母校诞辰七十年

发表日期:2015-8-25 16:23:32 作者:佚名 浏览数:

1970223日,农历庚戌年正月十八,星期一,我与同村的两名同学结伴兴冲冲地踏雪奔向县城大名一中读高中。入校后,看见一张张陌生的、红彤彤的笑脸,感到无限新鲜;看到大红榜上的分班名单,非常兴奋;空荡荡的教室,虽然比较简陋,雪透过不严密的门窗扫进屋里,但课桌每人单独一个,带抽屉,不用每天背书包上下课。

报到之后,即开始了丰富多彩的两年读书学习生涯。出乎意料,这两年竟然是如此印象深刻,多少次梦里,都是大名一中。甚至后来读了大学、大学毕业之后,梦里上学念书的环境永远是大名一中的校园、大名一中的教室、大名一中的操场。

1972127日,农历壬子年腊月十二,星期四,我们两年高中学习生活期满。下午,全校师生召开“四连毕业典礼大会”,工宣队、革委会等领导讲话,学校宣传队还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当时,我的决心是以金训华“为榜样,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奋斗终身!”当时认为“革命的青春灿烂辉煌。我们生长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饱享着毛泽东思想雨露的滋润,优越无比的社会主义制度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前进的光明大道,我们的青春是辉煌无比的!”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献出自己青春的所有光和热(这些,是我当时日记的原版)

我们当时就是受得这样的教育,真还多亏了这样的教育,使我在高中毕业后,继续回到农村里,作为一名人民公社社员,度过了6年艰苦生活时光,经受住了磨练和考验。

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时代,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一个人必须要有信仰,只要有了信仰,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也不会被打倒。信仰坍塌了,一个人也就塌了。

我们离校那天,巧合的是,也是踏雪回家。

真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大名一中的两年生活,是诗一样的少年和青年时光!

我写有一篇叫《六年若水》的文章,叙述我离开大名一中,继续回乡作农民,一直到考入大学之间的这六年的生活、劳动、学习、思想活动情况。在这里,我写道:“离开了母校,高中生活成为了永远地往事,但是我觉得我将永远属于大名一中。梦牵魂绕,我总是回归这里。大名一中人杰地灵。母校把我从一个无知少年,变成了一个略懂人事的青年,我觉得在这里完成了由蛹到蝶的基本过程。但是在大名一中,暴露出了我很多不足和缺陷。例如,作为一个农民子弟,比起我的同班同学我还缺少力量、勇气及劳动的技巧;怎样处理和同学们的关系,把自己的良好愿望变成现实,避免误会,我还感到无措,我很欣赏游刃有余地处理好与大家的关系,亲密无间,心心相印,终生保持纯真地友谊,多美呀!怎样把书本知识熟练运用到实践,我心里也没底。我希望给我时间完善自己、修正自己。直觉告诉我,我只有终身不懈地努力奋斗,才能对得起我的母校和朴实无华而伟大无私的老师及我亲如手足的同学们。”

两年的大名一中生活,我有三条感受:

第一、好好读书。同学们绝大多数来自于农业家庭,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未来,面朝黄土背朝天,风里来,雨里去,让我们在教室里,夏天热不着,冬天冷不着,享受着家中最高的待遇,不搞好自己的本职,读好书,我们颜面何在?所以,抓紧一切时间,不荒废时光,尤其是最基础的课,一定弄清楚,例如数学、外语,过这个村没这个店,以后再补很难,而这些课程如果学习优秀,对一生影响很大。克服短板,哪门课程不好,一定不放弃,千方百计把弱科补上去。另外,培养强烈的自学本领,像雷锋那样,发扬钉子精神,挤和钻。高中两年,我们的班主任(教语文)郑承祥老师,对我们恨铁不成钢,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当堂交卷,从而练就了作文、写文章的本事,直到今天,仍靠这门功课吃饭。其他课程也没有丢。高中毕业考试8门课满分800分,我考了780分,仅丢了20分。刚刚考试完,毕业前夕的一天晚上,回家时走到学校大门口,教导室刘少一老师认真地拦住我,问我想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否?看得出来他从心里为我高兴。6年后,国家恢复高考,我一举成功,感到非常荣幸和侥幸。据报道,当年的高考录取比例是301,全国670万人考生,录取人数仅有20余万人。我终生感谢大名一中,因为这个底子就是在大名一中时打下来的。

第二、树立远大眼光。初、高中学生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由蛹变蝶的过程,是人生形成质变时期;死读书,读死书,不见得准拿高分;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国家的未来的担当意识,关心政治、学好文化,没有好的政治头脑,读万卷书也是没有用;政治课,对于高考答卷相当重要,对于学语文也很有好处,例如写文章的起点、高度,甚至能提高写文章的速度;多读报、听新闻,很有益于写出好文章;还有身体,这是一生的本钱,学习再忙,再累,体育锻炼也不能丢,起码每天坚持跑步,下午到操场上活动一阵子,对于活跃脑细胞也大有好处,对于将来搞科研、出成果,大有好处。还有,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孔子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知识,我觉得最大的贡献在于集体生活中的文明和礼让,据说山东曲阜一带社会犯罪率很低,这是孔孟的最大贡献,值得学习;但是,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参加农业劳动,是不正确的,手脑相连,爱动手的人大脑就聪明,高考可以拿高分,前提是不要荒废学业。还有,搞好文艺工作,唱歌、演节目、写书法等,都积极参加,这些特长,将来在社会上受欢迎,到老有用。

第三,学会做社会工作。包括为大家服务,关心集体,为集体的事情多出一把力,为同学的困难伸一把手,同学们之间要搞好团结,保持一团和气,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不闹派性,就是将来走向社会,也不要参加任何没有革命原则的、有损于正常团结、追求个人利益的派性集团活动。大家离校之后,天南海北,走上各自的岗位,同学一场的友谊将终生难忘。

我觉得这就是大名一中的文化底蕴,这就是大名一中给予我的一生享用不尽的巨大的、无价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