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北方平原,罕有松柏,却多见榆杨。尤其是榆树,是多子多孙的树种。春天里,榆树上结满稠密的榆钱,被风一吹,飘飞到墙头上、沟渠边,一场春雨过后,就会冒出嫩芽儿。巷子里有一片闲地,不去管它,一两年能长满密密麻麻的榆树苗,根本就不需要专门栽种。榆树易成活,成材快,七八年时间能长到碗口般粗细,家里盖房子,可以伐掉,派上大用场了。
榆树命贱,犹如树中平民,这也是广为种植的原因。不信你到一个村庄去,在村口迎接你的肯定是榆树。
榆树命硬,家乡的树类家族中,榆树最皮实,也最勤奋。榆树从来不讲条件,哪怕一枚轻飘飘的榆钱散落在瓦砾间,只要遇到雨水就萌芽生长。
榆树也是木质最有韧性的树种。榆木阴干以后,形同铁板,刀锯斧头也犯愁,钉子也难以楔进,这就是所说的“榆木疙瘩”。所以榆木不宜做家具的板材,只能做建材。做建材的一个好处就是弯曲了也不会折断,这种“宁弯不折”的脾性不会使房子垮掉。
榆树的浑身都是宝。树皮粘性大,粉碎成面粉,可以食用。而榆钱,在万物初萌的春天,却是一道蕴含着自然灵气的美食。
初春,万木萧疏,灰突突的榆树枝条上,一夜之间冒出绿色的颗粒,很快就变成一簇簇的榆钱。这未婚先孕的果实,引诱着小孩子爬上枝头,用手捋下来,直接放进嘴里嚼,甜甜的,粘粘的,爽滑透着清香。把榆钱拌上面粉,放在笼箅上蒸熟了,淋上麻油,浇上蒜汁,吃起来更叫绝。还可以和面粉一起,做成榆钱饽饽,沾着蒜汁吃。
可惜的是榆钱几天时间就变老了,飞落到泥土中安家。
饥馑年代为了裹腹充饥,争相抢食榆钱、榆叶和榆皮,家里有一棵榆树真是天赐之福啊。把榆树的叶子都捋光了,榆树成了开仓放粮救济苍生的菩萨。
以树喻人,榆树当属泼辣豪放又风风火火的女汉子,没心没肺似的,敢与白杨比挺拔,与枣树比奉献。榆树没有娇柔媚态,不小家子气,站着,举擎一片浓荫,倒下,当梁做檩。
在自然灾害面前,榆树不惧干旱,不畏严寒,表现出最强势的生命力。初冬的严寒步步入侵,枣树光秃秃的了,柳树和杨树、椿树也落光了叶子,而榆树还是一片浓绿,在寒风的紧逼之下,才依依不舍地退场。
楝子树的果实是苦的,枝叶有一股怪味,所以不生虫子。而榆树正好相反,从根到稍都是粘粘的,甜甜的,到夏天总是树干上爬满虫子。树叶上的毛毛虫,欺负老实人一样,把树叶吃成一个个洞。命运多舛并不影响榆树生长,即使树叶被吃光了,还会长出新的叶子。
父亲在一片闲地上种榆树。其实就是把榆钱长出的树苗修整一下,很快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小树林。一年冬天被人砍掉了几株,可在来年春天,树根处又冒出来新的枝桠,经过修剪,又成为一棵树了。后来我们家建房子,伐掉了这些榆树。用不完的,放在院子里,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很多木材腐朽了,而这榆木却像沙漠胡杨一样坚硬如铁。在雨季,墙角处的榆木还长满了黑色的木耳。
家乡人崇敬槐树,有“做人当作槐”之说。其实做人更应该像榆树一样,在生存的重压之下与现实讲和。即使以扭曲的形式存在着,也要保持厚道的平民本色,在骨子里蓄满坚韧之魂。
(原载《河北科技报》2014年12月6日、《德州晚报》2015年2月5日、《邯郸日报》2015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