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与同志们一起共同探讨修志工作,十分高兴。我本人对于修志是外行,但因工作需要,只能是边学边干。下面我要讲的是我几年来从事地方志工作的一点体会,仅供参考。
志,从字面的解释,有一种意义是“文字记录”。修志取的就是这个意义。编修地方志就是按一定的体例、体裁和独特的文字表达方式把某个地方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实的信息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的记录。因此,修志历史的总结中得出结论,修志中所形成的志书,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即是“资治、教化、存史”。从志书的这种独特功能和作用看,修志是编修官书,是艰苦的文化系统工程,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志书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修志具有其独特的要求,从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工作程序、语言文字表达等,都有别于其他作品、书籍的创作和编辑。
其它方面的内容,后面的同志将陆续的介绍。我这里先讲一讲修志的目的的意义以及修志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修志的目的意义
实践证明,要做好每一项工作,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修志工作也一样。即要搞好修志工作,编修出名志佳作,首先要解决好为什么修志,为谁修志的问题。总的说,修志的目的在于“资治、教化、存史”。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存史是资治、教化的基础,资治、教化是存史的目的。从资治、教化的含义来看,修志的目的完全是属政治性的,即是说修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修志不是现在才干的事,历代封建王朝直至北洋军阀政府、蒋家王朝都在修志,而且各有各的政治目的。历朝历代修志,出于统治者统治的需要,主要是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们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即是为维护和传承他们的统治服务的。我们现在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修志是修社会主义的新方志,我们也必须有我们明确的政治目的,那就是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我们修志的这种政治目的,决定了我们修志绝不能去为某个个人歌功颂德,树碑立传,而必须是要浓墨重彩地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为建设美好的新生活所进行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和伟大创造,必须真实、全面、科学地记述和反映这种伟大实践和伟大创造所产生的显著成果和辉煌成就。即使是记述自然地理环境,也应该有意识地为这种伟大实践和伟大创造的艰苦复杂程度作铺垫。
明确了这一目的,我们就很清楚地认识到修志的意义。修志是一项连接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系统工程,是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子孙探路的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我们应该为有机会参与和从事这一系统工程和伟大事业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修志的目的既然是“资治、教化、存史”,而“存史”是“资治、教化”的基础,就意味着“存史”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资治、教化”是“存史”的目的,那么,怎样存史才能达到资治、教化的目的,就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方式方法。
二、修志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方式方法
修志的目的在于“资治、教化、存史”,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把历史、现实和未来科学连接,就需要取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子孙探路的明确态度。要达到这个要求,修志工作从总体上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必须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真实、系统、全面地记述本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记述本行业、本部门的发展壮大历史;记述某方面事物、事件发展演变的始末。这是我们修志必须确立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知道,在自然、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中,所发生过的事件是杂乱无章、所涉及的人物和团体是难记其数的。而离开了人和事件、难记其数的人物和团体,不可能统统编入志书。那么,哪些该入志,哪些不该入志,以什么为标准来衡量呢?既然我们编修的是社会主义新方志,就要以指导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作为修志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时代的要求,才能总揽志书的全局,选准选好入志的材料,编修精品佳作的愿望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2、必须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行各业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修志,不论是修综合志,还是修专志、部门志,都要求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映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或者一个方面的历史与现实的全貌。因此,从志书基本观点的确立、材料的取舍标准直至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等等,都必须有统一的认识。同时,既然要反映全貌,那就意味着缺一不可。这就要求修志工作必须由党委、政府统揽,各方面密切配合。这种工作机制,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整个修志工作必须始终在党委的领导、政府的主持下进行,尤其是修志指导思想的确立、修志工作的组织领导、志书编目及其志稿的审定等,必须由党委、政府把关。二是修志的指导思想、志书的基本观点、入志材料的取舍标准等,必须形成统一认识,决不能以某个领导甚至于执笔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三是必须坚持众手成志,也就是说,在整个修志过程中,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个方面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负责提供资料,要负责编修专志、部门志。当然,这种机制是就县级和乡镇而言,对于部门、单位,则要在部门、单位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下,组建得力的编委会和精干的编写小组来具体负责。
3、必须做到“一纳入、五到位”。就是要把修志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部门、单位的工作计划。做到机构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条件到位。
4、志书的具体内容必须注意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浓郁的乡土气息。一部志书,往往跨越相当长的历史时段,而且在这个历史时段中,还包含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事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仅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到现在这个历史时段,从大的历史时期来分,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同类重大事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但在前一个时期其性质属于革命,而在后一个时期其性质属于改革,两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在记述中就必须把其不同的特点鲜明地区别出来,使之与时代发展相统一,和时代特色相一致。同样,地方志反映的是不同行政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状况,不同行业和类别的发展历程,同一件事或同一类事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别中的要求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类别特色。
5、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志书从体例、体裁到语言文字表达方式都有独特的规范要求。但是,和其他体裁的书籍一样,其规范要求仍然是“大体则有,具体则无”。更主要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无限广阔,如何增强志书的趣味性、可读性,使之对其读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博得更多读者的青睐,这是我们具体负责修志的人必须要充分考虑、下大功夫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出路和办法,只能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在编修过程中,在遵循修志基本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要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
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我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共同探索、共同研究、共同创造。(转自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