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9日上午,平儿精心创作的《故园忆芳菲》画作由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邯郸会员活动中心正式转赠给大名县邓丽君筠馆收藏
2009年5月8日是“一代歌后”邓丽君辞世十四周年的日子!5月9日上午,河北邯郸民俗摄影协会与各地影友歌迷纷纷抵达邓丽君祖籍——河北省大名县,首站前往大名县邓丽君文教促进会,并向该会转赠了我为邓丽君纪念馆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故园忆芳菲》!
为深切怀念这位响誉国际歌坛的女士,应我的朋友——2009·第二届“邓丽君故乡行”及《小村之恋》采风活动的发起人李海根之邀,我为“一代歌后”邓丽君纪念馆作画,感到特别荣幸,这也为第二届“邓丽君故乡行”及《小村之恋》采风活动增添了一抹青春色彩。谈起画作《故园忆芳菲》,可谓是我的心作。我用笔绘制心中最动人的画作,用心写下笔端最动人的情感,相信自己的努力付出必将会得到真诚的感动!
邓丽君是河北人,她对大陆有着一种特殊的爱,然而她却最终没能踏上回乡的路,成了她一生永远的遗憾!她的歌声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穿越海峡,响彻大江南北,赢得了亿万歌迷的心;她的名字风靡一时,歌声响遍全球。她为中国20世纪流行乐坛不仅打开了一扇窗、送来了一缕清风,而且更打开了一扇门、铺就了一条路。邓丽君是上个世纪,乃至今天流行乐坛里无法绕开的人物。
在邓丽君60多首思乡的歌曲里,每一首都是那样的委婉动听、感人至深、清清爽爽,浓浓的思乡情总令人心酸哀怨,时常让人有一种“思乡不知雨水冷”的感觉!每个人少年时代所崇拜或信仰的人常常会影响并感动其一生,而邓丽君的歌就深刻地影响着一个时代的人,同时,那个时代也深深地镌刻在人们心中。
在创作过程中,我一直都在用心倾听着邓丽君的歌曲。一闭上眼晴,我就仿佛感觉到一位美丽的女人正在坦荡地展示着自然的美,她是那么从容、那么坦然,那种天籁之音,可谓天生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什么样的画能够与她相伴,我并没有刻意地想,感觉还是随心吧!我曾多次在网页里浏览河北邯郸的地域风情,想探究这个孕育了邓丽君女士根基的土地有多么神秘,在图片上看到了她现在家人的脸上呈现的笑容与邓丽君是那样地神似,我很欣慰他们对邓丽君的那份珍爱。
画是给人品的,如茶,久了,就能体会到它的与众不同。生活又如喝下的水,虽平淡却养人。画画儿和写作也是如此,虽然一幅幅、一篇篇地在积累,但从未感觉到累。在创作中,由于心里的情融进了画中,细看画境,虽无语,却又笔笔生情。有画,我就能依恋往日的美好;有画,我就能默默地在心里爱所有爱我的人。
画作《故园忆芳菲》是以邓丽君的歌曲《小村之恋》为思路,以山水展开,犹如歌中所唱的:“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山岗,依偎着小村庄;蓝蓝的天空,阵阵的花香,怎不叫人为你向往……”多么甜美的歌声,多么优美的意境呀!呈现出了一种自然流露的生机盎然。画中的乡村小景取材于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邯郸会员活动中心组织部长李海根的摄影作品,我特意给这位好友留言:如果看到画作里的小村景致,必定有似曾相识之感。落款时,曾想用唐代诗人崔护的《人面桃花》诗为画题意,但太伤感,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感觉有些不妥,便以歌词题小款,画名定为《故园忆芳菲》。
画作完成之后,我告诉自己:世间只此一幅,不会再画第二幅,以此来表达对丽君女士的钟爱。看到朋友画作已收到的确切消息,得知画作已安然抵达河北邯郸,答应朋友的事我做到了,我心甚慰。《故园忆芳菲》此画作有画魂,她是属于邓丽君纪念馆的。她的主人虽已逝去,但我希望她的歌声永存世间,相信喜爱她的每一个人都会有如此心情。
真心感谢朋友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此文中这幅《邓丽君故居大名府》的图片是好友拍摄的河北邯郸大名县的景致,希望它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美好回忆。邓丽君女士的故乡有着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我虽未曾亲临现场,内心却能感受到这份远方的感动,并深深地答谢好友的心意!
迎着初夏的凉风,走过青青的草坪,抬头仰望眼前的美景,枝头上深红的花朵蕴涵着无限力量,已经绽裂的衣装清晰地透着红色。夏日的精灵们已把第一束妖娆的花唤醒了,我静静地期待着内心依恋的那种满树妖娆。世间唯有夏天的粉绿最迷人,那是一种何等浪漫的色彩,不由让人一味地重复在文字里,一味地展现在画作里。闭上眼晴,回忆往日的花开时节;睁开眼晴,夏天已开始为世人描绘现实啦!
走向如画的大自然,我用画、用文字向喜爱自己的朋友们发出纯朴真挚的游玩心灵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