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遗存
民风民俗
风味饮食
特色物产
民间工艺
古物遗存
风物杂记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风物图典 >> 古物遗存 >> 大名县赵鸭窝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大名县赵鸭窝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发表日期:2014-8-14 10:28:09 作者:佚名 浏览数:

本报邯郸电(燕赵都市报记者陈国营 通讯员乐庆森)近日,邯郸市和大名县两级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在进行古大运河调查时发现的了赵鸭窝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此前发现的这一时期遗址均在武安市洺河流域。

赵鸭窝遗址位于大名县沙疙塔乡赵鸭窝村东南约2公里处的砖厂取土场内,是文物保护管理人员进行古大运河调查时发现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遗址的文化性质及内涵,在大名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和赵鸭窝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此前对赵鸭窝遗址进行了试掘调查,揭露面积64平方米。发掘表明,该遗址文化层属再生层。文化层距现在地表面深15米,文化层厚0.50米,为灰黑色粘土沉积层。包含有木炭粒、烧土块、陶器残片、石器残块、动物碎骨和蚌壳。

出土的陶器残片中,夹砂红褐陶最多,器形可见平底直壁盂、支架的圈足,罐口沿仅见1片;其次是泥质陶,可见钵口沿、圆锥状钵足、小口壶口沿、壶耳、与盂相同的直壁方唇器口沿;夹云母陶片很少。石器残块中可见有石磨盘、石磨棒、石斧和砺石。碎骨中包含有鹿的骨头。

从陶器碎片中的器形分析,陶盂占绝大多数,并且与磁山文化的器形相同,考古人员经分析认为,其时代约相当于磁山文化晚期。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因最早发现于武安市磁山村而得名,距今80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中早期。在该遗址发现之前,磁山文化的分布范围仅限于武安洺河流域一隅,范围很小。这次在磁山遗址东面100公里处的赵鸭窝发现了磁山文化的遗物,不仅扩大了磁山文化的分布范围,而且,遗址中出土的泥质陶盂残片在磁山文化磁山遗址中不见,显然属于一种新的文化因素。该遗址虽属再生层,但专家推测判断,原生地距此应不会太远。因此,赵鸭窝遗址的发现,对研究磁山文化的分布和发展,以及邯郸地区环境地貌及河流的变迁,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燕赵都市网  200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