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丽君文化 >> 媒体聚焦 >> 浏览文章
媒体聚焦 文化交流 旅游景区 会员风采 回味经典 视频回放 歌友诗抄 史料回眸

我爱邓丽君

发表日期:2014-7-7 11:27:05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作为生于1970年代初的人,邓丽君的歌能够成为我的儿歌,是得益于热爱电子的父亲。
  最初,我们家居住在单位提供给年轻夫妇结婚用的一大一小两间屋子里。后来,搬入两大一小的屋子。这时,我进入了小学三年级,能够成段成片地记住新奇、美好或者忧伤的事情了。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卧室客厅这样的词,每一个房间都是多功能的。我和妹妹的卧室,大约同时也是客厅。父母的卧室,大约也就是爸爸的工作间或书房。可是父亲的东西太多了,从他和他*的卧室,到那间给哥哥做卧室的最小的屋子,都摆满、塞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零部件。他要玩收音机、电视机、音箱、唱机,以及其他各种各样在当时局促拮据的条件下能够拥有的电子产品,而且是最新的电子产品。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父母的卧室,我们家最敞亮的唯一朝南的房间,高朋满座,父亲叫我:莉莉,来,唱首歌。
  我当时扭捏了一下,胡乱唱了两句,因为客人太多——其实大约也就是四五个和父亲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父亲有些严厉地呵责了一下:好好地唱,大大方方的。我只好撅了撅嘴,认真地唱了。 
  唱完,父亲在一个黑色的长条塑料盒子上(此刻,我才发现它)按下了一个键,然后又按了一个键,接着再按一个键,我的歌声传了出来。我了一下,说,这是我刚才在唱歌。
  父亲的朋友们笑了。
  这是我们家的第一个录音机,也是当时第一批上市的三洋饭盒式录音机。
  接着,邓丽君也来了。
  那时候,邓丽君的歌还是翻录的。那时候,时间还没有进入1980年。
  我学会了邓丽君的歌,并且在一次活动上演唱了邓丽君的《我心爱的小马车》。当我欢快地唱到滴答滴、滴答滴、滴答滴答滴的时候,同学们笑了。那时的儿歌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之类,不会带有类似儿童撒娇的口吻,大家还不习惯。
  大约1983年,我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回家,看到家里有三盒邓丽君的原装磁带,非常精美地裹着一层塑料玻璃纸。我当时看了看,想要拆开,但又不敢,只好放回了抽屉。第二周回家,又翻出这三盒磁带,还是原封未动,就问妈妈:这磁带我能听听吗?”   妈妈回答,15元一盒买回来的,太忙了,放在抽屉里忘记了,你听吧。
  我仔细地拆开玻璃纸,拿出磁带塞进录音机,原版原声的邓丽君第一次传了出来。我最喜欢其中一盒的第一首歌,《漫步人生路》,粤语的,我学会了。在我们秋游的时候,我演唱了这首歌。但班主任不太喜欢,说听不懂,不知道唱的是什么。文娱委员解释说,她一定要唱这首。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寝室开晚会,我带了邓丽君的磁带和录音机到寝室,室友们却认为这是靡靡之音,听得让人打瞌睡。
  高中,我终于看到了邓丽君《十亿个掌声》巡回演唱会专辑录像带,从表姐那里借的。
  我终于看到了的邓丽君。
  原来,不仅仅是她的声音如同空谷幽兰。她的人,也是那么的闲雅端庄,和声音一样温柔。她举手投足间,充满了魅力。她的手轻轻一挥,对观众说:请您慢慢地欣赏。”——这几秒,我总是不停地倒回去看,这是多么富有教养的气质风度呢。
  表姐对东西是不太爱惜的,我不停地倒带欣赏着邓丽君的举止,她丝毫不阻拦。而妹妹是不允许我倒带的,她在父亲的熏陶下,养成了爱护磁带的习惯。
  我不管不顾,每回看到邓丽君迷人的言行,就倒回去再看一遍。我不仅仅被她的歌声迷住了,还被她不凡的气质迷住了。
  她多么幽默啊,她和主持人的互动,令我大开眼界。她的玩笑适度,点到为止,既轻松活泼,又不失稳重雍容。
  邓丽君的台风不再了。现在的歌星常常蹙眉耸肩挤眼泪的,没有谁可以恢复她那样的翩翩风采了。情歌,总是唱述私人私情的悲欢离合,愁肠百结,不可得又强求,哀怨,不甘心。然而她的台风非常开阔大气,她甜美的声音结合着落落大方的风度,一步一移,款款而行,令人着迷。
  我过去唱《漫步人生路》,缺乏自信,眼睛低垂着,没有抬起来像邓丽君一样,望向观众,望向可以接受邓丽君并且欣赏她的人,更不可能如她轻轻挥手发出邀请,说道:请大家慢慢地欣赏,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十亿个掌声》的开场歌就是《漫步人生路》,雍容华贵的邓丽君从缓缓开启的舞台中款款而出,令我欣赏到那遗落在旧上海,又被香港和台湾继承了的中国女性的现代气质。
  那时的电视,是民歌的天下。
  邓丽君区别了当时大陆的嘹亮音色,很温润。在那个只有单一嘹亮亢奋音色的时代,这种柔软的声音带来了冲击心灵的强烈力量——原来,世界还有这样的声音。
  邓丽君软糯的声音,是我们每个人内心底都需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粘滞的时候,也许是不够自信,也许是需要休息——人都会累的。谁可以一直保持那种嘹亮的音色、那种亢奋的情绪呢。恰恰相反,我们大部分的时候,需要静,需要接受自己内心的缠绵并理解他人的缠绵,让亢奋的心回落。而人的情绪本来就是丰富的,即使在我并未涉世的童年时代,也可以从《九月的故事》中,听出忧伤和不舍;从《心事》中,学会分享分担的不同含义;从《阿里山的姑娘》中,获得热情洋溢的性格。
  那时候,爱邓丽君是让人惶恐的。那时候,在城市的宣传栏上,邓丽君的歌一首首列出来,是被称为黄色歌曲的。然而,在我常常被父母呵斥扭捏的时候,看着邓丽君,可以明白,有一种女性气质,能够如此雍容华贵、内敛温婉又自信大方。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