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馆主庄奴在邓丽君筠馆前
庄奴小传:庄奴,台湾著名词作家,有词坛泰斗之称,华语词坛“三杰”之一,重庆荣誉市民、邯郸大名邓丽君筠馆馆主。原名王景羲,1921年生于北京,1943年加入抗日队伍,为了抗战曾改名黄河。1949年到台湾,先做记者,后成为词作家。他与邓丽君、作曲家古月三人被称为“音乐铁三角”。在邓丽君演唱的歌曲中,百分之八十的歌词出自庄奴之手。2012年5月,91岁高龄的庄奴专程来到大名邓丽君筠馆,动情的说:“我与邓丽君小姐是见面无缘心灵有缘的朋友,不要嫌我年事高,筠馆馆主非庄奴莫属。”在入口处,庄奴驻足高声诵道:“筠馆馆主来了。”并留下字迹“丽音承传,筠韵致远”。
大名邓丽君筠馆简介:大名邓丽君筠馆是与台湾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台湾邓丽君文物馆的合作项目。坐落在大名府古城北关,是一栋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四层美国风格建筑,又称“十角大楼”,坐西北面东南,与台湾邓丽君长眠之地——筠园遥相呼应。邓丽君长兄邓长安、三哥邓长富多次回乡莅临该馆,提出许多很好的建议,提供了珍贵生平照片、纪念物品、影音视频。不仅展示了邓丽君传奇一生,解密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而且反映了大名的人文历史、民俗民风,成为冀台文化交流的平台、经贸往来的纽带。以大名邓丽君筠馆为中心,新华社制作的专题片《寻找邓丽君之根——中国·大名》(英文版)于2012年6月16日在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的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上巨型电子屏首播。同时在新华社跨国新闻电视台的重要栏目“新华视点”播出,用中、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葡萄牙和日等8种语言文字进行报道。节目信号覆盖亚太、北美、欧洲、中东、非洲等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55亿人口,进入香港、澳门、奥克兰等地170万户有线电视家庭终端。地球人都知道了——中国有个大名县,大名有个邓丽君筠馆。
在邓丽君辞世18周年前夕,春暖花开的4月,河北大名县邓丽君文教促进会率领国际摄影学会河北联络站、邯邯县五观苑养老院等团体一行8人,赴重庆拜访词坛泰斗、大名邓丽君筠馆馆主庄奴先生,进行了一次亲切、倾心的访谈。实际上,这次见庄老已是第三面,不过前两次是分别在邯郸、大名,因庄老的匆匆与繁忙,再加上前簇后拥,没有长时间的单独交谈。此次专程拜访,庄老的慈眉善目、诙谐谈吐、接人待物、虚怀若谷,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客人坐下,我才能坐下
按照预约,我们一行8人准时按响了庄老寓所的门铃。给我们开门的是庄老的夫人周林老师。寒暄间,庄老手持拐杖也来到门口迎接我们:“欢迎,欢迎,邯郸的朋友。”我们人多,换拖鞋需要时间,对庄老说:“您在客厅等我们就行了。”庄老说:“不可以,客人坐下,我才能坐下。”身为92岁高龄的庄老如此谦,如此看重中国待客的礼仪之道,令在场的所有人顿生敬佩,感动不已。
落座后,这位已年过九旬、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第一句话是:“重庆昨天还在下雨,今天是艳阳当空。你们从邓丽君小姐的故乡邯郸那么远来看望我,让我感动。你们不仅给我带来温暖送来阳光,还给我带来快乐。”边说边双手合十,作揖道谢。然后,他拿出自己的名片一一送给大家说:“本来,听说你们来四五人,今天变成了八九人,我挺感动。”“庄老,给您添乱了,大家一听要来拜访您,都坚持要来,不来不行,这还有几个在邯郸哭鼻子呢。”一句话说的庄老笑了起来:“没有麻烦,只有感动,你们不远千里,来看我这个糟老头子,高兴还来不及呢。”
庄老的夫人周林沏茶倒水,端上果盘,问候吃住,忙的不亦乐乎。庄老的话语,庄夫人的热情,让我们本来有些拘谨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

来源:贵州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