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视作品是加强两国文化交流的最佳途径,因为电视电影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会增加民众对彼此国家的好感。”近日,缅甸曼德勒云南同乡会理事长尚兴玺率曼德勒民间文化访问团一行16人访问云南,促进两国间文化交流。该团成员均为缅甸知名作家、诗人及记者。
访问中,缅甸《SHADE》杂志总编辑特别提到中国影视作品对缅甸的影响,他认为,中国影视作品在八九十年代在缅甸热播,引起极大反响,然而近些年来在缅甸市场却极少见到,导致缅甸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缺乏。该团的缅甸记者也呼吁中方应该加强恢复中国影视作品在缅甸的推广。
华语歌曲耳熟能详
曾在缅甸当过志愿者的慧敏回忆,刚踏上缅甸国土时,时空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街上到处都在放着邓丽君的歌曲,在缅甸仰光、曼德勒等大中城市,有华人之处就有邓丽君的歌声,宴会上也总有人深情演唱《夜来香》。应邀走进华人家庭,家里的碟大多是邓丽君的,就连华人车上放的也一定是邓丽君的歌,这位已逝的华人女星漂洋过海影响着很多人的生活。
除此之外,走在缅甸街头,不时能听到熟悉的旋律,和中国某首歌曲很相似,但歌词确是缅文刘若英、梁静茹等歌星的不少耳熟能详的歌曲都被改编成缅甸歌曲,一样的旋律用另一种语言唱出来别有一番风味。
中国电视剧曾风靡一时
一位缅甸华侨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电视剧红遍整个缅甸。当时缅甸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放有缅文字幕的《西游记》,其中穿插的广告费用是其它时段的三至五倍,至今缅甸人民对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还记忆犹新;《包青天》也是当时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展昭在缅甸人民心中的地位非同小可。一位漫画家曾用漫画表达了缅甸人心中的展昭,漫画中一个人说:当今的孩子,只知道展昭,却不知道姜喜王(姜喜王是缅甸历史中蒲干王超的英雄);当时一部流行的中国电视剧中女主角名叫百惠,爱穿旗袍,缅甸女性立即学穿中国旗袍,并把它叫做“百惠装”,缅甸街头刮起一阵旗袍风。
一位缅甸记者表示,希望缅甸人民喜爱的中国明星经常来访缅甸,促进双方友谊。
了解中国须从文化着手
然而近年来,在缅甸电视台几乎看不到中国的电视剧,取而代之的是韩剧日剧,电影则更少,缅甸市场更多的是好莱坞电影和印度影片。访问团的翻译、缅甸曼德勒福庆孔子课堂缅方院长李祖清谈到,“中缅在政府层面的交流较多,但缺乏民间交流,要让缅甸人民真正了解中国,必须从文化方面着手。”
李祖清校长对促进中缅民间文化交流提出了建议:首先要重视华人的力量,缅甸华人占了总人口的5%,且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鼓励华人融入缅甸主流社会,以华人的力量促进双方理解和交流;其次要重视民间、非政府组织交流,此次民间文化访问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外,应该加强对缅甸文化的研究,深层次了解缅甸文化的根源;最后,要做好缅甸民间了解中国的工作,而电影、电视剧、音乐、杂志等文娱活动就是很好的方式和切入点。
访问团的部分成员表示,回国之后要用自己的方式促进缅甸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来源: 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