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论坛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史志论坛 >> 浅淡水浒文化

浅淡水浒文化

发表日期:2014-5-20 16:56:20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一、关于“水浒文化圈”

水浒故事涉及的地域,可以划分成三个圈,这三个圈共以梁山泊为中心点。中心圈以百里为半径划圆,包括郓城、梁山、东平、阳谷等县,是水浒故事涉及最多的区域,当地人对水浒故事的关注度也最高。中间圈以五百里为半径划圆,包括大名、开封、高唐、青州、沂水、清河、东昌等地。这一地域,水浒故事有一些,但较之百里圈为少,关注水浒故事的人也没有中心圈多。外圈以千里为半径划圆,包括登州、蓟州、五台山、延安、渭州、江州、杭州等地。这一圆形带上,除杭州、江州外,多数地方涉及的水浒故事,只与特定的水浒人物和事件有关,当地人对水浒英雄与自己关系的认同度较弱。或许,在杭州、九江这些地方的旅游景点关于水浒的内容不算少,但,之一内容,在当地文化序列的排序,并不太靠前。这三个圈,包括宋朝统治的中心区和发达区,可以说是整个宋朝的北半部,也是施耐庵视野熟悉的区域。当然,所谓以多少里划圆,只是个大概的说法,并非地图上精确的度量。

我们研究水浒,应当兼顾这三个圈的全部。当然,作为山东人,会更多地关注五百里圈,特别关注百里中心圈。

二、关于“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

这种说法,许多人都知道。至于说法源于何时,出自何人,恐怕难以考证。笔者认为,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三条:第一条,反映了郓城在水浒故事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第二条,反映了郓城人对水浒英雄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第三条,说明郓城境内是水浒英雄的集中驻扎地。有人考查究竟哪些好汉在郓城,只查出晁盖.宋江.吴用.白胜.朱仝.雷横.宋清等人。但既有“七十二名在郓城“一说,自当有它的原因。其实,在北宋,梁山泊处于数县交界处,郓城领有其大半。梁山头领应当经常在郓城境内活动,进入过郓城境内的头领有七十二名应当是不成问题的。大家注意一个动词:是“在”郓城,而不是“生郓城”。郓城县文联主席曹先锋先生有个观点,说,七十二,是泛指多数,而非实际人数。在古代,三十六,七十二,一百零八,都代表一种有特殊含意,人们用七十二名在郓城,来说明来过与郓城有关联的梁山头领人数较多。曹先生的说法,是可以讲通的。

三、关于水浒评论中的新观点

学术崇尚创新,有新的观点,可以使人思路开阔。新的观点,也是思想多元化的产物。如果不是思想多元化,很多时候是一种观点压制了其他的不同观点。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角度,各种观点都有其产生的现实依据。近来有人否定水浒人物的英雄本色,把水浒人物看成是黑恶势力,是罪犯。这是换个角度看水浒。当然,并不是一定要标新立异才正确。有些观点,脱离水浒传固有的思想倾向和文本实际,那就扯远了。施耐庵有他的创作意图,水浒传有他的主题,这是客观体现在水浒传中的。

四、关于现代人应当怎样看待水浒

水浒虽是一部小说,但它深刻反映了北宋末年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讴歌了以宋江为代表的梁山义军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思想上,对后人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水浒描写的是北宋乱世,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太平盛世,所以,不能做比。关于怎样看水浒,有许多方面,这里只讲以下三点:

第一,水浒传叙写的英雄故事和英雄气概,给人以冲天的豪气和战恶斗邪的勇气,体现了一种阳刚之气。这样的阳刚之气,可以借来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冲锋杀敌。当然,见义勇为的时候,也要依法办事。学鲁智深救金翠莲的义举,不学他打死镇关西的过失。

第二,水浒英雄被逼上梁山的命题反衬出反腐败的重要。毛主席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就看透了水浒反抗的是政权组织中的贪腐集团,这贪腐既包括政治上的恶和经济上的贪及作风上的霸。英雄起义是高俅之流造成的。如果没有产生高俅那类恶官的土壤,政治清明,也就没有英雄起义的必要了。腐败,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要把反腐败斗争搞好,一切依序而行,社会才能安定祥和。

第三,水浒所反映的的时代有法不依造成社会动乱。反衬出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大家知道,宋代的法律是很完备的。但,再完备的法律,如果不严格执行,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如果人人都想钻法律的空子,并且能钻成,这社会也就不成体系了。水浒传故事里有法不依的事太多了。潘金莲勾奸夫害本夫,县衙却照顾西门庆的关系不依法办理,这才激起武松自行复仇的怒火。林冲剌配沧州,陆虞侯之流就能安排人私下结果他的性命。有法不依的时候,百姓对法律的依赖就失去了,政权的感信就荡然无存,所以说,司法腐败是最黑暗的腐败。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什么时候都需要坚持。

五、关于水浒英雄和西游记中的唐僧三个徒弟的类比

乍看起来,二者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他们的经历,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有相同之处,并且非常相同。

其一,他们起初都是社会低层的不安份者、既定秩序的反抗者、被主流社会丑恶化的异类。但,他们要求被平等对待的愿望强烈、打碎既定秩序的动勇强大,与主流社会的斗争异常激烈。象孙悟空,出身没来历,官场不熟悉,上面没关系,却想象天宫的神仙一样,做个齐天大圣。被人家遇弄以后,就大闹天宫。宋江,身为押司,小吏一个,朝廷哪有他的位子?但,他带领梁山义军进行了激烈斗争,他的目标,也是象体制内的官员一样,有个为朝廷建功立业的位子。历次农民起义大概都是这种情形。被剥削压迫的底层人,走向反抗道路,力图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其二,他们都是逃不出统治者手心的失败者,都是召安后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一前一后,一身能耐使向两个完全向反的方面。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小白龙,都是被收编的妖魔,训化后一心想着完成统治者交付的使命来换取以后的功名。降妖除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宋江等人召安后,征辽,打王庆,攻田虎,平方腊,都是为了立功给统治者看,为了也是扬名立万,最后大部分人也得了封号。

但,他们二者,也有一些不同。第一,悟空等人,是真的得了正果,每个人都成仙得到,结局是大圆满的。而宋江等人,在有了封号以后,多数人却受到奸臣的谄害含恨而死,结局是悲剧性的。不同的结局,体现的意义是不同的。悟空的结局,表明再冥玩不化的人只要受到统治者的调教,也能够成为统治集团立功出力的人。而宋江等人的结局,则表明了统治集团的凶险和恶毒。当然,有些人也可以归结为:投降没有好下场。我想,揭露统治集团的凶险,才是施氏想表达的。第二,宋江等人面对的是现实的统治集团,而悟空等面对的是虚拟的神仙集团。当然,不管现实也好,神仙也好,反映的都是封建时代的政权体制。西游记体外再开一层,在天宫之上又设了个西天如来的体制。但,这个体制,仍然是现实体制和天宫体制的翻版。这也正说明,在那个时代,没有出现先进的阶级,历史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建立新的体系。

这里还可以引入一个人物,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其对既有秩序进行反抗上,贾宝玉和上面说的孙悟空、宋江等人,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孙、宋的反抗表现在政治方面,而贾的反抗,体现在思想方面,反对封建思想,强调个性自由与解放。这比孙和宋就高了一个层次。

关于水浒文化中心圈水浒文化与水浒旅游发展的状况

就水浒文化中心圈四个主要县来讲,梁山和郓城,重视得比较早。这两个县,以前的行政区域名称,城区的街道,都曾与水浒有关。梁山与郓城,好象有个不成文的约定,就是梁山称水泊,郓城称水浒。梁山的旅游开发得早一些,他们的有利条件也多,有几个山峰,比什么都便利。他们建景点也比较早。郓城人对水浒文化一直很重视,不过前些年只停留在对水浒英雄的崇敬以及和水浒传说的搜集上,建旅游景点是这几年的事。阳谷建景点稍早些,前些年搞了景阳冈和狮子楼景区,挺不错的。东平的水浒景点,多在东平湖西岸,况且有那么大一个湖,足以给人水泊的印象。湖西的景点,自然条件不错,历史上有些传说。这一带当年属梁山,那时一个县,又没有现在这样的旅游形势,所以,不存在争景点的问题。后来一些地方划归东平,大家开发水浒旅游的热情又都很高,这才有了争论。其实,梁山也好,水泊也好,别争你的我的,反正就在这一个区域,大家共同呵护,效果比什么都好。郓城的旅游景点,虽然开发稍晚些,但起点不低。现在的水浒旅游城,已象模象样。宋江河景观带,也在加紧建设中。还有一个宋江湖,建了一部分设施,开发前景不错。

需要注意的是,水浒研究与水浒旅游,有联系又有区别。即使挂上水浒的名号,旅游还是旅游。旅游与文化相结合,这景点就赋予了魂灵。景点加上些故事传说,异闻趣事,就增添了风韵。全国各地的景区,都是这样结合的。但,也不能把景点关联的传说,生拉硬扯地造出假文物来。水浒是部小说,小说的事,好多事没办法与史实考证。研究水浒,更多地需要从文本的细研和文化的角度去说事。当然,文化与旅游的互相促进,这是我们乐观其成的。

转自《菏泽市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