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风情
域情概览
新闻要事
古今揽胜
风物图典
历史经纬
大名人物
史志书展
文化长廊
丽君文化
消费指南
异域风情
史料辑录
方志馆藏
方志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
行业采风
志鉴动态
市场扫描
艾家口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异域风情 >>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发表日期:2014-5-12 17:37:38 作者:佚名 浏览数: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近些年来,以观光旅游为主体的文化旅游日益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类型多样,在全国具有独特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甘肃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出土了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和中国邮政标志驿使图。甘肃是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传说中华夏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的途经地和会师地。境内有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2处世界文化遗产,有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5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7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省境内长城总长度3600公里,占全国现存总量的60%。有各类石窟寺337座。有革命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23处。

民族民俗文化方面,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融地带,56个民族都有人口在甘肃居住。其中,裕固、东乡、保安是甘肃的独有少数民族。藏、回、裕固、哈萨克、蒙古族等多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中医药文化方面,天水的伏羲奠定了中医阴阳和《易经》理论的基础;黄帝问道歧伯整理成中医巨著《黄帝内经》;皇甫谧是针灸鼻祖;敦煌医学是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之一;庆阳的岐伯广场和平凉的皇甫谧文化园作为全国中医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是探寻中医药文化和中医保健旅游的胜地。甘肃是全国唯一经过批准设立的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

现代文明方面,甘肃有蜚声中外的现代化钢城、镍都、航天城、石化城。已创建8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0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发展迅速。这些文化旅游资源与大漠戈壁、冰川雪峰、森林草原、砂林丹霞、峡谷溶洞等自然奇观一起,成为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基础。

近些年来,甘肃以文化旅游开发为主体,已基本形成“行、住、食、游、-购、娱”六要素比较齐全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321”文化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初具规模产业队伍不断壮大。全省有主要旅游景区641处,六级旅游景区达到181处,其中5A3处。旅行社488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16家,赴台游组团社3家。旅游星级饭店348家,其中五星级4家。绿色旅游饭店61家,其中金叶级3,银叶级58家。全省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达30万。

甘肃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标杆产业,明确了围绕树立“精品丝路、绚丽甘肃”文化旅游新形象,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文化旅游品牌,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目标。

为顺利推进工作,甘肃提出要在科学规划布局的基础上,以大项目、大景区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组织实施文化旅游规划引领工程、项目带动工程、品牌提升工程、基础支撑工程、宣传推广工程、体制创新工程、人才开发工程等“七大工程”建设,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启动敦煌文化旅游区、祁连生态旅游区、天马文化旅游区、麦积文化旅游’区、崆峒文化旅游区、香巴拉文化旅游区、黄河风情文化、旅游带等为代表的“六区一带”文化旅遊区建设工作,积极开展经典文化观光旅游、民族民俗风情体验旅游、山川生态旅游、中医保健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红色旅游、自驾游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旅游开发项目,打造以大敦煌文化、酒泉航天、嘉峪关关城、张掖丹霞、武威天马、天水麦积、养生平凉、红色庆阳、生态陇南、黄河三峡、黄河石林、会师胜地、甘南香巴拉、夏河拉卜楞等全国著名景区为代表的综合文化旅游品牌。

重点围绕“321”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建设,做大做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华夏文明黄河文化旅游线、大香格里拉文化旅游线等3条国家精品线路,积极培育甘南一陇南一定西一白银一庆阳红色旅游、天水一陇南古三国历史遗迹旅游2条成长型文化旅游线路,全力建设兰州、天水、平凉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圈。培育具有甘肃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和陇菜品牌。重点支持开发敦煌文化系列、马踏飞燕系列、夜光杯系列、香包系列、剪纸系列、彩陶系列、洮砚系列、民族工艺品系列等系列文化旅游商品。

整合全省资源和资金,集中捆绑开展国内外宣传推介,利用上星卫视、《读者》杂志等强势媒体,突出强化“精品丝路、绚丽甘肃”的整体文化旅游形象。探索建立资源集约共享、部门良性互动、行业相互促进、组织运行流畅、经济社会发展多赢的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大力培养文化旅游专业人才,促进人才规模、结构、专业与文化旅游业发展相匹配。

“十二五”期间,甘肃将力争实现旅游人数、旅游收、人年均增长的目标。到2015,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10%,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到2020年,“六区一带”文化旅游区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产业素质明显提升,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市场秩序更加规范。甘肃将基本实现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旅游产业强省的转变,推动文化旅游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使甘肃成为中国西部旅游胜地和著名旅游目的地。

转自《人民日报》(201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