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荟萃
艺文荟萃
会员作品
演展空间
才艺星光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文化长廊 >> 艺文荟萃 >> 《芳德园记》赏析

《芳德园记》赏析

发表日期:2014-4-23 8:40:11 作者:佚名 浏览数:

生活最终是会让人平静下来的,甚至有许多的平静都在你的意料之外。读叶广才的《芳德园记》,你会感觉到这样一种平静:滚滚红尘中,灵魂与肉体渐渐分离,随心所欲,流畅自然。

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品味这话的含意,不外两点:一是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的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叶广才的《芳德园记》好像在情与景里面,酝酿着一种超越。但这种“超越”是什么,你并不是马上就能明白。于是,你就不得不一遍又一遍的去读,直到蓦然清醒。

读《芳德园记》,你不要去迷恋她的景,景物描写如此清幽,会让你不觉就要避世隐居的;你也不要去迷恋其中的情,感情表达如此怀旧,会让你不觉间就要失声痛泣的。总之,读这篇文章,我们要用一个比较崭新的心态去读才好。这里面,除了情与景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概念,那就是德,这个“德”就是上面所提到的“超越”,这个“超越”,不是情对景的超越,也不是景对情的超越,而是“德”字对天地万物的超越。

芳德园,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园而已。与中国很多地方的名胜相比,恐怕不值一提,我们不妨就以《滕王阁序》为例,比一比吧。

比比地理。芳德园:惬山北麓,绵延欲尽处,突兀一村,不过数十室之邑耳。滕王阁: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比比山水。芳德园:又有美池秀木,溪流其间;又有曲径石甬,廊亭其中。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比比繁华。芳德园:栅栏为门,竹篱为墙,前植梅枣,后植高杨,四面竹树环合,内外兰桂杂植,望之繁阴而欣欣然也。滕王阁: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比比大小。芳德园:园阔九亩,形制方圆,无丘无壑,一夷而平。滕王阁: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无须再比。

但是,你依然忘不了芳德园,你依然会觉得她美不胜收,你会热爱她,尊敬她,流连忘返而离不开。知道是为什么吗?芳德园有她自己的美,有她自己独特的美,这个美,从来都不会与谁去比,而是很自然地独处在她的区间。

“村无杂姓,名姓俱与芳关,故曰芳村。”请注意那个“俱”字,多么纯净的名姓,多么芳香的一个村子,恐怕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得一拼吧。

“村匝皆榆树,有鹊其上,靡日不鸣,颇灵秀。”请注意那个“皆”字,连树木都长得这么纯粹,如何不灵秀啊。

“塘之美,闻名遐焉。其沿蜿蜒,其水幽碧,故塘之形若莲砚也。”请注意那个“莲”字,有没有感受到佛意?这个地方像不像西天极乐世界的“莲池”,人有一善念,莲池里就会长出属于自己的一朵莲花。正是有了这样的佛意,才“无舟车之扰,有游鱼之闲,无童戏之乱,有鸟啼之寂。”,这是个不需要“繁华”的地方,因为她的安静才是真正的繁华。

“春之芳亦然,夏之烈亦然,秋之杀亦然,冬之肃亦然,此则塘之永日无改之风也。”于是作者在这里总结了一个纯粹,绝对的纯粹而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

交代完这些,作者才娓娓道出了作品的主体部分——芳德园。芳德园,她为什么有一个“芳”字,为什么还要占一个“德”字。就这样作者很自然的做出了完美的铺垫。

出于对艺术的执着,叶广才绝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喜读书、爱写作,尤善书法,并对各种文化都深有研究。当然了,他也并不吝饮酒,此人出世入世具备,儒释道家兼修,能写出《芳德园》的佛意,并不是偶然的,能谈出《芳德园》的大“德”,更是得心应手。

一个人最动情的表演,莫过于亲手创造心灵的艺术;一个人最美丽的享受,莫过于亲口品尝劳动的果实。如果我们把《芳德园记》比作智慧树,那么主旨里的“德”便是树上最甘甜的果实。读《芳德园记》,手不释卷,千言万语从心海倾泻,不得不与各位读者共享。

通览全篇,用心品味,让人身临其境,如同畅游于艺术的长河,不觉心醉神摇。现用一句话总结《芳德园记》的总体风貌:据佛出德,理含金石之声;举手投足,文抱儒雅之韵。

作为精神活动的产物,文学源于生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又高于生活,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一样,“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芳德园记》正是这样,她根植于作者祖居的土壤中,她的精神也正是先辈高德的缩影。不仅如此,又因其丰富的想象穿越时空,综合了古今的思想、道德、哲学、宗教及社会心理等,从而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审美空间。《芳德园记》便是以审美的方式来表达的。颇具美学意义。作品的语言形式很有讲究,骈散结合,巧妙化用,句式参差不齐,构成了音乐特有的韵律和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诗意纵横。作品的内容定格在芳德园的老翁身上,以小见大,亦不失其名家风范。《芳德园记》语言形式上的审美与内容上的审美相辅相成,彼此推波助澜,表现了高超的艺术魅力。突出了鲜明的主题,展示了一代高人的风采。我们不妨再听听老者的妙语吧。

翁善而平,尝云:“平而罔欺焉。”

翁曰:“宁无官而勿无德也。有德无忧,无官自静。言多有失,故无言。官居有凌,故无官。德之所以贵,在于其贵郅于命。德出于心焉,归于心焉,氐在恒焉。尔讵知乎?”

翁曰:“官者,撄其志则毁,拂其意则偾;德者,临其风则祺,丁其馨则欣。官与德二者之美恶犹云泥也。”

什么是好文章?好文章就是能有经典语句传世的文章。《滕王阁序》为什么出名?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岳阳楼记》为什么出名?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耶……以此类推,《芳德园记》为什么这么令人神往?就是因为文中老者所说的话啊。读到这样的好文章,让我们醍醐灌顶,顿开茅塞。我们要感恩作者才是。这就是《芳德园记》的教育功能。

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文学作品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读者受到某种教育。《芳德园记》之所以能够发挥教育作用,是因为作者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对生活形象进行了艺术提炼,展示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教育。《芳德园记》凝结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精髓,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品位。

我们欣赏《芳德园记》,应该站在一个高度,要不偏不倚,端端正正,用科学的世界观去理解她丰富的审美特质和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芳德园记》塑造了高超的艺术形象,要求读者以审美的方式来把握作品,从而融进艺术感受、想象和联想,调动自己的情感、情绪,进而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芳德园记》以丰厚的生活基础写出了它的真实性,她具备文学典型形象的特质,是个性与共性的完美统一。她既是超凡的,又是大众化的,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展示了特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