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小城故事 >> 大名有个从善楼

大名有个从善楼

发表日期:2014-4-22 17:20:01 作者:佚名 浏览数:

在大名县与山东莘县交界处有一个叫做从善楼的村子。村名顾名思义就是弃恶从善、一切向善,之所以取此村名,这背后有一段跨时代的曲折故事。

据当地民间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从善楼一带有相毗邻的四个村子,即于家店村、东店村、南高庄、田园村。明建文年间,燕王朱棣起事,由北向南一路打下去。在打到从善楼这一带时,遭到了百姓的强烈抵抗。性情暴躁的朱棣一气之下,命令士兵对于家店村、东店村、南高庄、田园村的百姓予以武力镇压,致四村百姓所剩无几。之后朱棣仍不解气,把这四村合并成一个村,取名“四从楼”,意思是四村要服从燕王。

三百年后,时间到了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此时期,物价暴涨,赋税沉重,老百姓不堪重负。大家便推荐在这一带有威望的南高庄村的赵金生为代表,凑钱让他向官府反映此事。赵金生是个热心肠,靠着与时任县令的老交情,以三寸不烂之舌,列出种种理由,请求县令为百姓减免赋税。最终,县令同意减免赋税,让百姓只交应缴赋税的六成。百姓欢呼之余,就有人提出将赋税先交给赵金生,再由他转给官府。赵金生也是想好人做到底,就同意了。县令也感觉此事减少了官府许多麻烦,节约了收缴成本,也就默许了此事,于是这一带村庄不再直接向县署缴纳赋税,一概由赵金生转交。

公元1859年,新任县令韩克琦到任,得知这一情况后,认为不妥,要求赵金生及当地百姓按程序足量缴纳赋税,但是老百姓不认同,拖着不缴。韩克琦认为是赵金生在从中作梗,对抗官府,不把县令放在眼里,遂决定收拾一下他。这年8月中旬,韩克琦派人暗中侦察,得知赵金生在家中,就率衙役数十人,先抵达金滩镇(管理四从楼一带行政事务的治所所在地),与汛把总(主管河道运输的武官)栗堂会合,又增加人手数十人,浩浩荡荡赴南高庄村抓捕赵金生。由于目标明确,人多势众,行动迅速,赵金生来不及逃脱就擒。

不料,此时韩克琦大烟瘾发作,不得已在赵家稍作停留,吸了两袋鸦片。期间,纪律不严的兵丁开始在村上肆意抢掠。村民听说赵金生被逮捕,很快聚集过来。又因为兵丁在村上胡作非为,更激怒了百姓。村民迅速敲钟把周边村的百姓也召集过来。韩克琦见势不好,想赶紧离开,但为时已晚,村民拿着杈耙扫帚、锄头铁锹将兵丁衙役打得四处逃命,跑得慢的命丧乱棍之下。还活捉了县令韩克琦、汛把总栗堂,并一顿臭打,结果韩克琦被打死,栗堂因是同乡的缘故有保人出面,说尽好话,才被村民放回。

此事件震惊官府。大名府一方面派人寻回县令韩克琦的尸体,一方面想下一步对策。此时的赵金生也处于煎熬之中,百姓为救自己惹下大祸,决定自己要承担一切。他说服民众,独自一人主动到官府说明原委。正在苦于找不到办法解决赵金生事件的官府喜出望外,不容辩说,立马拘捕赵金生,打入囚牢,不久用槛车送到省里砍了头,之后全家除其嫂子和妾免除外,全部被杀。

时间到了1935年,军人马润昌到大名担任县长,并任河北省第16区(大名)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从善楼一带地处河北、山东交界,天高皇帝远,匪患频繁,百姓不堪其扰。身为保安司令的马润昌率警察队进行剿匪。他们来到四从楼村,休整之际,从村长口中得知村子往事,认为村名杀气太重,有欺压百姓之意,又想到如今太平时代还有土匪“老砸”(方言)出没,说明教化的工作没有做好啊。他一时兴起,从一切向善的角度,将该村名更改为“从善楼”,希望这一带土匪“老砸”都能改邪归正,以善为本,并时时提醒当地百姓要一切从善,和睦相处。

一个地方,历经三次大的武力事件,沐六百年的风雨坎坷,村庄名称终于确定下来,一直传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