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上午,《大名年鉴》编纂工作会议在县委党校会议室召开。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学军出席并讲话。

李学军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县方志工作2013年所取得的新成绩和做出的贡献。对2013年《大名年鉴》的编纂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充分认识,提上日程。地方综合年鉴,是完整、权威的地情资料,同时还是续修县志的资料积累性书籍。编辑出版年鉴,是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综合服务工作,更重要的是一项事业。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年鉴编纂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编纂任务。
二、提高质量,务求创新。在《大名年鉴》的整个编纂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编纂方案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去做。一要强化精品意识,确保年鉴编纂质量。二要加强培训指导,提高年鉴工作队伍素质。三要树立创新理念,力求年年有新意,有提高。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们必须看到,史志年鉴工作在有些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头脑中的位置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你不重视,就做不好,写不好志鉴书籍,就是对自己的亵渎,对今人的轻视,对后世的失责。方志办要加强年鉴工作的督导力度和征稿有力度,算好时间账,把好质量关。对在编纂过程中出现影响整体编纂进度的单位,要严肃纪律,该批评的批评,该通报的通报。

县方志办主任杨达主持会议,并对2013年全县方志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对2014年方志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他在讲到工作体会时说,过来做好方志工作主要靠,一是主动。主动就有作为,有地位。方志工作柔性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性强,把无事做有,把小事做大,把软事做硬,把要事做精,从而进入以有为求有位,以有位促有为的良性工作状态。二是创新。创新就有思路,有活力。坚持“三凡”为核心的大方志理念,创新工作,拓展职能,结合市场,服务社会,提高自身。三是奉献。奉献就有凝聚,有成就。方志办工作多,人员少,每名同志都担好几项任务,加班加点已成常态。各位年鉴编辑和基层撰稿人员同样是不计名利,满怀激情的挤时间,拼精力,为提高编纂质量和提供好本单位情况而倾心尽力。没有这样一支思想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熟练的工作团队,志鉴编纂这种耗神而清苦的工作是很难完成的。今年,要坚持这种创业精神,克服思想制约、人员和经费制约,再上新台阶。

会上,表彰了2013年度支持、参与史志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大名年鉴》(2012年卷)优秀撰稿人,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印发了《大名年鉴》(2013卷)的组稿征编工作方案。
主要议程之后,以会代训,请县政府特聘史志研究员、《大名年鉴》常务副主编王拯对参会的年鉴撰稿人进行了编纂业务培训,结合各单位往年报送的年鉴材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讲解点评。

政府办副主任、法制办主任胡发科,县方志办副主任桂士辉等办工作人员,及全县各乡镇、各单位的主管领导或年鉴撰稿人员130多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