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辑录
域情概览
新闻要事
古今揽胜
风物图典
历史经纬
大名人物
史志书展
文化长廊
丽君文化
消费指南
异域风情
史料辑录
方志馆藏
方志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
行业采风
志鉴动态
市场扫描
艾家口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史料辑录 >> 正是风雪飘断时——献给大名县“引卫入引”工程

正是风雪飘断时——献给大名县“引卫入引”工程

发表日期:2014-3-14 16:30:31 作者:佚名 浏览数:

在大名的板图上,古老的堤堰盘蜒,河流纵横,东有卫河、马夹河,西有漳河。其间,绕城环流着御河、白水、王莽河。

大名古城形胜“卫水包萦郭外,邱樊层障于表”;“界在中原,独殿河朔,天气浑雄,朴茂之气,独盛于此”。曾几何时,魏台、铜雀台、白水潭、荻公祠堂、澄灵塔、望春亭、普照寺、香雪亭,星罗御河两岸,称为大名八大景观。登魏台,可观见“太行诸峰,蜿蜒起伏,罗列槛外,柴门烟井,历落于芦洲寥渚间”;临白水,“林木交荫,菱荇纵横,眺望舟楫,快心爽目”;登临荻公绿波亭,俯瞰潺潺流水,水深阔而清澈、如在镜中”。这些壮观奇景吸引历代骚人墨客,官宦世家,观古抒怀,提笔成诵。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叹大名的繁盛: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柚夹两岸,万室喧歌钟”。这位风流诗仙与诗友苏少府谈得留连难舍,而发出相约何时更杯酒,再得谕心胸”。

大名水美鱼肥,舟奔荷香的古代辉煌,大名的人民岂能忘记!历史遗落的繁盛,大名人民岂能甘心遗失!

然而,历史的更迁,漳卫之水给大名这块古老的土地带来是喜忧掺半。淹则淹得厉害;旱则旱得玄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漳卫水断,舟荷绝迹。两岸成千顷的土地成了碱巴巴的苦水区。把碱巴巴的土地变成肥沃良田,再塑大名的盛景,是大名人民的企盼。

县委、县政府理解入民群众的企盼,顺应人民群众的企盼,要把卫水重新引到大名来,铺开了描绘“引卫入引”的巨大农田水利工程的纸笔。从漳卫河的岔河口到漳卫河的汇流处,流长63华里,须动土80万方,谈何容易。但县委、政府领导认为:这项重大举措不是沽名钓誉,哗众取宠,而是功在当今,福在后代,顺合民心,志在必成。

11月12日召开动员誓师大会,17日进入工地。短短的五天时间,哪来得秣马厉兵?但乡乡村村欢腾起来了。受益的村镇欢腾,不受益的村镇也欢腾。为上工地,不少村里的年轻人争得抓起捻来。

可是,天不作美,今年的雪来得好早,早得出乎人们的意料。刚刚踏入冬的门楹,迎面飘来一场大雪,风雪弥漫,路断人稀。然而,工程决策者的信念没有犹疑;民工们的信心没有犹疑。领导者的决心变成了民工们的士气。开工的没有停工;没有来得及进入工地的,破雪开路开赴工地。风雪交加,工程出现难度,共产党员成了“党员突击队”;青年人组成了“青年突击队”。人多吃不上饭,勒紧腰带也不停工。有个民工叫冀生兆,甚光膀子猛干。为加快进度,有的乡村挑灯夜战。肩挑人抬,机动车、人力车,喧腾连天。尽管人们头顶冰雪,脚踏泥水;但气势不减。老天下磨难,十万民工们跟老天较上了劲,一派“人歌动地”的豪迈之气。这种多年来末见过的恢宏豪壮场面,在大名人民创业的历史画卷上,不能说不是一大壮观!

指挥者们更是时刻不敢松心。县指挥部的领导吃住在工地;区乡镇的领导们吃住在工地。县委书记指挥部政委赵明信同志,拐着树枝,踏着泥泞,每天巡看到工地,跟民工们一起挥锨挖土,每到一处都是欢声雷动。人大、政协的领导虽然上了年纪,也老当益壮奔赴前线。普明滩的乡书记刘志明,在泥水里作业,性急生火;万堤镇的书记赵翠芳脚上打满了泡;鲍庄乡的书记赵风英推车扭伤了腰……

领导者们的精神不仅鼓舞了十万民工,同时也感动了大名县七十万人民,感动了省、市的领导。县直机关、学校带人带物来慰问支援;省市的领导轮番来到工地慰问劳动。文化部门组成了宣传队;电台、电视台的记者们奔梭在工地……

二十天的时间,大名人民的这幅巨作划上了句号。虽然不是民间传说的王莽一夜成河,但也叫世人瞩目惊叹。市委领导称赞:大名县的领导班子是个战斗、务实的班子。这个班子没有华丽豪壮的口号,而是把“以准促快”,做为指导思想,瞄准了,就强抓快上,求得发展。

浑雄的新河、迄逦北去,星罗的配套工程将要施实。水美鱼肥、菱荇荷香的盛景奇观,将在大名的板图上重新展现……

 

录自大名县文联主办的《文苑》1993年2月第五期   

  


风雪中的工地指挥部

 


开赴挖河工地

 


 


十万民工战地诗

 


工地灶间热腾腾

 


挖河工地留个影

旧照摄影: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