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在大名县园中街与新修府南路西北,陈庄村南、老辩厂东侧发现一处元代古墓出现盗洞,县文广新体旅局即派文物工作队对墓葬及周边区域实施了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活动。

经过对该墓葬进行清理发掘,发现该墓正是1990年初被村民私自挖掉的元代李公毅敏墓。当时出土有李毅敏墓志等(注:该墓志现收藏县石刻博物馆)。此次发掘除对李毅敏墓室进行了清理,把印有“魏国公墳砖”字样墓砖全部出土存放。同时对该墓周边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及发掘。在李毅敏墓室西北侧8米处出土一较大的刻有纹饰的祭台石板一块、靑石鼓墩一对及墓誌一块。墓志正面文字为西夏文,背面誌文介绍李毅敏的父亲小李钤部(昔里钤部)的生平事迹,及其子孙三代在大名路任职长达60余年职官情况。


小李钤部(公元1191--1259年),西夏人,其祖先为沙陀贵种。因其唐朝时被赐姓李,但又为了区别西夏的国姓,故称“小李”。其父亲答尔沙曾任肃州钤部,生了儿子就以姓加官名取名,叫小李钤部(昔里钤部),又名益立山。1226年任西夏沙洲钤部时率部投降蒙古。公元1246—1259年,任大名路达鲁花赤,公元1259年,随忽必烈征南宋,中途病归,死于家中,年六十九。
李爱鲁(公元1232--1287年)谥毅敏,小李钤部之长子。公元1259年世袭爵,佩虎符,充大名路达鲁花赤。1268年锡虎符,授金齿国安抚使。1277年升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使兼招讨使。1280年近拜中奉大夫、参知政事行云南等路中书省。1282年升资善大夫、中书左丞行云南等路中书省。1287年改云南诸路行尚书省右丞,随从镇南王深入交趾,冒炎瘴遘疾,以其年六月十有八日薨。
李教化,李爱鲁之长子。1276年袭爵,拜嘉议大夫、充大名路达鲁花赤。1278年升正议大夫、佩虎符、充大名路达鲁花赤兼新附军万户。1283年以职让其弟万奴,还宿卫于春宫。1285年拜中奉大夫、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1287年改江淮等处行尚书省参知政事。1289年升资善大夫、江淮等处行尚书省左丞。1290年升资德大夫、江淮等处行尚书省右丞。
根据墓志内容得到的信息,该区域应是小李钤部家族墓区,李毅敏两个弟弟和李教化几兄弟墓就在附近。目前,其它墓葬还在进一步的发掘和勘探中。
转自《长城网》(201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