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当代人物
游子风范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大名人物 >> 历史名人 >> 王泽春

王泽春

发表日期:2013-12-18 16:20:41 作者:佚名 浏览数:

 

 

王泽春先生,1875年秋生于大名县王二庄(现大名县王村乡西王二庄村),字雨农,人称王三官(排行老三),天津武备学堂毕业,中国同盟会会员。1937年冬被日军杀害。

王泽春先生1901年离开家乡赴天津小站入伍,不久转入天津武备学堂学习,1906年任北京南苑陆军第六镇炮兵营哨长(当时冯玉祥任 第六镇司务长、排长),1908年移防安徽省安庆市,1911年赴武汉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任安徽省安庆市北门外菱湖嘴第一师修械所所长(军械官),19137月赴太湖县任炮兵管带(职官名称),北伐战争前后任安徽讨袁军炮兵营营长(驻安徽省凤阳县临淮关),安徽省陆军第一混成旅第一团团长等职,1927年、1928年任安徽省泗县县长。1937年因其长子王冠(第九军参谋长)在抗日前线与郝梦龄军长共同指挥忻口战役,被汉奸告密,王泽春先生冬天被日军枪杀在安徽省凤阳临淮关淮河滩上,至今不知遗骸下落。

王泽春先生身在异乡,心系故里,一生为家乡办了诸多善事。

修建桥梁:1920年冬,王泽春先生从蚌埠汇款,将位于县城东北角三里店村引河上年久失修的木桥修缮,新建桥被命名为“青石桥”。详见范鉴古等撰写的《大名县志》:“民国九年冬,东区王团长泽春自蚌埠团部汇银币千元,寓书劝学所长王君宅西,曰‘吾邑善事当办者多,吾在外不能提倡,君持此款为我代劳可乎?’ 王君商于县长张公昭芹,公曰‘城东三里桥倾塌,不便车马,先提出三百金以办路政。其余作为续修县志之款,不足,再为筹划,事无要于此者’。”

修建学校:王泽春先生对家乡教育事业非常关心。1920年冬,王泽春先生个人出资,对本村二郎庙内的泥神像全部搬出庙院,改建、扩建为学校,着力解决基础教育承载力不足问题,在当时影响很大。,

赈救灾民:1928-1929年大名持续旱灾,民不聊生。王泽春先生千方百计在安徽筹集20余万斤粮食运回大名,以本村王二庄为中心向周围的陈庄、段庄、西店、前桥、后桥、圈里、李二庄、罗庄、菜屯、东南屯等11个村庄发放。村民们自发为王泽春先生树《德政碑》4块,详记其赈灾业绩。碑石于“文化大革命”中全部被砸碎。

王泽春先生的故乡情怀和对家乡的贡献深深感动着百姓。1987年春,王二庄村民自发为王泽春先生修建衣冠冢,参与群众达200多人。

(注:王泽春在大名县城有一处公馆,位于宫后街北侧、道前街南侧、雅园澡堂东侧、孙姓西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房产归公)。

 

 

----以上资料由王泽春三子王永斌(中共西宁市委统战部退休干部)、外孙张凤魁(邯郸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根据长子王冠回忆录《七十浮生历程》和村民王文英、王传奇(王传其)口述的《德政碑》碑文等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