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论坛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史志论坛 >> 古棘蒲县在哪里

古棘蒲县在哪里

发表日期:2013-12-10 16:24:50 作者:佚名 浏览数:

邯郸地方志说,秦始皇十九—二十六年(公元前228年—前221),在今魏县地首设县,名棘蒲。其实,纵贯历史没有记载,秦初置36郡中的邯郸郡无棘蒲一县。由此设想,“棘蒲”有可能是一个古邑名或者是一个过渡性临时行政治所。况且,古今有书()认为“棘蒲”在河北省赵县境内。所以说”棘蒲”是个历史之谜,如果探知谜底,还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地理方位概念,外加一个时间概念,从而得到新的正确的结论。这正如研究中国早期文化史一样,直到清代末年才发现证实了殷墟“甲骨文”的存在,前朝人物又当如何去用定论的观点去看待中国古代文字发展史呢。“诚然,于史不载之实,时后可证也”。

棘蒲作为一个早期军事事件的发生地,《左传·鲁哀公元年》已有记载。《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赵得是藉也,亦袭魏之河北,烧棘沟,坠黄城。故刚平之残也,中牟之堕也,黄城之坠也,棘沟之烧也,皆非赵、魏之欲也”。近年来,《邯郸历史大事编年》又有类同记载: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八月,齐景公、卫灵公会于乾侯,谋救范氏。齐、鲁、卫,鲜之师共伐晋,攻占了晋的棘蒲”。赵敬侯六年、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前381),“楚、赵伐魏,取棘蒲、黄城”。赵敬侯八年、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赵袭卫不克,齐师救卫。赵袭魏之河北,烧棘蒲,拔黄城”。从溯述历史事件中涉及到的古地名,大致可以判断出春秋战国至秦始皇时期的棘蒲地域。笔者认为,“棘蒲”应在河南省安阳市东北,刚平(今清丰县)西北,黄城(今内黄县)北,乾侯(河北省成安县东漳河村南)东南方向,古黄河河北之地,今魏县偏南一隅。对此,元代大学者胡三省在为《资治通鉴》地理作注时说:“余据《靳歙传》,则棘蒲,赵地也,安阳以东。"今人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出版)中,也明确标明了“棘蒲”的地理位置,在魏县南古黄河附近,和胡三省的观点基本一致。

古今有书引论,认为春秋战国至秦始皇时期的“棘蒲”在今赵县境内,其实不然,因喜秋初,古栾赵县属鲜虞国(治正定县),后归晋。战国初属中山,后归赵,秦屑钜鹿郡。与溯述历史事件中涉及到的地名距离太远,况且没有充足说服力能够说明棘蒲就在赵县域内。以《赵县志》(1991)为例,大事记载“东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丁未,鲁、齐、卫、鲜虞四国军队,乘晋国发生内讧之机,联合攻晋,占领棘蒲(今赵县)”。此记载和《邯郸历史大事编年》记述的某些事件类同,所指地域有别“余分析认为,公元前494年鲁、齐、卫、鲜虞四国之师及君侯会于乾侯,不可能再挥师北上攻取三百里外的赵县棘蒲。再则,卫、魏县境域在河南省中部,古地名刚平、黄城、中牟、乾侯均在今河南省北部或今河北省南部,地理位置上靠近河北省南部的魏县。另外,考证古黄河在战国时期流经今河南省南乐、清丰及大名县境,所以说,河北之棘蒲只能在今魏县一带了。

旧说:“棘蒲”在赵县境内,实则是受东汉应劭之影响。因其曾模糊认为棘蒲地在今赵县境内,这一于史无证的观点至今未被史学家采纳和接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棘蒲,疑莫能定,有俟续考”。认为应劭注解棘蒲在今赵县之说是不确切的,“棘蒲”有可能在今河南省安阳市东,内黄、南乐县一带,离蒲城(长垣县)不远,此观点接近了春秋战国至秦始皇的棘蒲地域在今魏县的定论。

从文献考证,赵县棘蒲说,最早只能从西汉始有。所以说,早期的”棘蒲”在平棘县(赵县)的说法是没有充足理由的。经杏,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刘邦等起兵,推翻秦朝,建立起了汉室皇权。此间,因战乱已摧毁了河北省南部的军事重镇棘蒲,汉高祖元年至十二年(公元前206--195),原棘蒲地域沿战国时期魏国地名而新置“魏县”(治所在今魏县东南)。于此同时,赵县境内初置“平棘”县(治所在今赵县城南3),后封“棘蒲侯国”(今赵县城),这就是赵县棘蒲说之开端。赵县棘蒲说与栾邑人柴武(陈武)有关。柴武军功卓著,名标汉室。据《栾城县志》载,汉王刘邦元年(公元前206),“栾邑人柴武率二千五百人起薛,投汉王刘邦,别救东阿,后因功封棘蒲侯”。汉棘蒲侯柴武祖籍山东邹阳,于汉文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故去,尸葬关县(今栾城县东北寺下村)。因后裔柴奇谋反,被取消棘蒲侯国,赵县境内改置“封斯侯国”。从此,棘蒲这一历史地域名称和多次军事历史事件发生地被终,棘蒲县说也逐渐随之模糊起来。

汉棘蒲侯柴武裔孙柴文,晋末为平阳太守。后于史无载。谨此,对考证春秋战国至秦始皇时期的棘蒲也可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