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论坛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史志论坛 >> 为祖宗做好事芳流千古——明郑国仕捐修祖陵值得后人永远纪念

为祖宗做好事芳流千古——明郑国仕捐修祖陵值得后人永远纪念

发表日期:2013-7-8 16:47:35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为祖宗做好事芳流千古

                 ——明郑国仕捐修祖陵值得后人永远纪念

 

作者简介:郑文焕,原任河南省固始县县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县委委员、县总工会主席、县科委主任。现为华县郑桓公陵园修缮管理委员会常务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固始县郑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固始县郑氏族谱》、《河南省信阳市郑氏族志》主编。

 

位于华县西关街之世界郑氏太始祖郑桓公陵园修缮工程,即将告竣,为纪念先贤,丰富园区史料,修缮办公室就华县地方志载录,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1.23),关中大地震,郑桓公陵园牌楼、祠堂震毁,17年后,时任甘肃巩昌知府郑国仕出资修葺,并将牌坊题字“缁衣遗爱”,改题为“周宗忠贤”。

为弄清郑国仕史事,笔者近日同修缮办公室河南荥阳蔡国夫,前往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大名县,拜访了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县志办主任李刚,县志办科长薛超,原县志办主任王学贵,县文史研究会主任刘卫民,仕望集乡乡长郑占东,县“三世二品”酒厂经理高震,大名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杨达、副主任桂士辉、铺上乡副乡长潘学军、乡纪委书记陈永生、郑马庄村党支书邓树玲,在大名县铺上乡郑马庄村村部召开了由郑氏宗亲郑齐义、郑金堂、郑西堂、郑洪堂、郑举、郑洪河参加的座谈会,实地考察了郑马庄都堂墓,还同修缮委常务秘书长、华县红十字康复医院院长郑全欣,拜访了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郑齐仁(郑马庄人),查阅了《明史》、《明清进士题名碑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魏县志》(20104月版)、《大名县志》(20065月版)、《陇西县志》(19906月版,巩昌府旧治陇西)、《郧县志》(20016月版),及其他史志资料.调研中受到两县上述人士和大名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孟凡雄热情接待。现将考察情况综合如下。

一、郑国仕任官。《明清进士题名录碑》载:“郑国仕,直隶魏人,明隆庆二年榜第 3132名进士”。《魏县志》载:“郑国仕(15421599),字允升,号东里,明代魏县(今安张庄村)人。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中进士,充任翰林院庶吉士,后任御史,两次按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历任多有政绩。因性情耿直,得罪了权臣,调出京师到巩昌任知府,八年后任命为郧阳巡抚(明置,与总督同为地方省级最高长官,正二品)”。《大名志》(旧)载:“郑国仕,字允升,号东里,魏人,隆庆二年进士,立庶吉士,历御史,两按应天,耿直自矢,以忤时相,出为巩昌知府,八年不调。时相殁,巡抚郧阳,两劾税珰,致仕。国仕忠诚仆茂,雅有惠政,历官30年,一任升沉,不榜门户,卒,赐祭葬,祀乡贤”。

二、“三世二品”石坊。《魏县志》:“因其三代官居二品,居官雅有惠政,明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巡抚保定提督紫荆等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汪应蛟,巡按直隶按察御史于永清,钦差整饬大名等处、管理河道、河南布政司左参政司左参政韩学信等,在魏县东大街为郑国仕立‘三世二品’石坊一座,纪祀其家三世二品官职之荣耀”。《大明志》(旧):“郑卿,以孙国仕,赠陕西左布政使(二品)”、“郑汝楫,以子国仕,赠陕西左布政使(二品)”。“郑师元,字传德,魏人,国仕子。性忠耿,学识渊奥,精于象律,得秘授,能为车营大阵,善书方丈余大字,废魏治‘三世二品石坊’,即其笔也。以荫授成都通判,升延安同知。屡上书陈兵要,为当道所阻。升南京刑部员外。著有《明正天论》”。“郑仰元,魏人,师元弟,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雍正志)。知考城县,创建砖城,有功于民(河南通志),擢汝宁府同知”。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魏县“水患圮(pi)城”,石坊毁埋于地下 。1991年,魏县人民政府修建魏州宾馆,在县政府门口的旧治东街开挖地基,于七、八米深地下出土。石雕部件现存酒厂院内,“三世二品”石匾存县文物局。现存酒厂部件中,有一石雕匾额铭文为:“敕封浙江道监察御史郑汝楫太孺人王氏”(王氏当为国仕母)。县上拟复修石坊。

三、“纶命双扬”匾额,“三世二品”石坊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三世二品”酒厂存放石坊散件中,有一石匾(已断裂),铭文为:“纶命双扬”。上款:“赐进士第大名府知府尹应元,同知□尔禄,通判黎应□、李敷荣,推官王都”。下款:“赐进士魏县知县陈于□,县丞郭卫都,主簿谷岸,典史郭愚,儒学教谕田宝,训导李□,于三善。大明万历十七年岁次己丑三月吉旦,管工官杜云。”笔者将其录了下来。魏县有人说这方匾额与郑国仕无关。笔者考为:“纶(lun)”,有两个读音,一读guan,用于诸葛亮之“羽扇纶巾”和“纶布”,这里读lun,纶者,青丝绶,官佩绶带也。郑玄注《礼记》曰:“纶,今有秩,啬夫(官吏)所佩也。”“纶言”“纶音”“纶诰”,皆帝王之诏书、封诰。命,“命妇,大夫之妻也。”“纶命双扬”,正恰郑国仕父子之夫纶妇命,夫荣妻贵,夫妇双辉。

惟“三世二品”石坊,明万历二十年四月立,而该匾下款署万历十七年三月立,是石坊群?魏 县同仁可再考之。

四、郑国仕墓葬。清雍正《魏县志》、咸丰《大名府志》、民国《大名县志》、民国《河北通志稿》(19936月整理点校),均载:“明副都御史、应天巡抚郑国仕墓在县东25里,万历三十年,赐祭葬”。《邯郸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汇编》(邯郸市文物局20106月编),第136页载:“郑中堂(曾于云南为官)墓,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铺上乡郑马庄村东北约1500米,魏大馆排(水)渠东侧约80米处(现漳河大堤下)。墓前有石虎1尊,石赑(bi)屓(xi2件,石羊1尊,并有照片。据调查,还有石马2件,石人2件被盗”。《魏县志》(20104月版)第727页载:“郑国仕墓,位于魏县城东6公里安张庄村南”。

五、史料考辨。①郑国仕,直隶魏人,《明清进士题名录碑》,已有定论。②郑国仕葬地,魏县、大名府旧志均载:魏县东25里为是。③现大名县铺上乡郑马庄东北约1500米处“郑中堂墓”,位于魏县东,略超25里,当为“郑都堂墓”。墓前有石像生(人、羊、马、据说还有望天猴),说明墓前有“神道”,型制上符合“赐祭葬”。再,郑马庄郑人和西安交大郑齐仁教授均云:该墓为“都堂爷墓”,过去魏县之安张庄郑人,每逢年节,都来焼纸放炮祭都堂爷。查《辞源》:明制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总都,巡抚,均称“都堂”。当地口碑“都堂爷墓”与郑国仕官职相符。当地口音“中”“都”分不清,此处“郑中堂墓”,应为“郑都堂墓”,因唐宰相、明清内阁大学士方称“中堂”。所谓“云南居官”应为误传。

六、“三世二品”,两县俱荣。调访中,魏县、大名两县史志界几位贤达戏谑笔者曰:“郑国仕究为何县人?葬地何处为是?我们想听听郑家人的评判”。郑国仕的历史钩沉是籍地事,我蜻蜓点水,安敢妄论,还是史志是凭吧,古之人不予欺也!魏县与大名县历史沿革,时有分合。郑国仕之“都堂墓”地郑马庄村,清时属魏县版图,现属大名县铺上乡,两县均有荣光。发扬郑国仕爱国爱族精神,继承传统美德,才是我们共同責任。坐谈中,郑马庄郑人称其为郑国仕族裔(现无家谱),并说安张庄郑氏亦为郑国仕族裔。还说安张庄原保存有郑国仕画像,过去两庄郑氏过从甚密,当为同支。还说郑马庄旁建有文武关帝庙,说关帝爷曾帮郑国仕打败敌人。庙里有大钟,铭文郑国仕捐铸。还有说郑国仕家穷,靠老师周济学成。居官不忘师恩,悄为老师建宅第。

七、郑国仕生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岁次壬寅,属相虎。当地郑人传其为虎星。说其恩师夜梦一虎到其家水缸讨水吃,次晨,一大早国仕至,于是视为神徒,关爱有加。隆庆二年26岁中进士。逝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寿58岁。今年是其诞辰470周年。居官30载,为国称直臣,而立修祖陵,为族称孝子,万古千秋,功不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