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当代人物
游子风范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大名人物 >> 历史名人 >> 李素若

李素若

发表日期:2013-7-5 11:20:41 作者:佚名 浏览数:

李素若(19061938)原名李道远,又名李若墨、贤曾,濮阳县户部寨乡李道期村人。幼读私塾,资质聪明,颇受老师喜爱。在高小读书时,对古代岳飞、文天祥非常崇敬。1923年在大名十一中读书时,军阀镇压进步学生,他带头罢课,被校方以不轨之名开除。1926年,在北京法学院时,由同乡王亦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3月,李素若被中共北方区委派到大名七师任大名特支书记,赵纪彬管宣传,李大山管组织,成润负责青年工作。李来大名后,党组织活动更加活跃,除发展部分师生工友入党外,李素若和赵纪彬还亲自介绍校长谢台臣、教务主任晁哲甫、训育主任王振华加入共产党,于是大名七师领导权完全掌握在共产党手里,成为直南革命的策源地。

19275月,大名发生了红枪会运动,反对军阀压迫剥削,6月军阀张作霖进攻大名,形势紧张,学校被迫放假。党组织要求党、团员回乡后,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农民运动,发展党团组织,并派赵纪彬、李大山到红枪会,帮助镇守大名。李素若回到家乡濮阳,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秘密组织了党的濮阳特支,发动贫农向地主劣绅斗争,并在中、小学校组织“读书会”,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此时北伐军梁寿凯部进驻濮阳,李素若根据当时允许共产党员跨党的精神,筹建了国民党濮阳县党部,李白任书记长。

19292月,温邢固事件发生后,他以国民党县党部的合法身份,积极营救赵纪彬、李大山、王卓如、刘汉生4人出狱,因而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国民党濮阳县长张之兴,以李素若为共产党嫌疑向省政府控告,省政府令其通缉逮捕,李得信撤离,县党部被查封。1929年夏,李素若受中共顺直党委派遣到烟台,在国民党刘珍年部下任政训处长,10月他在军内秘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两个支部,一个是军官支部,一个是学生支部,共有党员16人。中共中央委派胡允恭去烟台后,又建立了军事特支,由李素若任书记。以后又发展了地方与警察两个支部,李素若对烟台党组织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1932年至1933年,李素若转到西安高中任教务主任时,曾介绍一批左翼教师到校任教,当时该校校长黎琴南是托洛茨基派分子,被学生赶跑,李是这次学生运动的大力支持者。1936年,他到北平《通俗刊物》社当编辑。七七事变后,他又转到家乡工作,终日为抗日救亡运动,奔波在冀南、鲁西一带。193711月,中共直南特委四支队成立后,李素若为四支队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一定贡献。19383月,有一署名汪静涵的,一从西安发给李素若、王冠儒、李茂林三人一封短信,赞扬他们工作开展得好,希望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直南特委主要领导人认为汪是托派张慕陶的化名,因而误认为他们三人也是托派,于是秘密将李素若、王冠儒枪决。李茂林闻讯出走。19839月,经中央组织部批准,中共濮阳县委作出《关于李素若同志被错杀的决定》,予以平反昭雪。

——濮阳县地方史志办编委会编.濮阳县志(1980-2000.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