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维吾尔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又称“火州”,位于中国新疆天山东部山间盆地,是中国内地连接中国新疆、中亚地区及南北疆的交通枢纽。吐鲁番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目前,伊斯兰教是吐鲁番地区最大的宗教,为维吾尔、回、哈萨克等7个民族所信仰。
吐鲁番是东西方文化和宗教错综交织与相互融合的交汇地,是中国丝路遗址最为丰富的地区。遗存的古城、石窟寺、墓葬、岩画等不可移动文物208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
吐鲁番也是维吾尔文化的两大中心之一,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九世纪进入西域后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吐鲁番自古就是歌舞之乡,纳兹库木、木卡姆、麦西来甫等都是了解维吾尔文化的重要窗口。
吐鲁番还是西域独特自然生态环境与绿洲文明的典型代表。沙漠、绿洲,天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天山下森林草场丰美,牛羊成群,这些新疆标志性的自然景观,在吐鲁番表现得最为突出。艾丁湖、葡萄沟、火焰山、坎儿井、魔鬼城、库姆塔格沙漠等众多独有的自然景观,为吐鲁番增添了神奇的色彩。吐鲁番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民风民俗,使其成为西域历史、文化和自然的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使吐鲁番和敦煌成了丝绸之路上的“双雄”,并由此产生了“双学”,即吐鲁番学、敦煌学两门国际性显学,吐鲁番也因此成为丝绸之路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曾经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历史悠久,有四千年文字记载。文化积淀深厚,从最早的交河故城,到高昌故城、苏公塔、维吾尔古村落,已发现文化遗址200余处,出土了从史前到近代的4万多件文物,出土文献中仅文字就达24种之多。
在这些文化遗存中,很大一部分至今还发挥着作用,如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在吐鲁番盆地保存1100多条,至今还发挥着灌溉和调节局部气候的作用。在一些民族节日和演出活动中,人们依然可以看到当年丝绸之路文化的元素。
2007年国务院公布咸阳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