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风范
历史名人
当代人物
游子风范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大名人物 >> 游子风范 >> 李守诚

李守诚

发表日期:2013-5-28 17:00:33 作者:佚名 浏览数:


 

 

李守诚,字明善,生于1924年,祖籍河北大名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邯郸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邯郸市老年书画协会主席。

南宫碑是书法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提起南宫碑,当代书坛的研究者们无不把目光投向邯郸,投向集南宫碑体发展之大成者,当代著名书家,有冀南书坛泰斗之誉的李守诚老先生。

“内圆外方”的南宫碑书法早已自成一派,而李守诚所书的南宫碑,形成了既不失张体基本特点,又有自我风神的“新南宫碑体”,以致80年代邯郸形成了南宫碑热。在90年代末,李守诚书法展在邯郸更是掀起了狂热的书法波澜,十多天的展览观众就万余人次。

少年随父鹤亭学习书法,临池不辍,能多种书体,尤以《南宫碑》为擅,倾心于张裕钊书体,所作苍劲厚,秀逸洒脱。

其父李鹤亭先生(名松年,字鹤亭,以字行世),是驰誉冀南的书法家,山水画家和篆刻家,在书画印方面造诣颇深,并兼擅诗词,解放前以书画印鬻生,世人常叹其身居僻地,未能与京沪诸子一决雄长。鹤亭先生早年拜清末书法家张裕钊大师亲传弟子,以擅写南宫碑体(即张裕钊体)名著一时的王洪钧先生为师,是王洪钧先生之高足,至今古赵丛台仍留有鹤亭先生的手书碑刻“武灵丛台”、“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守诚先生少年随父李鹤亭学习书法,能多种书体,尤以《南宫碑》为擅,倾心于张裕钊书体,所作苍劲浑厚,秀逸洒脱。数十年来,先生潜心于学,临池不辍,师古而不泥古,熔碑帖于一炉,济刚柔于毫端,苍劲浑厚又秀逸洒脱,创出了既不失南宫碑之特点,又展示自己秀逸洒脱之神采的书风。把南宫碑体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当代书坛别具风采。

特别是五十岁之后的作品,不即不离,阴阳协调,风神超迈,四时和顺,臻入化境,炉火纯青,给人以挹之而源不穷,咀之而味愈长的美感。其书风不仅引起了书坛的瞩目,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声名为之大著,李守诚的南宫碑热在我市蔚然而起,方兴未艾,梁辰先生撰文称他的学生“足有一个军的兵力”。

从全国著名的黄河、神墨碑林,到闻名于世的黄粱梦、丛台、学步桥等邯郸名胜古迹,都有李老所书的碑刻和亲自书丹的碑记,特别是在我市的古迹修复中,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避免刻字时的失真问题,他往往把字直接写在碑上,有的是在寒冬季节,手指不能屈伸的简陋条件下完成的。

李守诚先生从事书法艺术80余载,是我市当代书法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及我市书法界的标志性人物,被誉为冀南书坛泰斗。他治学严谨,艺术成就卓越,所创的新南宫碑体,形成了邯郸独特靓丽的风景线。在长期的书法艺术生涯中,他为人师表,虚怀若谷,胸襟淡泊,德操高尚,培育了大量书法人才。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与同道率先举办书法培训班,为书法事业的传承发展,为我市书法事业的振兴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积极倡导成立市书法家和美术家协会,为协会的组织建设付出了辛勤汗水。他耄耋之年,仍孜孜于书法艺术,不遗余力地推进书法事业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同道的广泛好评。

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书法作品展览”、陕西省“纪念轩辕黄帝书法展览”和“冀、豫、湘、粤四省九市书法联展”。1984年和1985年作品两次入选河北省在日本举办的书法展览,1985年应联合国教科文秘书长之邀为联合国成员国提供书法作品五件,1986年书写“中国”二字被选送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展出。作品和论文曾参加“全国第二届书法展”、“全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邀请展”、“中日书法史论研讨会”等。有的作品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碑刻,或被选入《当代楹联墨迹选》和《中国现代书法选》等。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当代书画家大辞典》等。2002年出版了《李守诚书法作品集》、《李守诚书滕王阁序、阿房宫赋》。其弟子众多,多次举办师生书法展和个人书法展。其所创“新南宫碑体”独步于当代书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