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当代人物
游子风范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大名人物 >> 历史名人 >> 徐尧臣

徐尧臣

发表日期:2013-4-28 9:20:28 作者:佚名 浏览数:


 

 

徐尧臣19001975曾用名徐亚夫,汉族,大名县小潭口村人。

徐尧臣,1938年参加革命,在县城和北门口、苑湾村一带,自筹资金开办学校,利用教员身份秘密组织游击队,抗击日本侵略者。

徐尧臣在大名七师党组织培养教育下,于1942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到抗日救国会工作,时任救国会副主任。救国会属于地方武装,没有固定机关地点,仍然打游击,在冀南一带配合正规军参战。曾配合陈再道司令员打击日寇。在此期间,徐尧臣受组织派遣冒着生命危险转至陕北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在抗日打游击期间,也培养了一批干部,比如邯郸地区副专员王淳等,有的还成了抗日名将。

日本投降后,抗日救国会转入反封建势力的斗争,宣传《土地法大纲》,自上而下组织贫雇农斗地主、分田地。抗日救国会机关设在城内道前街路东一个大院内,主要任务组建街道办事机构,由群众选出负责人及民兵队长、妇女主任,组织群众斗地主恶霸分浮财,使县城的穷苦群众翻身做主人,消除社会丑恶现象,解散妓院、解救妓女,使大名县城呈现一派新气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名县救国会的历史使命已完成,把权力移交给县政府。救国会成员有的就地安排工作,有的随南下工作团支援南方解放工作,有的还成为了南方的地级市干部。

解放后,徐尧臣先后担任大名县、鸡泽县和魏县银行行长,1953年任邯郸专员公署银行副行长。1956年,徐尧臣重回大名县,任大名县总工会主席、县委委员。

徐尧臣生前一贯关心群众疾苦,本村群众吃水成为老大难,他把自己的工资全部攒起来,生前把所有的积蓄交给了村支部。后为本村打了第一眼机井,解决了全村的吃水问题,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