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臣,字邦直,大名人。自幼读书,过目成诵。一次他哥哥和朋友谈起佛寺失火。李清臣说:“这就是灾,因为他们欺骗百姓太厉害了,所以天警告他。”他哥哥说:“他将来必定使我们门庭荣耀,宰相韩琦闻其名,把自己侄女嫁给他。
应试中进士后,授邢州司户参军、和川令。一年后,被人推荐认为他适合作京官。入选时恰推举他的将领薛向有公亊没来,选拔的机会被耽误了,负责选拔的张掞派人通知李清臣,不用他了。李清臣说人家用身家姓命保举我,而我自己就舍弃了这个机会,这太轻薄了人家的感情,我愿意等待他。”张掞得知后,亲自找他说你能这样,前途无量啊。”欧阳修赞赏他的文章,拿他比作苏轼。治平二年(1065),在秘阁(尚书省)考试,考官韩维赞扬他说:“荀卿的笔法呀。”考试的文章送到中书省,欧阳修说不把李淸臣放在第一名,那就太可笑了。”启封看试卷,正像欧阳修所说。
当时,天下连阴大雨,屡次出现灾情,讨论的人认为应归咎于对濮王的议论。在朝廷应对时,有的以五行传中“因宗庙太简陋,所以不下雨引起干旱以示瞀戒”为例,认为必须提拔优秀人材,才能阻止下雨。李清臣说这是汉儒牵强附会的说法,我不信它。天地虽然很大,好比人的一个身体,腹部、心脏、肺部有了堵塞的地方,那么五官就会全因它的阻塞而不得安宁。老百姓的生息聚财,这是天地的腹部、心脏、肺部,日月星辰是天地的五官,擅长阻止天地灾异的人,不只是阻止灾异,而是阻止百姓的疾病和痛苦。”他的策论被选用,以秘书郎资格任平江军判官,名声大振。英宗知道他以后,对王广渊说:“韩琦确是个忠臣,但是太小心谨慎害怕嫌疑,象李清臣大家议论都说可用,难道能以亲戚关系就不用他吗?”没有多久,下诏推举到馆阁,欧阳修推荐他做集贤校理,同时兼职太常礼院。
李清臣跟随韩绛出使陕西,庆州兵叛乱,兵士的家属有九个该杀,清臣向韩绛请示后,都让他们作了奴婢。韩绛因此被免职,李清臣也因此作了海州通判。时间长了,恢复了原官。后离京出任京东刑狱。齐鲁地区的盗贼是天下最猖撅的,他设立耳目,进行策划,按名搜捕,几乎一网打尽。他写了韩琦行状,神宗读了说:“写史的好手啊!”于是召他为翰林学士,做两朝国史编修官,撰写了《河渠》、《律历》、《选举》诸志。文字质朴,记事详备,人们都以为不亚于史记、汉书。和他人一起给皇帝写起居注,起草文件。实行元丰新官制后,被授官朝奉大夫。六年任尚书右丞,哲宗继位,改任尚书左丞。
元佑初,宣皇太后(英宗皇后)听政,一改熙宁元丰年间实行的法度。李清臣尽力争辩,被罢官任资政殿学士领管河阳(孟县),后改河南永兴。不久,太后又召他作吏部尚书,给事中姚勔反对,改任真定府知府。原真定府中有个人叫王宗正,对原来的统帅不满,让他的妻子找到使臣,反映情况说:这里没按制发饷,还扣压了几百人。李清臣到任,将此事奏明皇帝,把几百人释放出狱。但也把王宗正放逐了。哲宗皇帝亲理政事后,授任李清臣中书侍郎副宰相。姚勔又出面反对,皇帝不听。
绍圣元年在朝廷考试进士,李清臣发考试题时说:“现在恢复了从词赋选拔人才,但官史不知道给百姓讲道理;罢免了平庸无能的官,但农家没有增加财富;可以征差、可以募捐的说法十分杂乱,是因徭役法律有毛病;黄河东去还是北去的说法不同,因而河患常有;给少数民族割让了土地,但那些民族入侵中原的祸患并没有停止;放利是为了便民,但商贾买卖的道路不通。所以可行的就办下去,不可行的就要改革,只有恰当了才算好,圣人也没有固定的程式。”他的意思全是批评元佑初年的政治纲领。应试的人领悟了他的意思,于是实行新法的舆论又兴盛起来,国家的政策随之而变。
范纯仁辞职后,李清臣独自掌管中书省,极力主张恢复青苗法,免役法,更换了诸路提举官。他想利用宰相的位置,继续推行新法,但怕苏辙倾轧自己,于是说苏辙拿汉武帝来比神宗。哲宗发了脾气,罢免了苏辙。之后召章惇做宰相,李清臣仍任原职,在章惇做宰相期间,李清臣在好多大亊上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章惇来后,把原有臣子放逐了一批,文彦博、吕公著等三十多人都将放逐到领表。这就形成历史上有名的元佑党祸。至此王安石变法的意义全消,把本来严肃的一场政治变革,嬗变成个人恩怨的新旧党之争。李清臣给哲宗说变更先帝的法令不能箅有过错,但这么多元老,要按章惇的话去办,舆论必然大惊。”哲宗于是把放遂的人列榜公布,不再株连他人,以安人心。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酈延路(今陕北地区〉金明寨丟失,主将张兴战死,章惇大怒,想把全军四千多人全部杀死,李清臣说将死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先出阵想争名利,有的是轻敌,现在把兵士全部杀死,将来打仗,将军死了―定会全军投降敌人。”于是只杀了十六个牙兵。
皇帝去楚王宫第,有个女人拦进大喊说李清臣谋反。比官吏逮捕审问。她是澶州娼妓,是李清臣姑姑儿子的外妇。李清臣躲避不开,按照御史的提议,让他以大学士的身份管理河南,不久,又降职到真定府。后义遭陷构,免去大学士。宋徽宗继位,召入京城做门下侍郎,仆射韩忠彦与他有旧,很听他的话,把范纯礼、张舜民赶出朝廷,也不许吕希纯、刘安世到朝廷内去,都是李清臣的主意。不久,被章党(惇)曾布所陷害,离京做大名府知府,终年七十―岁。
李清臣年轻时因文章写得好被神宗看中,建大理寺、修筑都城他都作过记,文字简约,气势宏大,文体自成一家。他宽宏大量,不胆小怕事。舒亶曾弹劾过他,他作了尚书,舒亶因贪污犯罪,可李清臣为他审辨说舒亶的凭据不足,要说他贪污还够不上。”姚勔曾两次反对任用他,皇帝要贬姚勔,李清臣说:“姚勔以职务管这件事,他的见解有所不同,岂能因我而加重他的罪?”皇帝明白过来,减轻了姚勔的罪。李清臣一生节俭,虽富贵了仍然不改,做官守法,从不敢以私利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