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禹锡,字玄圭,大名人,年轻时有客人见到他说:“你的素质不平常,假如再学些治国之道,一定会成为将相。”柴禹锡从此很注意学习,赵匡义为晋王时,柴禹锡投其门下,因善于回答赵匡义的提问,让他当了个给事中的官。
太平兴国初年,任他为供奉官,太平兴国三年(978)改任翰林副使,又改任如京使,仍然管理翰林司。每当夜里值班,因他是藩府的旧臣,太宗赵匡义常召见他了解外事。升宣徽北院使,赐给他宝积坊作为住处。他告发赵匡义的弟弟赵廷美有阴谋活动,赵匡义把赵廷美贬到房州(今湖北房县)把他手下的人杀了一批,捕了一批,然后提拔柴禹锡做了枢密副使,一年后又改任南院使。
雍熙年间,议论扩大宫殿,柴禹锡的别居正在其中,他向皇帝要求给他调换一处,从此皇帝再瞧不起他。柴禹锡和宰相宋琪交往很厚,一次,广州徐休复密告转运使王延范有不法行为,并说他依附大臣,别人对他无奈。太宗问宋琪和柴禹锡:“延范是个什么人?”宋琪的妻子和王延范是远门亲戚,宋琪就说王延范对皇帝很忠,干事很勤敏等,柴禹锡也在旁边赞助。皇帝认为他们私下勾结,很不高兴。柴禹锡又替宋琪向皇帝请求归还在秦王事件中被没收的卢多逊的房产,皇帝更讨厌他们私下勾结。宋琪被罢去宰相,太宗并在诏书上狠狠批评了柴禹锡。让他以骁卫大将军的官职到沧州作知州。柴禹锡在任上很认真,沧州百姓把他的亊绩写成状子递上,改任涪州观察使,做澶州(濮阳)、镇州(正定)驻泊部署。不久又做潞州(长治)知州,在潞州百姓要求下,在那儿做了三年官,皇帝表扬了他。后又作永兴军知府,再升为宣徽北院使,管理枢密院的事。
至道初年,皇帝让他做镇宁军节度,兼管泾州(今甘肃泾川)。谢皇恩时,太宗说上次罢免宣徽使后不过任了个防御使,这次让你做节度使,镇守重镇,可算是优厚了。”柴禹锡感激得哽咽流涕。咸平年间让他做贝州知州。这年契丹大军攻到城下,因柴禹锡防守严密,契丹只得退兵,第二年,任陕州知州。
景德初年,太宗将四女大长公主许配柴禹锡的孙子柴宗庆,皇帝让柴禹锡回朝,并让四女大长公主在家中拜见他。柴禹锡坚决不答应,回到陕州,不久,就去世了,终年六十二岁。赠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