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遗存
民风民俗
风味饮食
特色物产
民间工艺
古物遗存
风物杂记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风物图典 >> 古物遗存 >> 后晋马文操墓碑

后晋马文操墓碑

发表日期:2013-4-16 14:57:12 作者:佚名 浏览数:

《马文操墓碑》,全称《大晋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赠秘书监博平郡马公神道碑》。螭首,方趺,通高390厘米,身高235厘米,宽98厘米。碑额阴文篆书『大晋故赠秘书监马公神道碑』,三行12字;碑文41行,满行91字。原立大名县寺庄村西,1920年移入第一高等小学,1987年迁至大名石刻博物馆。

碑主马文操,晚唐魏州元城今大名县人,官至检校尚书、左仆射等,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死于兵变。其子马全节,后唐时历任博、单、郢、沂四州刺史,后降后晋石敬瑭, 官至昭义军节度使。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1年),马全节奉诏为其父立此碑。『史馆修撰』见《马文操墓碑》贾纬撰文,『待绍将仕郎守大仆丞』见《马文操墓碑》高庭矩书丹。马全节、贾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列传;高庭矩,生平待考。

此碑为行草书体,行笔流畅,字体整练,章法秩理,风格健媚,明显师法于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在用笔,它采用王羲之『内懨』笔法,精敛而含蓄;结体以长方为主,变化多姿而不失法度,稳健而遒劲。综观全碑,其笔笔呼应,字字连贯,无断续处,无呆滞处,有一种笔不离纸、腕不停运的『迫急』气势,颇得晋、唐书法之神髓。

 

 马文操墓碑(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