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遗存
民风民俗
风味饮食
特色物产
民间工艺
古物遗存
风物杂记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风物图典 >> 古物遗存 >> 南宋朱熹写经碑

南宋朱熹写经碑

发表日期:2013-4-16 14:50:23 作者:佚名 浏览数:

《朱熹写经碑》,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书。

该石又称《太极书刻石》,横式,高183厘米,宽287厘米。刊文为《易经》一节,十四行,行八字,末有七行楷书款识。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65年至1173年)书,『弟子』蔡元定刻。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刻石藏于大名路治明伦堂今大名县实验小学;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闽南人陈炜督学畿南见此石字迹漫灭难读,又取考功郎杨宗器旧拓本重镌一石立于原址,存于今。1987年该石移入大名石刻博物馆。

据今人李述等人所写的《护宝记》一文称,朱子所书《易经》此节,尚有纸本墨迹存世, 名曰《太极图说》,款识为『淳熙四年公元1177仲秋』1997423日《燕赵都市报》第八版,时间略晚于此刻。

朱熹,《宋史》列传。他精于孔孟之道,著述宏富。在书法上,他最初临习曹操书帖,书作具有汉、魏风骨;后来的行、草书则受唐、宋影响较深,行气、间架和某些用笔,皆取法颜真卿《争座位帖》与《祭侄文稿》。他虽不以书法称世,然『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不啻璠玙圭璧』·陶宗仪《书史会要》

此刻为草字榜书,风格雄强沉郁、凝宕古雅。其用笔粗壮有力,笔势迅疾古拙,虽无意求工然点画波磔笔笔有法;结字相向狭长,疏密有致,一般呈左昂右敛之势个性突出;字之大小一致排列基本整齐既不觉板滞又富有生机。由于书者的文理修养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即便是信手所书,也写得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使人见之无不肃然起敬。

 


 


朱熹写经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