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当代人物
游子风范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大名人物 >> 历史名人 >> 刘绍先

刘绍先

发表日期:2013-3-22 9:52:04 作者:佚名 浏览数:

刘绍先(1895—1943),本名刘培堂,以字行世,大名城里西街人。其父琴璋,为清末拔贡,在地方颇有名气,尤以书画见长。绍先自幼受家庭影响,爱好学习,1915年大名十一中学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学校,为步科八期学员。出校后投奔杭州,服务于五省联军孙传芳部,受到孙的重用,为孙的参谋处长。1927年北伐军与孙军大战于江苏龙潭,孙军失败,刘绍先被俘,巧遇军校同学,时任北伐军师长的陈诚,得以释放,暂避于南京城里大名同乡李凤鸣家,等形势稍稳定后,又出走天津,在同乡帮助下,在天津工学院谋亊。

1929年,北伐结束,孙传芳之残部在天津附近被蒋介石改编为革命军第9军,由孙传芳部下王金钰任军长,王邀刘绍先回军队,任9军参谋长。

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闫锡山进行中原大战,第9军47师上官云相部,与陈诚的11师同时向郑州进攻,蒋介石悬赏,两师谁先进攻至郑州奖大洋50万,结果47师先占领郑州,但几乎同时11师也到了郑州车站,47师由刘绍先策划,抢先向蒋介石报捷,得钱50万。11师官兵不忿,两师打起官司来,最后报请两师同时到达郑州,蒋介石又出50万大洋给了11师,才皆大欢喜。

1931年陈诚升任18军军长,邀请刘绍先到18军任参谋长,刘绍先从此脱离杂牌,投靠到陈诚的土木系(十一师、十八军的代语),且日后成为该系的主要成员,并为陈诚的高级幕僚。

1932年春,18军与9军同时参加二次“围剿”江西苏区,9军与红军作战中遭惨败,王金钰引咎辞职,由47师师长上官云相接任军长,该军43师师长郭华宗(邯郸县人),因与上官有隙,借此脱离9军,拉队伍向18军靠拢,取媚陈诚,而刘绍先对这位同乡也颇照顾,对郭部下旅团长大加拉拢,岂料陈诚突然将43师包围,强行改编,郭部旅团长已人心相背,指挥失灵,最后不得不以十万大洋为条件,礼送郭华宗离军出走,由刘绍先接任43师师长。从此,43师也纳入陈诚系统。

1934年夏,驻江西各部队奉命改为三团制编制,43师由邹洪任师长,刘绍先改调5军任副军长,未到任即被陈诚安排在赣粤闽湘边区“剿匪’’总司令部(第四次对中央苏区“围剿”机构)中央军总指挥部(陈诚任总指挥)任总参议。这次“围剿”历时三月,结果仍以失败告终。随后由蒋介石亲自组织第五次“围剿”,在这次“围剿”中,刘绍先在第三路总指挥陈诚手下,任第六纵队司令。红军北上抗日后,陈诚在武汉任陆军编练处处长,刘绍先任该处总参议兼陈诚主办的武汉政治学校分校主任。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刘被任命为80军军长,准备开赴抗日前线,但不久,蒋介石在武汉办中央训练团,自兼校长,陈诚为教育长,刘绍先为训练团办公厅主任。1938年武汉会战后,训练团迁重庆浮图关,刘绍先随团去了重庆。1943年初,陈诚被任命为六战区司令兼湖北省长,刘任六战区总参议,并代理过一段湖北省主席。时六战区和湖北省政府皆驻湖北恩施。这年夏天,刘绍先父亲病死在四川万县,刘急忙从前线回川奔丧,染伤寒病,经驻万县第8军军长方天护送进红十字医院治疗无效,死于万县,并葬在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