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史话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大名史话 >> 清朝时期的京师大名府(1644年——1911年)

清朝时期的京师大名府(1644年——1911年)(7)

发表日期:2011-8-24 15:04:21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一八四零年庚子清道光二十年

二月九日,何耿绳任大名知府。

十日,大名县人梁绣拾白银数十两,确信为大名府城西街安姓人所遗失,原物奉还。“路不拾遗”古风尚存。又有元城县冢北村史建功自大名府城回家,路经砖桥村丢失包裹,内有白银、钱币、衣物等。砖桥村人李有德家境贫寒,捡到后,于路旁等候失主,史建功返回寻找,李有德验实返还,史建功赠谢钱钞,李有德坚辞不受。

十二月,裁提标及宣化、正定、大名镇标兵共四百二十五名。

是年,洪涝。

张懋学、郭时亮先后任元城知县,大名知县喻元升改任元城知县。

约是年,高跷始传入元城县金滩镇

一八四一年辛丑清道光二十一年

洪涝。七月,为防英军北侵,添调大名镇兵八百名赴天津海口。

九月,调大名镇兵一百名赴大沽海口防御英军。

一八四二年壬寅清道光二十二年

夏,旱。元城知县喻元升晨夕祷告,露宿斋坛,素食减餐,为民请命,旬日无倦容,霖雨至,岁大熟。八月,官绅捐资于大名府城西关外建“云雨风雷庙”,县民制作“郇雨商霖”匾额,颂其德。后升京县,百姓送之,数十里不绝。

九月三十日,缓征大名、元城被旱村庄新旧额赋。

是年,高逵任大名知县。

大名镇右营守备移驻北塘,奉文添设镇标右营都司,以磁州营都司移驻大名府城东街路南镇标右营都司署。

一八四三年癸卯清道光二十三年

正月五日,延缓元城、大名上年被旱村庄旧欠额赋。

夏,淫雨经旬,小麦尚未碾打,露积场上,生麦牙寸许。打场结束,小麦味败色变,几成废物。需雨水时水井反而干涸,水不满筲,且浑浊如糊,澄清方能食用。

秋,卫河决小滩镇,东流冠县。元城县偏灾。

山东土匪三四十人入大名府境,滋事拒捕杀死丁役汛兵。六月五日,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参南乐知县侯履中疏于防范、不能及时擒获案犯,署大名城守营都司黑珍缉拿不力,奏请摘去顶戴,限期缉拿归案。

闰七月,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河南巡抚鄂顺安、山东巡抚梁宝常变通三省会哨章程。三省会哨,以直隶为首,每年冬季,大名镇、河北镇、曹州镇率清军,亲自前往三省适中之地会哨一次。本管营员隔月会哨一次,专汛文武官员每月巡哨。知府随时亲历查看,道员于每年冬三月亲往各属巡察一次,遇有失事,无论在何省地面,案件轻重,均将各营汛、州县分别纠参。道、府等每年捐银一千两,作为哨巡经费。

九月二十九日,蠲元城、大名被水村庄正杂额赋有差。

是年,陆为棣任大名知县。

大名道吉年倡捐重修元城县学、孔庙。清同治《元城县志》县文庙图

一八四四年甲辰清道光二十四年

正月七日,缓征元城、大名应征节年积欠漕粮。

夏,大名县雨雹伤禾。时山西曲沃人文在瀛任大名知县,赴乡勘验,加意抚养。又广晋书院久废,乃立文社,自备茶点,每月两次集合生员县署会课,捐俸奖赏,文风大振。

四月,罗应鳖任大名总兵官。

是年,何俊任大名兵备道。

一八四五年乙巳清道光二十五年

三四月间,大名府属七州县聚积二三百人,白昼横行,夜间肆意劫掠。并鸣放鸟枪,击伤夜巡清军。又大名府习练邪教众多,煽惑人心,最为地方之害。四月十二日,实行联庄之法,相互保卫。联庄法,为大名兵备道何俊创立,联社防范,防御盗贼。直隶总督纳尔经额首在大名府推行。秋冬,大名提督三千清军会同大名府、大顺广道相继出巡,大名、顺德、广平三府境内捻党渐次肃清。

旱,元城、大名民饥。不久,洪涝伤禾。十月一日,缓征歉收村庄新旧额赋。十一月四日,蠲大名县被水被旱各村庄新旧额赋及出借仓谷。

十二月八日,通州粮船首帮行至大名县属刘沽一带地方河水冻阻,例行守冻。

一八四六年丙午清道光二十六年

正月五日,缓征元城、大名上年被灾村庄额赋。

闰五月,武尉文任大名知府。

秋,水,元城县偏灾。

九月二十九日,蠲元城、大名歉收村庄新旧正杂额赋有差。

是年,黄赐履任大名知县。

一八四七年丁未清道光二十七年 

正月六日,缓征元城、大名上年灾歉村庄新旧额赋,并贷仓谷。

大旱,大名、元城、南乐、清丰、东明、长垣六县大饥,人相食。九月二十九日,蠲大名、元城被旱村庄新旧额赋有差。十月五日,命缓征,并借给仓谷籽种各有差。

是年,大名兵备道何俊、大名知府武蔚文、大名知县黄赐履、元城知县郭时亮捐资,在大名府演武厅西距离城一里购买十八亩地,置义冢四处。

何辉绶任元城知县。

一八四八年戊申清道光二十八年

正月七日,缓大名、元城上年被旱村庄新旧正杂额赋,赈大名县灾民。

四月,炳文补授大名镇总兵。

秋,霖雨,大名、元城被水。

麦秋大熟,民气和乐。八月,大顺广兵备道何俊与大名知府武尉文捐银八百两,官绅士民捐助一千二百两有余,修大名府学宫,次年二月竣工。因大名府学宫“僻在北隅,气郁而不畅”,又于府治仪门东建坊,开辟通衢直达学署,由北迤南,高设门闾,颜曰“景行”,“以疏巽气而向离明”。此为景行街之由来。

十月一日,蠲元城、大名被水村庄新旧额赋有差。

十二月二十日,河南省漕船通州首帮行至元城县境内小滩镇一带地方,因河水冻阻不能前往,即在该处照例停泊守冻。

是年,梁宝书任大名知县。姚玉田任元城知县。

大名道、大名镇、大名府、大名县、元城县官员捐资重修府城西关刘猛将军庙。

一八四九年己酉清道光二十九年

正月,捐修开州城垣并办大名、天津二县赈务。

秋,水,元城县偏灾。十月三日,蠲大名、元城被水村庄新旧额赋有差。

是年,许之邵任大名知县,杨子仪任元城知县。

一八五零年庚戌清道光三十年

正月五日,缓征元城、大名上年被水村庄新旧额赋。

六月,永年、邯郸、肥乡、元城、南乐、清丰等州县二麦极旱,秋禾缺雨。

是年,张复吉回任大名知县。

大名知府武蔚文修崇圣祠、名宦祠、节孝祠。

《献县天主教志》第一章第二节《天主教的传入》记载:是年前后,自河间府至大名府一带,已有教徒九千四百七十六人,建堂口一百三十二个,另有望教者六十二名。

道光年间,元城人王渠轩以画梅著称。

一八五一年辛亥清文宗(爱新觉罗奕宁)咸丰元年

春,发大名镇清兵一千名赴金陵(南京市)大营。

四月中旬,大雨雹,平地约尺许,大如鸡卵者众多,麦尽摧。

秋,元城县大熟。

十二月十日,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折称,直隶大名等二十九州县受灾。

是年,大名知府武蔚文修《大名府志》。

自嘉庆末年疏浚漳河两引河,至道光三十年未曾涨溢,咸丰初年渐次迁徙,河身淤垫,大名府城西村庄岁有偏灾。

大名道、大名府、大名县、元城县捐资重修南关高岸上(即艾家口)河神庙,漳卫龙神合祀),官绅商民出资重修南关丁字街口的火神庙。

一八五二年 壬子清咸丰二年

三月二十七日,直隶总督纳尔经额奏报大名府民妇聂郭氏遣抱控告大名县衙役王惠明等借办案,私拿其丈夫聂廷贵,勒索规礼不成,喝令殴打致死一案。

九月,被水。

因河南防御太平军吃紧,大名、正定两镇兵丁二千名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十二月十日等日全数出直隶,由琦善统率先行入河南。

元城县岁稔。

一八五三年 癸丑清咸丰三年

春,大名道何耿绳、大名知府武蔚文率大名知县黄赐履、淡春晖、元城知县杨子仪倡捐资修大名府城外围,疏浚护城河,堵塞小南门。

五月十二日,命直隶总督纳尔经额防守大名府,时总兵董占元于大名府统兵仅两千名。前后向大名府调兵五千名,堵截太平天国北伐军北进。

夏,麦大稔,有两歧三穗者。

太平军军师张维藩率八百太平军进入山西境,定于八月九日袭取长子县,如有防备,即回大名府。为防土匪乘机蜂起,与太平军秘密联络,督饬地方官,大名府如有山西窜回之太平军,严缉惩治。

吉林委参领德楞额率领清军行至大名县龙王庙镇,因跟班贵福买酒未得,令额外委官依林保将铺民李天有揪扭上船,以板责打,致使李天有气忿投河,尸体下落不明。八月十三日,因德楞额纵容部下酿成命案,先行革职,交纳尔经额严审惩办,贵福、依林保等归案严讯,伯都讷副都统倭克精额、佐领委营总墨尔赓额失察,分别议处。

十月,蠲缓鸡泽、元城、大名、南乐、清丰等五十三州县被水村庄新旧额赋。

是年,金元恭、陈瑞先后任元城知县。

江苏上元人谢恕任大名知县,在任六年,爱民养士,人心悦服,后调永年县,送行者数十里不绝。

版印《大名府志》,志载,大名县人丁四万三千九百二十一,每丁折银七分七厘,元城县人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五,每丁折银一钱三分三厘。

一八五四年甲寅清咸丰四年

二月二十八日,命署直隶提督张殿元率清军赴大名府堵截太平军北伐援军,先前由山西省调往大名府一千名清军,交由张殿元一并调遣。

二月底,黄生才、曾李昌等率太平军北伐军援军在当地人引导下,自山东朝城(今属莘县)进入大名府境界。因大名府城池坚固,难以攻克,转而攻占小滩镇,分进馆陶、冠县。

三月三日,太平军攻抵山东临清,与清军多次交锋,临清寻克寻失,太平军被迫退至冠县。大名府守城清军仅数千人,形势吃紧,急调张殿元所部步兵九百名及僧格林沁等率通永、宣化步、骑各兵,火速赶赴大名府防堵。又命桂明率清军于十八日驰抵大名府,派大同清军五百名助防。

二十六日,太平军南下欲攻占大名府、东昌府,在冠县被清军打败,兵力仅存五六千人。

四月三日夜,太平军南下莘县、阳谷县,分赴郓城上梁山,乘夜南撤。其一小部退往大名府,被清军歼灭。因太平军被歼,大名府无需重兵防守,张殿元等率清军北上,合围太平军据点连镇。

秋,大熟,斗米值钱三百文。

是年,蒋元瑞任元城知县。蒋元瑞捐资购置工料,岁贡杨淳监修三里店引河,因太平军过境,工未竣。

一八五五年乙卯清咸丰五年

二月,元城、大名挑挖三里店引河。

六月,漳河溢,元城县东北境偏灾,蠲缓钱粮有差。

是年,史荣椿任大名镇总兵,率马队一千五百人防畿辅。咸丰九年调守天津海防,英法联军舰队进犯大沽时,英勇迎战,予敌以重创后,不幸中炮殉国。

湖北黄安人陈玉麟任大名知县,任上爱民养士,豪强敛迹。修大名府城南关东寨门桥,以便行人。

韩克琦任元城知县。

一八五六年丙辰清咸丰六年

五月三十日,由北京教区分出献县教区,辖河间府、广平府、大名府三府,冀州与深州,广平、邯郸、成安、威县、清河、大名、元城等三十六县教务。时大名教徒有六人。

夏,旱,大名知县陈玉麟赤足赴黑龙潭祈祷,因旱免新旧额税。又蝗,官府以粟、钱交换蝗虫、蝗子,鼓励百姓捕捉,但小麦仍有被食者。

秋,元城县水。

是年,土匪扰乱。

王崑崖、高维翰先后任大名知县。

一八五七年丁巳清咸丰七年 

闰五月,成安、元城、邯郸等县均有飞蝗入境。

七月,大名府属多被水、蝗。

冬,捻军游骑扰及大名府等地。

是年,王进忠任大名知县。

徐树松卒。徐树松(?——1857),字封五,号秀岭,大名县人,乡学诸生。沉湎经史,精于学业,疏于家计,遂一贫如洗。著有《续启蒙十鉴》、《斋居四景诗》。工草书,生徒多有成就。

直隶省宝直局在天津、正定、大名等处开设分炉铸造当一铁制钱。因商民不愿使用,铁制钱只能折值流通。一吊铁制钱起初可抵铜大钱三吊多,至咸丰九年一千铁制钱只作当十铜制钱几百枚。铁制钱在市面流通艰难,不得不于同年十月停铸。

一八五八年戊午清咸丰八年

春,元城县赈济贫民。

咸丰初年,元城县屡遭水、虫、雹等灾,银价飞涨,每两达五千多贯,赋税竟达八千多贯,百姓苦不堪受。从善楼地方推选赵金声赴县说情,减为三千,自此,从善楼地方赋税由赵金声转交。元城知县韩克琦愤恨难平,八月下旬,率衙役数十人捕赵金声。韩克琦嗜好鸦片,烟瘾发作,停留赵金声家吸食鸦片。衙役依仗官威,肆意抢掠,激怒村民,鸣钟集众,韩克琦伤重致死,衙役被杀十余人,小滩镇把总栗棠因系同乡得免,扣押数日后放归。村民试图举义入城,赵金声力劝不可。九月,赵金声等人被押解直隶省城,斩首十余人,嫂妾免去一死。

十二月,缓征元城、深州、武强三州县被水、被旱、被雹村庄新旧粮租仓谷。

是年,李鼎、文瑞、朱溥先后任元城知县。

一八五九年己未清咸丰九年

十月,捻军由河南进入直隶省,清军驰往大名府堵剿。前大名、顺德、广平三府派员办理团练,所有大名一带团练,由候补道丁守存督办,协同大名镇合力堵剿捻军。

蠲缓永年、邯郸、肥乡、曲周、广平、鸡泽、磁州、大名、南乐、清丰十州县被水村庄新旧额赋有差。

是年,大名知县高维翰改任元城知县。

一八六零年庚申清咸丰十年

春,山东濮范白莲教四起,王来凤、刘来凤等自清丰、南乐北上,占据龙王庙地方。四月十六日,扑围大名府城。大顺广兵备道联捷怯战。又恐炮声惊吓其母,不许城上清军发炮轰击。教军逼近南关,清军连放数炮,教军转扑内黄,沿路村庄多被劫掠。

为保障大名府城计,联捷创修大名府南关寨墙,数月事毕。

六月,命联捷按河南等省议定章程,妥为帮办团练事宜。天津人单庆云在大名府办练民团,护卫村落。

七月七日,白莲教首领七姑娘率部游击过大名、元城境,民团抵御,斩杀千余人,生擒首领押送府城。

八月,大名镇兵入卫。大名被水,岁饥盗起。九月二十三日,咸丰帝上谕令僧格林沁迅速镇压捻军,称大名府等处“匪徒”蠢动。

十一月二日,命大顺广道联捷专办河防。

是年,刘煦任大名知府,潘荣汉任元城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