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二三年 癸未清道光三年
正月六日,缓征元城、大名歉收村庄本年额赋。
春夏,大名县被旱。六月,大名县水灾,元城县偏灾,蠲免钱粮有差。
因上年决堤泄水,红花堤口门未堵兼卫河堤埝漫缺,导致民田被淹,迄今一年,决口尚未堵合。八月十七日,因水涨,又将卫河堤埝内外浸泡。九月六日,命大学士戴均元勘办堵塞红花堤口门事宜。戴均元率道、府官员实地勘查后回奏称,元城县红花堤内外田地全部露出,已经补种麦苗。上年漳河决口一处,约长四十丈,历年大小决口有六七处。元城县引河在何家庄穿堤入卫河,卫河窄狭,容易冲溃,百姓情愿自行改挖。命元城县将漳河河道挑直加宽,畅通其流。红花堤决口以下有新冲刷而成的沟漕,由馆陶县徐家仓入卫河,长五百余丈,地势低洼,将沟漕挑成河道,分流泄水,并筑东西两堤,防止旁溢,开沟筑堤占用民田,核计地亩豁免钱粮,发给地价,所需工费摊征。
二十二日,蠲缓大名、元城本年及节年应征粮租银谷有差。
十月八日,戴均元等奏勘查新刷卫河一事。卫河在袁村以东冲刷成河,长一百六十余里,四十里为黄河故道,至大名县岔河嘴与漳河会合。盐运商民各船均改行新河。命在袁村前后修筑河堤,防止旁溢,堵闭支流,使全溜归正河。
十一月二十五日,治理漳河。
是年,卓颖任元城知县。
一八二四年甲申清道光四年
正月二日,缓征大名、元城应征本年额赋有差。
三月十六日,开治卫水新河。此工程为商人捐办。新开卫河八十八里,除黄河故道四十一里外,其余为百姓粮田,分别修筑堤埝,挑浚淤浅,择要挑挖黄河故道内不成河形之处。在大名县龙王庙村建钳口坝一座,坝南以西筑土埝一道,相机开闭,两岸分别筑堤埝、抽沟,修道挑浅至岔河嘴。挑直漳卫东北两岸湾角,又在西岸合流处添筑挑水坝一道。所需柴草、麻斤等于东昌、临清一带购置。河身所占地亩只豁钱粮,不给地价,两岸筑埝占地给地价,并豁钱粮。
十二月二十日,改元城县专河主簿为兼河缺,分管捕务。
是年,林培厚任大顺广兵备道。辛文沚、赵模任元城知县。
一八二五年乙酉清道光五年
正月,大顺广兵备道林培厚倡捐增修天雄书院,五月落成,建筑房舍七十余间,比原来增加三分之二,前为讲堂,旁是斋舍,桌椅等完备,改名为大名书院。畿南涝后,大兴水利。林培厚在大名治新卫河、洺河,数次将时事利病、属吏贤否告知直隶总督蒋攸铦,后坐河北旱荒施赈不如法,解职。道光帝素知其能,改授湖北粮储道。
五月十一日,大名镇总兵官李东宣因病解任,调甘肃河州镇总兵官薛升为大名镇总兵官。
七月二日,直隶总督蒋攸铦奏大名、南乐、元城三县新开卫河两岸占用民地,占用鹻薄小地约五十六顷零六十亩,每亩给银四两,占用沙薄小地约十二顷三十亩,每亩给银二两。应给地价银两如数发放,每亩实给银二两,大名县共给银九千六百三十九两。
秋禾被旱歉收,九月二十九日,蠲被旱村庄新旧额赋有差。
冬未沾雪。
是年,何应驹任大名知县,张金煜任元城知县。
一八二六年丙戌清道光六年
正月二十七日,因大名镇员缺紧要,将现任总兵薛升改补正定镇,大名镇缺酌量升调。
二月十九日,因大名镇存城兵少,不足以操防至天津地方,名为海口,实系腹地。将天津水师营裁撤,改归大名镇。
三月二十日,缓征元城、大名歉收新旧额赋。
是月,大风昼晦。黄黑风数起,对面不见人,屋中灯火只照咫尺,风中均带有臭恶气味,人中之者几死。
春雨愆期,入夏未得透雨,麦田被旱,麦收歉薄,民饥,大名知县程正阶煮赈散放。四月二十四日,因大名府属七州县上年秋禾歉收,停缓春征。并将道光三年天津北仓余米一万三千余石由水路拨运大名府属各州县分别存贮,以备秋间接济之用。
五月十七日,命借给开州、元城、大名、南乐、清丰、广平六州县有地无力之户籽种,赶种晚禾,并散放仓米。于临清截留粳米五万石,赶运大名府,以应急需,天津北仓余米停运。
二十七日,命大名府属仍煮赈散放应给贫民粥米。因宣化、张家口、独石口、永平、遵化、顺德、广平、大名等府州厅所属距省较远,今后常罪军及人命拟流徒之案,由口北道、通永道、大顺广道就近审勘。
元城县辛庄等处有饥民结伙连续抢夺,拒伤事主,捕获案犯十二名。因大名府接壤河南、山东,为防匪徒“勾串游民乘机抢夺,必应严办示惩”。二十八日,道光帝称饥民“系地方匪棍”骚扰乡里,令严究首领,送省审办。
六月五日,因大名镇标各营坐落被旱地方,情形较重之大名左右城守等营酌借一季饷银,稍次之东明等营酌借半季饷银。贷大名镇标、左右城守、开州协、东明、长垣、杜胜七营被旱兵丁饷银有差。
十四日,因元城知县张金煜于“匪徒”纠抢粮食之时不能将首犯及时缉获办理,降为县丞,留直隶省候补。道光十年,任大名漳河县丞。张金煜,江西德化县人,进士。廉介和平,学识渊雅,自捐俸钱,修葺官廨。开馆延士,四方从游者甚众。公举为天雄书院院长。任满,调河间县丞。
三十日,因大名府属连续得雨,酌情撤各州县粥厂,办理平粜。
夏秋,漳河水暴发,西南沿河村庄庄稼尽没。时江苏吴县人蒋超曾任大名知县,开仓赈灾,奏免本县秋粮。蒋超曾清廉自律,署中一切公费皆取之于俸禄,民间无丝毫摊派。
九月二十八日,暂缓大名、元城等十五州县积欠额赋。
十月二十九日,添设大名镇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经制外委三员,额外外委六员,马步守兵六百九十一名。因直隶省海口水师官兵虚设,兵船多朽,裁天津水师营参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外委六员,水师兵四百九十一名,顺德、广平、磁州等营马步守兵二百名,并入大名镇。
冬暖无雪。
是年,山东济宁人李德立任大顺广兵备道,公正廉明,重视文教,捐资设立义学,任期六年,文风大振。
程正阶任元城知县。
于刘固村开挖新卫河,占地八顷四十五亩三分,后因河道变迁,遂又为陆地。
一八二七年丁亥清道光七年
正月二日、三月二十五日,两次贷开州、元城、大名、南乐、清丰、广平等十州县上年歉收灾民口粮有差。
是月,大名府一带风日干燥,麦苗枯萎,月底始有雨。
大名府属因伏内缺雨,晚秋仅收七分。五月十七日,缓征开州、元城、大名、南乐、清丰、平乡、广宗、钜鹿、广平、鸡泽十州县积歉村庄节年民欠钱粮。
闰五月,铸给大名镇新设中营游击关防。
六月,除大名、南乐、清丰三县新开卫河占用民地三十五顷八十八亩有奇额赋。
十月十日,缓征大名、元城、南乐、清丰、广平五县前贷籽种口粮。
是年,胡惠璜任元城知县。
一八二八年戊子清道光八年
正月三日,贷青县、静海、沧州、玉田、大名、元城、南乐、清丰、广平九州县上年歉收贫民口粮有差。
三月二十四日,贷开州、元城、大名、南乐、清丰、广平六州县上年歉收贫民口粮。
十月,因卢龙县缺系冲繁难兼河要,以大名县卫河县丞单文诰升署。
一八二九年己丑清道光九年
八月,漳河水势异涨,由内黄县庆丰庄夺溜南趋,携洹水并归新卫河下注,以至直隶省漳河故道断流淤塞,大名县沿漳河田地浸没。
一八三零年庚寅清道光十年
二月二十八日,因上年秋间水,直隶总督那彦成奏请直隶、河南二省同时挑浚,自张二庄起,至岔河嘴止,共需银一万九千八百零七两。道光帝责成大名道督办,与河南省同时兴工,限三月底完竣。此项工程系官商捐办,长芦盐商捐银一万四千两,大名道与府县借廉捐办银五千八百零七两,自本年夏季始,十年内在应支养廉银内按季扣除。
四月七日,修缮曲周、鸡泽、邯郸、大名等十四州县监狱。
九日,缓征大名、长垣、宁晋等十二州县被水被旱灾民新旧粮租。
十二日,大名道李德立、大名知府辛文沚等劝捐修大名府城垣,修补城楼,疏浚护城河。余资修缮大名府关帝庙、城隍庙。予辛文沚等议叙,赏副贡生杜兆斗等八品顶带。
闰四月十六日,李濂任大名知县。任上除暴安良,重士族,因颜家场颜姓系颜回后裔,优免其族,西关颜氏祖茔立有碑记。离任后,许文谟继任大名知县。
二十二日戌刻(十九时),大名、元城、清丰、南乐、开州、成安、磁县等州县同时地震,房屋倾摧,屋瓦堕落,百姓纷纷出外逃亡。
五月五日,抚恤磁县、邯郸、肥乡、永年、成安、广平、大名、元城、清丰、南乐、开州十一州县地震灾民。
因大名县二麦被水,七月七日,缓征被水村庄新旧额赋,并贷仓谷。
九月,元城县金滩镇马田增卒。马田增癖爱菊花,遇有异种不惜重金,养菊百种,浇灌栽培,炎热不避,成立菊社,邀人共赏,有陶渊明遗风。卒之日花香满室,盖棺后其香尚存。三日后,百菊零落,菊叶枯萎,次年不再发。
是年,李赞、刘遵海先后任元城知县。
一八三一年辛卯清道光十一年
三月十七日,给事中刘光三奏,上年磁州、临漳县等处同日地震,房屋倒塌殆尽,人物压毙无算。又平地坼裂,有水自内涌出,其色黑白不等。水尽继之以沙,沙尽继之以寒气。且大震以后,或一日数震,或间日一震,或乌乌有生,或微微稍动,自上年迄今未止。
六月二十一日,准王锦雯升补大名府知府。
秋,大名县水,元城县偏灾。九月二十六日,缓征两县被水村庄新旧额赋。
十二月二十六日,大名镇属十一营裁兵八十九名。
冬,大雪寒甚。
一八三二年壬辰清道光十二年
正月四日,贷大名、元城上年被水灾民口粮。因今春青黄不接,又贷灾民米谷。动支常平仓谷,借给大名县歉收之前普安等六十四村口粮米二千石,元城县歉收之崔家庄等三十四村口粮米一千石。
三月十八日,陶樑任大名府知府。陶樑,字凫芗,江苏长洲人。早有文名,历官所至,提倡风雅,宾接才俊,辑《畿辅诗传》行世。
四月二十五日,元城人王联堂、张洪振中进士。王联堂三甲第九十三名,恩授张洪振翰林院检讨。
六月,裁大名府通判,移大名府同知于东明城内,仍驻通判公署内。
十二月,贷直隶灾区各营兵饷。
大雪。自仲冬至冬尽,每次下雪数日不止,平地深三、四尺,冻死人畜、树木、麦苗、蔓青无算,井泉结冰,多不能汲水。
是年,张澧中任大顺广道,无生教妖言惑众,亲率兵役探其巢穴,得图卷及名册,悉焚烧,归正者概不株连。
许瀚任元城知县。
一八三三年癸巳清道光十三年
李濂回任大名知县,赵士桐、于斯年先后任元城知县。
一八三四年甲午清道光十四年
大名县因漳河水涨出漕,地间有被水淹没。
元城知县于斯年改任大名知县,其后陈信芳来任大名知县。
一八三五年乙未清道光十五年
大名县文庙明伦堂四月,为防邪教蔓延,令大名、顺德、广平、正定四府查验兵丁器械,整饬军备。
闰六月九日,敕谕大名总兵官岳兴阿坐名敕书,“此特命尔镇守直隶大名等处地方,驻劄大名府”。
秋,元城县水,偏灾。
是年,蔡懋昂、鲍承焘、广甫先后任大名知县。鲍承焘与教谕王葆林倡议县诸生移大名县文庙于府治东北偏,此后,不再附祭于大名府文庙。清末,教谕裁,文庙地基划归河北省立第十一中学。
一八三六年丙申清道光十六年
正月八日,前在元城县守冻之河南省漕船,全数行驶出直隶地境。
是年,蔡懋昂回任大名知县,张复吉、沈炳章先后任大名知县。
梅成栋受聘于大名知府陶樑,助其纂辑《畿辅诗传》,并主持大名书院。
一八三九年己亥清道光十九年
二月,御史许乃安奏称,顺天府属大兴、宛平二县应试士子多雇用枪手,入场代写文章。时顺天府学生员孙源,大名府廪生方某,群呼为“方二爷”,皆著名枪手。道光帝严令查处惩办,以整肃考场风气。
六月十三日,因内黄、清丰、南乐、大名、元城、馆陶、临清等处卫河为河南省粮船经由之地,河身宽广,水势散漫,秋冬水弱沙停,易致淤浅。命应挑浚者实力挑浚,不得误来年重运。
夏,大名县被淹。
十月二日,浚大名、元城、清丰、南乐等县境内卫河。
元城县小滩镇主薄汪德熙擅自受理徐常与徐魁争殴诉讼案,河兵刘会传唤人证,致使徐魁妾徐陈氏畏累自缢身死。十月二十六日,刑部审实,依例杖刘会一百,流三千里。
十二月十五日,河南漕运粮船行至大名县境内召旺上湾地方,河冰冻阻,难以行进,即在该处照例守冻。
是月,云南南宁人喻元升任大名知县,惠政爱民,遇有大项差派,民间摊派不足用,以俸禄垫办,不肯额外多加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