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九三年癸丑清乾隆五十八年
春,旱,二月得雪仅有一寸至二三寸不等。
三月七日,上年因顺德、广平、大名、保定、河间、天津等府属被旱成灾无业贫民,北京就食者多,北京五城内外设厂赈济已过三月,再加赈一月。
五月,麦收丰稔,广平、大名二府属粮价适中,顺德府粮价贵。
七月,大名、元城大水。
一七九四年甲寅清乾隆五十九年
去冬今春雨雪稀少,夏旱。截天津北仓漕米六十万石,以备大名、顺德、广平三府赈恤之用。并将大名府属元城、大名、南乐、清丰、东明、开州、长垣七州县应征本年仓谷钱粮缓至秋后征收。
五月十、十一两日,大名、元城得雨四五寸。二十八日,又得雨四寸,连前已有七寸,大半透足,已种庄稼长势茂盛,未种者补种齐全。时已经截留漕粮十四万余石,其余四十五万余石仍运至天津改贮北仓。
继大旱之后,六月二十四、二十五等日大雨连绵,漳卫两河上游盛涨,河水漫溢决口,灌入大名府城外四关厢。大名县卫河北岸漫口三处,宽十数丈至二十余丈不等。元城县漳河南岸之白家庄南岸漫口一处,宽三十余丈,四路村庄多被浸淹。
因春旱夏涝,灾情过重,米价腾贵,倍于常年。命赈灾民,免秋粮及累年所借仓谷。大名道、府等捐给堤岸漫口被水较重之处百姓口粮,而直隶总督梁肯堂却称大名府无需接济,不必请领帑项。
七月二十一日,河间、天津、大名、广平等府属上年应征解河库银两,除大名府并所属东明、长垣蠲免外已照数缴纳。
八月八日,直隶总督梁肯堂奏办大名、元城抚恤事宜。
十四日,大名积水渐消,且有全已涸出者。大名、元城已经赏给籽种,分发播种。
十月十三日,赈大名、元城等县本年水灾贫民。
一七九五年乙卯清乾隆六十年
正月二日,因上年大名、元城被灾次重,八分灾,极贫户展赈一月,以资补助。
四月十二日,改大名县县丞分丞漳河并改铸关防。
是年,张极、墙群英先后任大名知县。大名县人文自乾隆后稍逊色于前。
诏免节年未完正耗银两。
一七九七年丁巳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二年
七月三日,署元城县县丞熊进贤试用一年期满,年富力强,谙习河务,准予实授。
是年,蠲免钱粮,恩赏老民王天智等顶戴有差。赴御筵,钦赐龙杖一枚,寿诗二章,“御筵叟”匾额三字并七品衔。
今杨桥镇前桑圈村有由一通墓碑改造的石碾,依稀可辨“恩赐耆老李公”字样,是否此时赏赐,不得其详,附载于此。
一七九八年戊午清嘉庆三年
江、浙、皖三省在大名府游宦、经商人员购置大名府城北关外临济寺后民田六十亩,作为江、浙、皖三江义地。
一七九九年己未清嘉庆四年
二月三日,以大名道王汝璧为山东按察使。
十二月,直隶容城县白沟河及易州、大名、深泽等处,山西孝义县迤南地方、临漳五岔口村,盗贼纠结多人肆行强劫,杀伤事主,而地方官若无其事,任其横行。
一八零零年庚申清嘉庆五年
八月十六日,移大名府倒马关千总一员驻牙里集,拨正定北九关营兵四十五名属之。
是年,山东章丘人史成义任大名知县,在任革除陋俗,严惩盗贼,惠爱良民,丝毫不多取于民,俸禄不足用,则取于家。
大名县磨庄人赵继谌独资创修磨庄村南金龙桥。
一八零一年辛酉清嘉庆六年
六月,洪涝,大名县无收,元城县偏灾。七月二十一日,免本年额赋。
九月,直隶总督胡季堂奏请在大名府开办铅厂及其他州县奏请开采铅矿,下诏禁私行采矿。
一八零二年壬戌清嘉庆七年
六月二日,大名府同知方其畇调任保定府同知,遗缺河工委试用同知赖邦本署理。
是年,张桓任大名知县。
一八零三年癸亥清嘉庆八年
四月,嘉奖直隶省优秀官员:广平府知府徐烺,品端才练,能察吏恤民;大名府知府张体公,才具精干;东安县知县金鸣琴,悃福无华,办事可靠;武清县知县朱杰,才尤精干,更为开展。
六月二十九日,元城、大名、南乐、清丰四县捕务责成大名府同知管理,改为兼河捕盗同知。长垣、开州、东明三州县捕务仍归大名府通判管理,兼管盐务。
是年,大名县磨庄人赵继谌捐资助修万家堤凤凰桥,又捐资助修小滩镇南北浮桥各一座。
一八零四年甲子清嘉庆九年
六月十一日,改大名府为在外题升缺。
一八零五年乙丑清嘉庆十年
八月七日,前任大名府知府张体公、广平府知府石飞熊各有降级调用之案,准许捐复原官,在直隶省候补。
十一月四日,大名府同知沈长春升补正定府知府,所遗专繁管河要缺由河工试用同知吴履曾署理。
十二月十六日,元城县丞毛廷栋因年健才明,留心河务,直隶总督保举为卓异人员。
是年,胡继曾任元城知县,次年离任,嘉庆十三年又回任。
一八零六年丙寅清嘉庆十一年
王殿杰任大名知县,寻离职。十一月二十日,抚宁知县葛长信调补大名知县。大名道员徐逢豫补授两浙盐运使,二十一日,保定知府王观陛补授大名道员缺。
是年,吴宝裕任元城知县。
一八零七年丁卯清嘉庆十二年
大名县水灾。
七月二十日,元城县管河县丞改为主簿,驻小滩镇。
九月三十日,缓征大名县水灾额赋,并借给籽种口粮有差。
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三十日,河南运粮船十帮陆续进入大名县龙王庙一带地方,因天气骤寒,河冰冻阻,照例停泊守冻。
一八零八年戊辰清嘉庆十三年
正月二日,贷大名县被水灾民仓谷。
三月二十七日,天津、永定、通永、清河、大名等道嘉庆十一年分库储收支各项钱粮新旧银三十三万余两,开除银二十七万余两,实在银六万四千余两。
洪涝。八月二十八日,缓征大名县水灾新旧额赋仓谷。
一八零九年己巳清嘉庆十四年
四月,殿试,大名人卫鹓鸣三甲第三十一名。卫鹓鸣,字声九,号松岭。曾任江西万载知县。归乡里后,主讲天雄书院数年,大名文风一变,生员多所成就。
九月十四日,赈大名县水灾雹灾新旧额赋。
十一月二十一日,元城县主簿吴炘一年试用期满,试用期内经历三次防汛,所管河道堤工深通稳固,能胜任本职,准其实授。
是年,杨本俊任元城知县。
王德兴“二毛烧鸡铺”创业。二毛为王德兴诨名,二代传人王国珍立字号“珍积成”烧鸡店。二毛烧鸡风味独特,色香味型俱佳,肉透熟离骨、鲜嫩、醇香可口、回味悠长,久放不变味,佐料多药材,食后能和胃、消痰、利气、增加食欲,强身健胃之功效。为大名地方名吃之一。
一八一零年庚午清嘉庆十五年
三月十三日,直隶总督温承惠奏,大名府经历田实栗领解兵饷,因车辆损坏,未全数解送,私存银号四百五十两,后虽补齐,仍请革职严审。
洪涝。
杨本俊、姚师燏先后任大名知县。七月二十一日,章德溥调补大名知县。
一八一一年辛未清嘉庆十六年
八月二十二日,缓征大名县水灾新旧额赋。
九月二十七日,缓征元城县歉收村庄新旧额赋。
一八一二年壬申清嘉庆十七年
大名县岁旱,元城县偏灾。九月九日,缓征两县本年额赋。
一八一三年癸酉清嘉庆十八年
正月二日,贷元城、大名上年被旱灾民口粮。二月二十八日,缓旱灾节年额赋。
三月,元城、大名旱饥。四月十七日,赈被旱灾民,二县煮粥赈恤。清咸丰《大名府志》镇署图
六月十八日,命拨奉天官仓粟米二十万石,并截留湖广漕船梗米五万石,备赈顺德、广平、大名三府旱灾灾民,并缓征额赋。
八月九日,缓征大名、元城旱灾地亩新旧额赋。直隶总督温承惠因失察大名、武清巨盗伙劫,下部议处。
九月四日,因大名、广平、顺德三府旱情严重,命验视受灾及赈灾情形,如实奏闻。
五日,滑县人李文成召集天理教教徒,派宋元成联络东昌、曹州、大名等地教徒起义。
十二日,命陕西提督杨遇春率清军驰赴大名府,协同温承惠剿灭天理教。并拨京仓小米五万石,运往大名府作为军粮。温承惠按兵不动,听任教徒发展,被黜。
十月十三日,命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托津赴开州、大名府,督率直隶提督马瑜、总兵富兰二人率两千人进剿天理教起义军。
二十一日,命御前头等侍卫副都统衔苏尔慎率火器营清军一千名驰赴大名府温承惠军营,副都统格布舍率健锐营兵一千名,驰往曹州军营。庆祥率健锐、火器两营清军前往河南,路经大名府时协同马瑜、富兰围剿天理教众。
大名县民司敬武等十余人佣工热河、锦州,闻听李文成天理教起义,急归,过山海关,关吏诬告其参与天理教,被捉拿,终被释放。
十二月十日,李文成败。
十四日,给元城、大名、南乐、清丰四县被旱灾民两月口粮,并给籽种牛具。
二十日,听大名府监犯李经谋反一案。李经制造旗帜印章,勾结狱卒,密约田克岐等人进监谋反,案情重大,首从各犯全部擒获,分别凌迟斩枭。李经勾结狱卒谋反,而大名县知县章德溥、典史吴家琦漫无觉察,大名府知府莫景瑞近在同城,毫无闻见,非寻常疏玩可比。吴家琦革职,发往新疆充当苦差,章德溥革职,发往军台效力赎罪,莫景瑞革职。
御史卓秉恬上书数十次,称捕役与盗贼狼狈为奸,捕役借盗贼以渔利,盗贼倚捕役为护符,百姓控告,官府不理,盗贼结恨,又召荼毒。直隶大名府、沧州,河南卫辉府、陈州,山东曹州府、东昌府、武定州,江苏徐州最甚,请禁惩。
一八一四年甲戌清嘉庆十九年
龙王庙镇临卫门匾额正月八日,贷元城、大名口粮有差,并给籽种牛具。
李景岱、欧声振先后任大名知县。闰二月十二日,张菊调补大名知县。
三月二十七日,拨宣化、天津两镇标兵各四百名、督标兵二百名,移驻大名道左右、开州杜胜等营。因兵丁远道迁移于操防不力,四月二十日,命宣化、天津两镇标各营兵内照抽拨之数陆续裁汰金滩镇山陕会馆大门,由上年守大名府城防御天理教起义曾充乡勇中选拔一千名入伍,移驻大名道左右、开州杜胜等营。
四月一日,缓征元城、大名连年灾歉新旧额赋仓谷。
五月,大名、清丰、南乐三县七十余村庄地亩连年为卫水淹没,村民自愿出夫挑挖,以利耕种,官府予以弹压。
六月二日,因去年大名府属州县受灾,地方士绅捐赠银米,所有单开候选同知胡鉴堂、候选教谕李叙曾、候选县丞李友曾交吏部议叙。朱阶、郭允淇、胡德隆、董克忠、胡郁文、王克念、傅永年金滩镇清真寺、李连喜、石培金、顿成德、金盘铭、李元钦、刘天香捐米一百石,朱汉书、刘士奇、张兰坡捐银四百两,赏给八品顶带,捐米五十石、捐银二百两者均无庸议。
九月十一日,因大名、广平、顺德等府属三十余州县连年荒歉,民间地亩多以贱价出售,较丰年减至十倍,本处富户及外来商贾多因价格便宜而广为收买。本年雨水调匀,失业百姓已无地可耕,金滩镇清真寺正面流离迁徙。诏凡自上年麦收以后本年麦收以前所卖地亩,准照原价赎回,以三年为期。
十一月二十五日,缓征元城、大名积欠额赋口粮仓谷。
十二月十六日,准直隶总督那彦成奏请,将大名县卫河县丞移驻龙王庙管巡检事务,将元城县主簿移驻小滩镇兼管巡检事务。
龙王庙、小滩是卫河沿岸主要民船停靠地之一,两镇濒卫河建商埠,商贸繁盛,出港主要是县内出产的棉花、花生、草帽辫、杂粮等装载,入港主要是煤炭、食盐、杂货等。金滩镇山陕会馆正房
龙王庙镇周长以土墙环绕,建有西北门、东北门、东门以及西南门四门,西南门名临卫门,今存临卫门石匾额,为同治二年三月立,其他门匾额不详。街市沿卫河呈南北向。从东北门到西南门的南北街、从西北门到东门的街道最为繁华,杂货店、谷物店、粮食店、蔬菜店等主要商铺大都沿河分布于南北街。大王庙、盐店、龙王庙、火神庙、财神庙、商会等是当地的主要建筑,还有山西会馆等。金滩镇青龙街
小滩镇周长以土墙环绕,建有西门、东北门、东门、南门以及东南门五门。街市沿卫河亦呈南北向。从东北门到南门的南北街蜿蜒穿镇号称青龙街、从西门到东门的街道最为繁华,主要商铺分布于南北街。青龙街有集福寺、盐店、清真寺、火神庙、巡检司等建筑,东西街有户部分司旧址、山陕会馆等。
一八一五年乙亥清嘉庆二十年
秋,大名县水,元城县偏灾。六月三日,暂缓大名、南乐、清丰三县被水村庄积年额赋。
九月二十二日,以大名道屠之申为甘肃按察使。因大名、广平二府连年灾荒,田亩多贱价出售,较丰年减至十倍。故而,本地商户及外来商人贪图贱价,广而收买。
十月十六日,铸给大名协开州营都司关防。
一八一六年丙子清嘉庆二十一年
正月四日,缓征元城、大名上年水灾新旧额赋。
二月,崔述卒。崔述(1740——1816),字承武,号东壁。家学渊源,父崔元森(1709——1771)治经学,母李氏亦有家学,曾以《大学》、《中庸》授子。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知县,二县争讼贪污风气炽盛,走私横行,多恶俗,崔述一一扫除,政绩斐然。后辞职归大名,因群经传记注疏往往与经文有异,由怀疑而转入辨伪、考信。其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对战国以下之书,以为不可尽信,遂由治经而转攻古史。所著以《考信录》为主,包括《三代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等,近人汇印为《崔东壁遗书》。此外,还有《无闻集》、《知非集》、《小草集》等文集。妻成静兰,字纫秋,清代诗人,著有《二余集》。崔述学说对近代史学界怀疑古书、古事的风气,颇有影响,直接导致顾颉刚古史辨派诞生,中日学者那珂通世、胡适、钱玄同、顾颉刚等学者对其评价极高。
八月,元城县人王联陛以乡试大挑任四川温江知县。王联陛,字步丹,号小麟。为政简约刑清,知郫县,县民立“芾思亭”以祭。爱好藏书,尤喜数学,著作有《孤虚秘旨》、《地理选择》等。
秋,大名县水灾,元城县偏灾,积水歉收。十一月二日,蠲缓新旧额赋有差。
是年,薛清泉任元城知县。
直隶省复设水师千人,旋将水师总兵归并大名镇,实存守备一人,参将一人,千总二人,把总三人,水师四百九十一人。
一八一七年丁丑清嘉庆二十二年
五月,元城、大名旱。十月二十九日,缓征新旧额赋仓粮。
是年,薛清泉、刘一峰先后任大名知县。蔚音芳任元城知县。
一八一八年戊寅清嘉庆二十三年
四月二十九日,军机大臣、刑部审理诬告叛逆一案。喻庸鲲鸡奸田林未遂,反被田三锡等殴打,怀恨在心,诬告田三锡等为叛逆,并将素有微嫌之钱尧兹等一并牵连,拖累无辜数十人。又诬指钱尧兹父为逆党,以致开棺验尸。令先将喻庸鲲重责三十板,再行正法,传首元城县犯事地方枭首示众。
秋,元城县水,偏灾。卫河水势陡涨,淹大名、元城近河低洼田地。
十一月二日,缓征元城、大名新旧额赋仓粮。
是年,黄郁章为大名知县,任上薄赋轻徭,严惩胥吏。
一八一九年己卯清嘉庆二十四年
四月,罗应鳌补大名镇总兵。
十一月四日,蠲缓元城、大名水灾本年额赋及旧欠粮租仓谷。
十二月,漳、卫水溢,大名、元城灾。
是年,蔚音芳任大名知县,胡栩、曾豫谦、王应鹍先后任元城知县。
一八二零年庚辰清嘉庆二十五年
正月一日,缓征元城、大名灾民粮租仓谷。
四月,漳河漫水下流,直达红花堤,溃决堤埝,由馆陶入卫。孝廉方正、杨维新监修三里店引河工程。十八日,缓征元城、大名水灾本年额赋。
冬暖无雪。
是年,胡栩、程正阶先后任大名知县。
大名府户四十四万二千五百一十五,口一百九十六万四千七百八十二,大名、元城二县均户六万三千二百一十六,口二十八万零六百九十六。
徐涞,嘉庆年间大名县乡学优贡生,字溶川,号环溪,博学工书善画。著有《桑梓轶事》、《文物识余》、《环溪诗话》、《佩弦斋诗文》。
张梦维,元城人,县诸生,嘉庆年间人。少从卫鹓鸣治程朱之学,以力行为本。父晚年风痺,每日侍奉左右,起卧、饮食、便溺亲自扶持,数年不懈怠。侍奉母亲也是如此。弟生病,每日数次探视,及卒,悲恸万分,几乎失明,抚养侄、女远胜己出。
一八二一年辛巳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元年
正月十八日,免大名县上年灾歉村庄本年额赋。
二月一日,命工部右侍郎那清安、户部右侍郎王鼎驰往大名府查办违制听曲案。
三月八日,以已革大名府知府王履泰等“于国服期内,传唤女档,进署唱曲,干犯禁令”,著发往黑龙江充当苦差。已革同知陆有恒数次随同听曲饮酒,著发往军前效力赎罪。谕军机大臣等,据称,大名府接壤山东、河南,常有女档班往来流寓,携带幼女,“沿途卖唱渔利,最为风俗人心之害”。甚至出入官署,不可不严行禁止。严饬地方官详查,如有发现,“即行驱逐,或递回原籍,勒令改业,勿使辗转流徙,以挽浇风”。
夏秋之交,大疫,病死者相属。顺天乡试移至九月,危害可见。
先是大顺广三府兵员隶属正定营,五月二十四日,添设大名镇总兵官一员,以直隶督标中军副将德克金布为大名镇总兵官。添设左营中军游击一员,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经制外委一员,额外外委三员,右营游击一员,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经制外委二员,额外外委四员,兵五百六十九名。移大名协标左营都司为城守营都司,元城汛千总为中军千总,添设把总一员,经制外委一员,额外外委一员,兵二十五名。移大名协副将为开州协副将,添兵一百二十一名。并添设东明县都司一员,经制外委一员,额外外委二员,兵一百二十一名。长垣县都司一员,经制外委一员,额外外委一员,兵一百五十一名。
六月十六日,添建新设大名镇总兵等衙署。大名镇总兵统辖镇标三营(中营、左营、右营),兼辖开州协、大名城守营、杜胜营、东明营、长垣营、广平营、顺德营、磁州营。大名府驻兵四千人,粮饷悉隶之。今大名县邮政局、商务局、财政局旧址以北,西北刘窑村以南,三中以东即驻军兵营旧址,俗称兵营城。
二十日,铸给大名镇总兵官、左营中军游击、城守营都司、开州协副将、开州协中军都司、东明营都司、长垣营都司各关防条记。
七月二十八日,铸给大名镇总兵官及所属印信关防。
九月二十二日,定大名镇标左营中军游击为题调缺,大名镇标右营游击、左右二营各守备、城守营都司为部推缺。大名新添兵额经费于长芦运库每年拨给银一千四百两。大名镇标左营游击为各营之首,负有经管粮饷、会督操防之责,属题调要缺。
是年,济南府人王湘云在大名府城道前街关帝庙西开设店铺,制作香肠、熟肉制品为业。因大名距济南五百地,故店名“五百居”。“五百居”香肠色泽纯正,条杆匀称,香味淳厚,肥瘦适宜,甜咸兼备,软滑利口,食而不腻,越嚼越香,回味悠长,独具一格,且经久耐放,炎夏酷暑不腐不蛀。为大名“二五八”地方名吃之一。
吴宝裕、程轼任元城知县。
一八二二年壬午清道光二年
五月二十八日,漳河合河口民埝冲决二十余丈。六月十日,冯宿村民埝冲缺一百余丈,漳河分为二股,一股由正东高利、太保等村,转向东北入卫。一股向正北分流,漫水下流,直达大名县境内一带村庄,逼近大名府城。经设法堵截,府城无患,漳水直达红花堤,掘堤放水,由馆陶入卫河。十七日,卫河大堤口民堰漫决。
七月五日,命山东巡抚琦善治理卫河,河南巡抚姚祖同治理漳河。时大名境内村庄水围情形紧迫,命直隶总督颜检妥善安抚灾民。
二十二日,赈大名、元城被水灾民。
二十八日,卫水暴涨,元城县偏灾。
八月,大名镇总兵德克金布克扣兵饷一案审结。大名镇右营守备希郎阿因请盐商不到,借口盐缺斤短两,率领兵丁到店监视卖盐,又以告发德克金布克扣军饷相要挟。大名镇总兵德克金布解任,大名镇右营守备希郎阿解任革审。
九月十三日,拨仓米十万石,赈直隶被水灾民。
十月六日,赈大名、元城被水灾民。
十一月十三日,停直隶各镇及密云副都统年班。向来每遇元旦,直隶大名、正定、宣化三镇及密云副都统轮派两人作为年班来京祝贺,因“该总兵等俱有弹压地方之责,著自本年为始,”永远停止。
是年,李守城任大名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