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五九年己卯
清乾隆二十四年春,雨雪一二寸,旱象。夏初亢旱,至闰六月十九日方有雨,晚田禾稼及时播种可望有秋。七月初七等日,忽节次大雨,漳河决临漳县丽家村、大名县北皋村,水势汹涌东来,数十里田禾浸没。半月后,卫河又决,与漳水相连,环大名府城十余里尽为泽国,来往皆以舟行。时高处田反而熟稔。
八月十三日,因卫河水涨漫溢,命元城县小滩镇堤岸增高加厚。
九月六日,以大名协副将雷霖为云南普洱镇总兵。
是月,因顺德、广平、大名三府一带偏灾,明春需粜助,由江苏运麦十万石,于清河县油坊镇拨贮五万石,其余分贮景州安陵、交河泊镇、吴桥连镇等处,听候调拨。
十月十九日,赈恤水灾贫民并蠲缓额赋有差,元城知县翁耀制作棉衣分发灾民。
十二月七日,霸昌道孔继洞调补大名道。因昌平州牧买草,应给银二百两,未经支发,该道近在同城,未先行查出,实属不合,将孔继洞照例降二级调用。
是月,漳河水退后,漳河不由临漳县丽家村东北流,分为两支,一支改由六坐楼南股支河趋大名府城北,下合卫河;一支由成家坟径趋大名府城南,连壕一片,附近村庄多被淹没,大名府城适当其冲。方观承奏请于改流淤塞处临漳县丽家村疏浚河身六百八十丈,接入旧河。于新冲河口迎溜处挑通,接入大名府城北旧河,并筑大坝,以土堤保护,断其南流。如其所请。
一七六零年庚辰清乾隆二十五年
春,浚复漳河故道,五月工成。
夏,麦丰稔。
是年,秦学溥调任大名知县,才力过人,手批目览,判决如流。在任期内,抑制强暴,小吏横行乡里者,依法处置。罢民供马之役。遴选优秀生员,与其子同修,手定甲乙,一时科第蔚起,名士多出其门,崔东壁为其一。
大名县人俞光滏以副贡生任望都县教谕。俞光滏,字伯源,著有《柏园诗草》三卷,于敏中作序,称其诗“淋漓慨叹,寄托遥远,多关山阅历之作。”
是年左右,大名府武士李天祥身怀唐拳绝技,据传为“闯王”李自成后人,因官府追捕而流落沧州,在南皮县城北桃园村,传艺十年。南皮县唐拳尊李天祥为一世祖。
一七六一年辛巳清乾隆二十六年
大名县附郭后,以元城书院为县公署,未建县署。六月,拓宽地基,动用国库银七千两有余始建,费时两年。
七月十八等日,雨水过多,漳河叠涨,漫溢后不久,卫河又溢,淹没庄稼,秋收欠薄。元城知县翁耀疏通下游,开工堵筑,并增倍卫河堤工,民心始安。
十一月二日,加赈元城、大名、南乐、清丰等县被灾贫民,并缓本年应征钱粮及节年旧欠。
一七六二年壬午清乾隆二十七年
沙疙瘩村诫碑正月十四日,加赈大名、元城、永年、成安、广平、鸡泽等县水灾村庄饥民。
五月十六日,顺德、广平、大名三府,冀、赵、深三州缺谷十万余石,因夏麦丰收,准捐监并采买补充仓储。
是月,为停息山东、直隶两省水利争端,在元城县沙疙瘩村北立一通告诫碑,告诫村民,馆陶县于乾隆二十五年新修土埝与新开支河不修不毁,听其自废。
闰五月至六月,凡三十余日,淫雨为灾,大水潦。
六月六日,蠲免大名、元城上年水灾额赋有差。
九月二十二日,以大名协副将爱柱为马兰镇总兵。
十月二十一日,加赈成安、广平、大名、元城等县被水灾饥民。
冬,复水,伤麦苗。
一七六三年 癸未清乾隆二十八年
三月三日,直隶总督方观承奏报,临漳县引河已成,坝工合龙。漳水畅下,全河回归故道,成安、广平、大名、元城四县漫水全退,已饬各县全借籽种,于淤肥地满种。
六月,大名县公署竣工。地基周数百步,中间大堂三楹,东西书吏房各十五楹,甬道两旁为皂隶房,前为戒房、仪门,又前为大门,南有屏壁。大堂后为宅门,二堂及两厢,各有楼五楹,楼上往来相通。后面为三堂楼也是五楹,东西厢各三楹。堂东面是内宅,主房五楹,厢房三楹。内宅门外为过厅五楹,前面是“雅集堂”三楹,前为幕厅,库房紧靠大堂,偏东为马号,西邻寺胡同。仪门外,西为监狱,东为衙神庙,又东为典吏房。时大名县公署为冀南之首。
是年,大有年。
大名知府李湖倡捐,大名知县秦学溥主持,重修大名府学。为振兴文教,又开小南门,门前建有木桥,通往南关。
清乾隆《大名县志》公署图
一七六四年甲申清乾隆二十九年
六月十九日,元城知县翁耀、长垣汛把总陈廷桂因缉拿群盗不力,被罚俸。
九月十六日,天津道陈辉祖、大名道杨开鼎、天津府知府金文淳等征收上年河银全完三百两以上,均照例准其记录一次。
一七六五年乙酉清乾隆三十年
秋稔。
一七六六年丙戌清乾隆三十一年
十二月,直隶守巡道八员,热河、大名二道已加兵备道衔,天津道有海防之责,口北道地处边疆,给兵备道衔以重职守。
是年,劳敦樟任大名知县。
一七六七年丁亥清乾隆三十二年
七月十四日夜,地震。
闰七月三十日,大名协左营都司衙署年久坍塌,准予动工修缮。
是年,动用国库四万三千两重修大名府城,次年五月工竣。重修后城墙外长一千二百六十九丈八尺七寸,里长一千二百四十丈四尺九寸,高三丈,连垛口三丈六尺,女墙高三尺,水溜四十八道,炮台三十六座。
一七六八年戊子清乾隆三十三年
春旱,五月二十八日乃雨。
六月,大名道杨开鼎调补通永道,巴延三补授大名道。
一七六九年己丑清乾隆三十四年
三月五日,大名府教授邵自镇任教职六年,准其等候简用。
秋旱。
十月一日,雨雹为灾,寒冷异常,有冻死者。
是年,茹敦和由南乐县调任大名知县。茹敦和,字三樵,浙江会稽人。廉洁自持,勤听断,严胥吏。漳河患重,旁有渠河,开渠可减水患。乃手书布告于城门,劝民按期集于河道,百姓自备工具来者以万计,经旬渠成,后利赖之。
一七七零年庚寅清乾隆三十五年
正月一日,普免直隶省应征钱粮。
二月十五日,大风霾竟夜。
四月,始雨。
六月,大水,漳河溢南岸,环大名府城而北。
十月二十日,蠲免大名、元城灾情钱粮,极次贫民自十一月起分赈口粮。米粮由邻近灾轻及并不被灾州县内协拨,邻境若无米可拨,每米一石折银一两二钱。
一七七一年辛卯清乾隆三十六年
三月八日,因大名府修缮府城吊桥等项,查物料、匠夫等项有虚报之处,令核实后,于原承办官名下照数追还。
四月十六日,南和知县邹贻谟调任大名知县。
五月二日,以大名道巴延三为河南布政使。
七月初,广平、邯郸、鸡泽、曲周、永年、成安、大名、元城、南乐、开州、清丰十一州县水灾。十四日,因大名、元城较轻。借给每户义谷四斗,坍塌房屋者,瓦房给银一两,土房五钱。
是年,成怀祖卒。成怀祖(1706——1771),字尚义,晚年自号北樵,大名人。由乾隆六年拔贡入仕,所任政声卓著,民心拥戴,因病归家。晚年喜作诗,钱塘汪师韩称其作品为“骨峻风清,雄视河朔。”名士陶梁谓其作“棱棱露爽,不拾过庭余渖,盖皆一时之俊也。”著有《关西橐草》四卷,钱塘汪师韩作序。
一七七三年 癸巳清乾隆三十八年
七月,地震。是月以后不雨。
一七七四年甲午清乾隆三十九年
春夏旱。自上年七月至是年六月始雨。
九月十日,清军在大名、广平等府布防堵剿山东王伦起义军。
是年,因大名屡遭水旱之灾,崔述极注重治水治河方略,著《救荒策》、《大名水道考》、《直隶水道记》和《大名水陆考》等。
一七七五年乙未清乾隆四十年
春夏旱。
七月,漳河决临漳县柏鹤村,水漫溢至大名府城周围,四境皆水,薄府城。大名知府永宁率民塞决河。成灾者六七分居多,稍重者不过八分。赈之。
一七七六年丙申清乾隆四十一年
四月十二日,蠲免大名、元城上年水灾额赋有差。
一七七七年丁酉清乾隆四十二年
二月二十二日,以大名道哈靖阿为广西按察使。
大旱。九月四日,直隶总督周元理奏,永年、磁州、广平、曲周、肥乡、成安、大名、元城八县夏秋得雨未匀,晚禾间有歉收,入秋以来缺雨。命所有本年应征新旧钱粮及春借仓谷缓至来年麦熟后征收,贫乏户酌借麦种口粮,以资耕种。
一七七八年戊戌清乾隆四十三年
二月二十日,河南南阳府知府庄钧与大名知府永宁对调。
冬雪春雨未深透,未能赶种春麦。春,大旱,至五月末乃雨。民饥,号呼求赈,大顺广道不许。庄钧子庄轸,年九岁,告白:“大人能弃此官,即自檄行各县矣。”如其言,救活百姓以万计,而庄钧终未获罪。
四月,大风霾,咫尺不辨。
因旱灾,麦歉收,顺德、广平、大名三府尤甚,将义社仓粮尽数借出,照例每谷一斗,以银六分折色借给。又拨江西漕运粮米五万石,协济各府,作为贫民口粮,极贫之户大口月给谷三斗,小口月给谷一斗五升,自五月起,借给两个月口粮。鳏寡孤独、困苦无依之人,大口日给谷五合,小口三合。
六月,大水,漳河决大名县。元城、大名村庄间有被淹者。
秋,大稔。冬,无冰。
十一月二十五日,周元理奏称,“山东冠县及直隶元城县有民人杨姓等起立义和拳邪教,聚集多人……其所称童姓,既有义和拳名色,为行路推车人之所知,断难掩众人之耳目。……童姓名唤童国林,住元城县隆华村,教拳徒弟约有百余人。……山东冠县杨姓名叫杨四海,住在碗儿庄。……冠县与元城连界。”还有隆华村的翟贯一是童国林同学弟兄,也收徒弟,每人给钱三五百文不等。翟贯一是八卦教离卦教主,六步拳、八步拳、大红拳、八卦拳、梅花拳等均是义和拳。
十二月,因黄河在河南省两处漫口,所需工料较多,于大名府、徐州府各办秸一千六百万斤,山东兖、曹二府及济宁州办秸二千五百万斤。
是年,因南关黑龙潭祈雨屡屡应验,大名兵备道刘致中重新修建黑龙潭庙,并浚深黑龙潭。潭边有康熙初年大名府知府俞品立石“天池”。至今,庙会盛大,香火不绝。
一七七九年己亥清乾隆四十四年
六月十日,大名知府庄钧丁父忧,遗缺由大名府同知周世沄暂署。
是月,漳河再决临漳县柏鹤村,大名县西部水势数日不去。漳河北徙,分为二:一由成安县、广平县故道而下;一复南,自魏县院堡入旧河道。
秋,稔。
十月十三日,得雪。
冬,开漳河新河使之复还故道。
一七八零年庚子清乾隆四十五年
正月十三日,将顺德、广平、大名、天津四府属所有节年因灾出借常平仓谷八万四千八百余石,折银九万八千七百余两,屯粮豆、谷一千二百四十三石全部豁免。
春,漳河北流断绝,自是秋无积雨,水常安澜。
秋稔。
八月,元城知县王仁丁母忧。
一七八一年辛丑 清乾隆四十六年
二月三十日,顺天、保定、河间、天津、广平、大名、宣化、冀州等府州属未完上年以前钱粮、节年因灾出借谷四万七千九十石、米三万四千七石、麦三千四百四石尽行蠲免。
七月六日,黄河自河南仪封北堤漫决北注,或由山东入运河,或汇入卫河至天津。此决口至乾隆四十八年方合龙。
十二月二十二日,以保定城守营参将福锐为大名协副将。
一七八二年壬寅 清乾隆四十七年
五月十六日,准肥乡知县张维祺调任大名县知县。冬,张维祺赴任。著名学者章学诚至大名,访张维祺,至岁末方还乡。有隶吏史文龙横行乡里,张维祺即依法处置,自此胥吏肃然,豪强敛迹。又断案如神,人称“包拯”。
六月,于大名、广平等府属酌量代雇夫五千名,每名借给安家盘费银三两,协济河南省挑筑人夫。
一七八三年癸卯清乾隆四十八年
四月二十五日,大名协副将福锐调任河间协副将,以吴秀为大名协副将。
是月,河间、天津、正定、大名等地二麦约收七分。
是年,漳河决赵三家口,大名县西境大水,大名、元城、成安共塞之。虽旱灾,受水者十分之三,而冬小麦播种较好。
张维祺在大名县衙屏壁前建榜棚五楹,并扩建马号。
清同治《元城县志》县境图
一七八四年甲辰清乾隆四十九年
正月二十二日,豁免顺天、保定、河间、天津、正定、顺德、广平、大名、宣化、遵化、赵州、深州等十二府州属未完积年因灾出借仓谷一十五万五千二百四十石。
三月,大名府属大名、南乐、清丰、东明、开州、长垣、元城七州县春雨愆期被旱。四月二十一日,豁免七州县上年民欠未完银两。
四五月,有微雨,大名、元城得雨不成分寸。五月十一日得雨五寸,晚谷、晚豆可及时赶种。自六月中旬历秋,大旱,无雨,麦未播种。冬间,缺少雪泽。
一七八五年乙巳清乾隆五十年
正月,大名知县张维祺调任河间府同知,吴之珩任大名知县。吴之珩拆旧治文庙之材,在旧治东街重建大名县城隍庙。
春,未得透雨,米价渐增。三月六日,命大名、广平、顺德三府于三月底四月初即行平粜。
四月,大风。
七月二十四日,因大名府属十州县雨泽愆期,冬春赈借需用较多,命截拨漕米十万石,分拨大名府属州县,以备赈用。
八月三日,命传抄陆光天所著《甘薯录》,山东、河南、直隶等省栽种。
九月二十日,因大名县自省发回秋审绞犯胡进孝中途脱逃与广平县相互推诿,将张维祺等人分別革职。
十月二十四日,赈恤开州、元城、大名、南乐、清丰、东明、长垣等州县旱灾贫民,蠲免未完钱粮,灾民仍旧衣食无着,满道饿殍,冬季又奇冷。
是年,熊恩绂借俸修葺大顺广道署。熊恩绂,字隆辅,广西永康州人。乾隆四十三年任职,为政务持大体,尤慎刑罚。
一七八六年丙午清乾隆五十一年
正月七日,因上年大名、顺德等府属雨泽愆期,被旱成灾。春耕肇始,将被旱成灾之大名、元城、开州、清丰、南乐、东明、长垣、平乡、广宗九州县内有地无力贫民,按户计亩,借给籽种,借给一月口粮。
二月二十三日,豁免顺德、广平、大名三府属上年灾欠银米、出借米七万六千八百八十余石、折色银二十二万一百余两。屡经赈恤,三府民力稍纾。
二月十二、十五日及三月十二、十三等日,广平、大名二府连次降雪,每次不过一二寸至三四寸,未能透足。四月,元城等各州县,得雨深透,二三四五寸不等。
初,八卦教在直鲁豫三省交界处发展蔓延,而以离卦、震卦、坎卦势力最为雄厚,奉单县人刘省过为教主,有教徒数万人。夏秋间,大名道皂头广平县张孟村人段文经被革职回家,被八卦教徒奉为头领,与副头目、元城县捕役领班元城县小谭口人徐克俭密谋杀官劫狱,占领大名府城,八月十五日再劫单县狱,救出刘省过之子刘大洪,立为教主。闰七月十三日,徐、段二人召集教徒五十余人齐聚大名府城内徐三家,三更后,段文经等人焚香叩头,并封教徒为军师、总兵、副将、知县等,各用红白绸布包头,由徐三家突袭大名道署,大名道熊恩绂被砍杀身亡,把总、清兵数十人被杀。段文经等人分赴大名、元城二县署,意图打开牢门,释放囚犯,元城县犯人不肯同行,大名县牢门未能打开,大名知县吴之珩并其子被砍伤。因官兵鸣枪缉拿,段文经等抢夺马匹,窜至西门,砍伤守门清军,夺门逃逸。十五日晨,清兵城门紧闭,大肆搜捕。此事成为震惊清廷的重大“邪教逆案”。
十八日,直隶总督刘峨奏,闻知大名教案后,即刻督兵驰往捕治。乾隆帝将大名协副将舒通额、大名县知县吴之珩、元城县知县沈云尊革职,留地方协同缉拿,元城县犯减免罪行。
二十日,严令山东、河南、直隶督抚协同剿办八卦教,抓紧搜缉,于直鲁豫交界处严密堵截。
二十二日,刘峨抵达大名府,讯问教徒王国桂、王八、许三及徐克俭母亲李氏等,分派文武官员三、四十名带眼线分四路缉拿段文经等。徐克俭后于亳州被捉,槛送北京,其余人员先后被捉,或凌迟,或斩枭,大小头目妻儿亦不能免。
九月二十一日,因办理大名府八卦教反清一案种种过错,刘峨情愿缴银三万两,藩司梁肯堂情愿交银二万两,呈请军机大臣转奏。乾隆帝因首犯段文经久未捕获,恼恨之余,曾命太仆寺占卜藏匿何处,并屡屡严旨切责刘峨等不称职。
十月二日,因段文经久未擒获,命直隶、河南、山东所有督抚藩杲除新补之外,停发养廉银。
十一日,因段文经、徐克俭数月没有擒获一名,乾隆帝责成各总督、巡抚并各州县迅速查拿。在大肆搜捕八卦教起事人员中,翟贯一牵扯其中,拟全族处斩,其子翟中武为武科举人,因翟贯一受牵连一事进京鸣冤,使翟姓一族免受牵连,其孙翟鹤龄著有《翟氏冤案手记》,记述其事始末。
是月,叶旸来任大名知县。
是年,因熊恩绂被杀于大名道署,继任大顺广兵备道龙舜琴将道署改建为大名府关帝庙,未及一年,工程告竣。在关帝庙西侧重建道署。
一七八七年丁未清乾隆五十二年
四月二十六日,缓征永年、广平、磁州、大名、元城、开州、东明、长垣、清丰、南乐等二十九州县连年旱灾新旧额赋。
麦大稔。
八月,长芦盐政穆腾额奏,每年长芦盐商装运河南省引盐,由天津运至大名府属龙王庙、白水潭等处,水浅河狭,须雇拨船转运,而与河南省运往北京豆麦及军户拨粮同时雇用,船户因此居奇,抬高费用,甚至羁阻逾岁,贻误课帑。长芦盐商等情愿捐造拨船一百五十只,专运引盐。请先于运库存款内支取,排造分限二年,随引完纳。准行。
王用锷补授大名府知府,献县知县完颜岱任大名府管河同知。
一七八八年戊申清乾隆五十三年
二月六日,山东巡抚长霖奏馆陶县知县马照黎拿获大名邪教逸盗王四,因年貌不符,命照例杖一百,徒三年至配所,折责四十板,不准纳赎。
三月二十七日,天气干燥,河南漕船因卫河水浅阻滞,派员前往大名、元城等处设法筹办。
四月八日,顺德、广平、大名三府属今春雨泽又缺少,二麦歉收。
六月三日,毕沅奏报擒获震卦邪教人犯周明、韩大儒等,系大名县车往集人刘彦传授。又供出教师二人:山东曹县桃源村人刘通,开州文柳集人刘臣。
六月八、九等日,大名、元城、曲周、肥乡、成安五县各得雨六寸,入土深透,晚谷晚豆黍稷等及时赶种。
七月十七日,大名县知县员缺准以办事勤稳之满城县知县李棠调署。
八月二十七日,大名县人耿德甫贩小麦一千石,由大名县装船三只,运往通州巨顺堆房卸卖。夜间,船舱起火,烧毁米一千五百八十余石。事后赔款七百零三两,军船米石赔偿半价,计一千四十余两。
九月,稽承孟任大名府知府。
十一月四、七等日,河南省运粮船通州、天津、德州三帮漕船已进入大名县境。自此后,每年河南省漕船进入直隶省境,均将到境日期上奏,以备查核。
是年,大顺广兵备道龙舜琴因熊恩绂在大名道署被刺身亡,依形家言,移官舍于旧兵备道署西侧。大堂居署巽方。前为仪门,门内为东西科房,又前为大门,为照壁。大堂之后,西为宅院,门内为二堂,后为三堂,再后为内宅。东偏为客厅,再东为存爱斋,饮香书屋,西偏为书室。
河南漕舟兑运由元城县小滩镇移内黄县楚旺镇。
清咸丰《大名府志》大名道署图
一七八九年己酉清乾隆五十四年
夏秋稔,有年。
六月,漳河上游安阳堤决,大名县境北部十七村及元城县偏灾。
八月四日,大名府八卦教案首领段文经在陕西留坝厅地方被擒获。
是年,大名县知县李棠重修大名府城隍庙。
刊刻《大名县志》四十卷首一卷,张维祺、邑人崔述等纂,李棠修订。
一七九零年庚戌清乾隆五十五年
二月二十四日,丁溎蓥补授大名道员。
二十五日,大名府知府方受畴调任保定府知府,王锟补授大名府知府。
六月八日,蠲免元城、大名上年水灾额赋。
是年,恩诏普免天下钱粮,大名府轮至五十八年全免。又蠲免四十九年至五十三年未完民欠钱粮。恩赏老民如例。
因上年漳河决口未堵塞,大名、元城水灾。
一七九一年辛亥清乾隆五十六年
六月一日,蠲免元城县上年水灾额赋有差。
十一月十日,元城知县王铠调补大名县,元城县事宜由一等举人试用知县孙宗椿署理。
一七九二年壬子清乾隆五十七年
自春至夏,无雨,亢旱,麦收歉薄。四月九日,命截留漕米,三十万留河南省,三十万石留直隶省,接济顺德、广平、大名三府各十万。运往大名府漕米,由临清运河至卫河,直抵府城;运往顺德、广平两府漕米,由漳河至广平府境;运往河南漕米,由临清至卫河,抵楚旺水次交兑。顺德、广平、大名三府本年应征新旧仓谷钱粮等项缓至秋后征收。
三十日,因顺德、广平、大名三府属雨泽衍期,命借给口粮籽种。
闰四月二十八日,大名府奏报,运回截漕米五万余石,均系雇佣民船由漳河运往,不日放空回转。
因旱,大名府麦收仅五成,被旱成灾无业贫民,流徙北京就食,在北京五城内外设粥厂赈济四月。
十月十七日,因夏秋雨泽缺少,被旱成灾,蠲免大名府属被灾地亩额赋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