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史话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大名史话 >> 清朝时期的京师大名府(1644年——1911年)

清朝时期的京师大名府(1644年——1911年)(10)

发表日期:2011-8-24 15:04:21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一八九九年己亥清光绪二十五年

大名府所属州县义和团发展迅猛,大名县义和团百余人拆毁教堂,籍没教产,并与前来镇压之清军对抗。春,山东义和团北上,直隶南部拳民响应,一时“习拳者益众,焚香设坛,人心若狂”,声威大振。直隶总督裕禄对义和团十分恐慌,派清军攻剿。

夏,烈风迅雷,雹雨错杂而下,树木皮叶摧残,屋瓦破碎无数。入秋雨泽稀少,麦难播种。

三月十七日,大名镇总兵吴殿元开缺另候他用,调广东高州镇总兵王连三为大名镇总兵官。

五月二日,大名河工现于镇标制兵内挑选三百名,编为河防营,驻守东明县黄河南堤上中下三汛,月饷一千二百八十余两,由大名厘金项下动拨。

七月三十日,大名知府吴积鋆调离,李荫梧授大名知府,十二月,李荫梧调任天津知府,戴锡钧补为大名知府,明年二月赴任。

九月二十六日,因给事中冯锡仁奏元城县知县孙得成劝捐积谷,办理不善,激成事变,查验委员设法弥补,交部议处。

是年,王维藩回任元城知县,张凤台任元城知县。

一九零零年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

三月,直隶南部义和团运动更趋高涨,几乎无村不坛,拳场林立。

大名、顺德、广平三府属自春入夏,雨泽愆期,大旱,麦收减产。秋,亢旱,各有数十乃至数百村庄成灾五、六、七分及歉收三、四分不等,民情困苦异常。

五六月间,大名府义和团蜂起,锋芒直指西方教会,白日公然拆毁、焚烧教堂,驱逐传教士、教民。据传教士通信称“大名府的人民不很仇视天主教,因此除一些物质损失以外,我么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不幸的是出现了强迫教徒宣布叛教的情况,衙役们和坏人认为这是敲诈发财的良好机会,竞相利用。”

六月二日,突有千余人集合于大名府天主教总堂,声言进堂观看,看门人以人多不许,群情激愤,要置神甫于死地。范迪吉思铎急派遣郑先生禀告大名道庞鸿书,庞鸿书赶来驱散拳民,并令大名镇总兵王连三派兵保护教堂,全城遍地是大刀会(义和团)。冠县义和团大师兄刘某来大名府城,王连三圆滑应付,未能在大名府建立坛口。

三日晚六时,上谕至大名府,令地方官招致拳民,整备战务。大名府逼令传教士出境,教民则叛教以保性命。范迪吉请发兵送往徐州,允诺,但不久相告,送往徐州一事一时不能遵办,须明日起行。不料倏忽之间揭帖满城,谓北京内外洋人均已被杀,大名府城内天主教堂也应毁去方快人心。

四日午刻,范迪吉让杨纯和、赵某某、吴书恩三位中国籍司铎出大名府城南行,路途屡经拦截盘问,出于安全之见,三人避开大道,战战兢兢,方逃离出去。天主堂内留有范迪吉、孙汝舟、齐广照、安某某、金道宣五位司铎和明嘉录司铎、冀炳业修士。当晚,地方官将教堂封闭,外有护兵,传教士仍居天主堂内。大名镇总兵王连三来到教堂,信誓旦旦保护教堂。不料王连三刚出前门,义和团民已破后墙而入,因人数不多,被驱赶出去。

五日早,义和团民又来教堂,被清兵驱逐。午后,民众大哗,进入教堂抢劫财物。大名、元城两知县当众斥责,始得安谧。

八日晚,因大名镇清兵奉旨北上,大名府城天主教堂无人保护,传教士必须出境方可保命,大名镇派清兵护送出境,欲奔山东曹州。

十日早,六名传教士出大名府城,随行大车六辆装载人物,护送清兵二十余人。出城十余里,刚渡过卫河,清兵大半回去,仅留十二人。过卫河不久,突然过来一群乡民将车马衣物抢去,清兵劝告,方归还四车,传教士狼狈不堪。行至南乐县,范司铎入县署请见知县,知县不接纳,范司铎言“此来奉道宪谕,地方官有保护之职。”知县无奈,护送出城,饭店、客栈无人敢接纳。刚出南乐县城,遭到堵截,不许前行。经清兵劝阻方脱险,刚到南乐县界,抢剩之物被席卷一空。他们不敢走大路,躲躲藏藏,漂泊不定,如丧家之犬,钻篱笆,睡草棚,月余,方安全脱险。此时,大名府天主教总堂被拆毁,寸砖不留,其他教堂或被火烧,或被拆毁。

十二日,观城县呈报:山东省西南门户与开州、南乐、清丰、大名、元城等县,俱有聚众均粮之义和团民。

七月十六日,《申报》载烟台法国领事馆电称:大名府有天主教士六人,开堂传教,某日被击毙。因消息不通,谣言四起。

八月七日,大名府义和团火烧大名府城北门里教堂,驱逐外籍传教士,教会大受摧残。随后大名、馆陶、威县一带教堂多被焚毁。邯郸义和团联合肥乡、大名、汤阴等地拳王、义士、侠客等千余人,烧毁北张庄教堂及西上宋村等地教会设施,并与前来镇压的清军作战。

二十一日,大名镇总兵王连三奏请率队随扈,光绪帝命认真镇守地方。

闰八月五日,余朝贵率所部四营清军北上,抵达大名府,命开往正定、获鹿一带驻扎,归直隶总督节制。

二十七日,大名府奏陨霜杀禾,五谷不登,十室九空,年歉大饥,民不聊生。

八月二十四日,直隶总督廷雍奏称:现查顺直各属拳匪众多者,共计三十余州县。……此外,如大名、广平、宣化、冀州、深州三府二州所属,匪势稍轻。

十月,开大名府城内常平仓及镇、集社仓,接济饥民。

十二月三十日,命直隶总督袁世凯密派干员前往河间府详查记名提镇何永盛部,统领营勇多少,令其不动声色,移驻大名府,以资弹压兼剿义和拳民。

是年,王锦阳、章师程先后任元城知县。

诏各直省厅州县征收粮银每两以制钱二千为限。自光绪二十五年下忙起,向随银价完纳,当时不超二千之数,仍旧征收,不数年已派至二千二百有余。

一九零一年辛丑清光绪二十七年

正月九、十九、二十九日均大风霾。二月九日,又大风霾,扬沙走石,麦多枯死。

正月十四日,直隶总督袁世凯令何永盛部马步炮队四营一哨一千八百七十五人移驻大名府,以备八国联军南下。二十一日,何永盛所部抵达大名府,驻扎关厢。

二月十二日,驻京各国钦使续请惩办罪首照会,“查明确犯重罪应行严惩各员清单”有大名镇总兵王连三、大名知县苗玉珂、元城知县王锦阳三人,均系将境内教士驱逐,分抢什物,并予以就害之机。法国传教士所摄清末大名府东城门楼

三月十日,大名知县苗玉珂具呈报元城县境内总教堂被毁并办理“刀匪”教案前后情形。

十一日,将王连三、苗玉珂、王锦阳革职,永不叙用。大名、顺德、广平所属荒歉,准于山东德州存储应解通仓漕米内拨粟米五万石,以惠灾民。

十二日,以何永盛为大名镇总兵。

四月六日,蠲缓元城、大名被灾村庄粮租。五月八日,又缓征被灾地方钱粮杂课有差。

春,《辛丑条约》签定后,议定赔款:凡立拳坛各村,勒令按户出资。凡从前拆毁教堂,各州县一律从地粮中加征赔偿。直隶天主教案中大名府承担大赔款十万五千九百七十五两,赔偿教堂、教大名东城门楼远眺天主教堂区民、传教士之地方赔款中,大名府承担赔款白银六万三千两,由元城、大名两县摊派,为教士建造房屋。另,大名县赔款京钱二万七千六百吊(王振声《庚子畿疆教案赔款记》载大名县天主教案赔京钱七千五百七十一吊。),元城县赔款京钱八千零十八吊,皆由地方摊派,两县设局催缴,有贫民交款后破产者。因“直隶各州县赔恤过巨,责令民间摊还,力实难支,”民不堪命,大名府群起反对加征,大名县士绅聚集旧魏县治关帝庙商讨事宜,大名知县苗玉珂约定前往议事。义和团民以抗捐为名,令士绅反清,抵制赔款,士绅急忙散会四散而去,常鸣泰未来及走脱,被逼书写反清揭帖数张后,伺机逃走。苗玉珂中途闻知,急返大名城,前脚入城,百余义和团已尾追至北关,苗玉珂侥幸脱险,调集清军,将为首吴代海等九人擒获斩首。

自春及夏,旱情继续。夏,虫生,食禾几尽。贫民无计谋生,岌岌不可终日,大名、顺德、广平三府灾情最重,民万不能堪。秋,利用“联庄会”,吸收义和团余众和部分溃勇,爆发“抗洋捐”、“反赔款”斗争,声势较大。

天主教会根据庚子赔款条约,利用大名道所赔天主教会损失款三十万两白银,在大名府城东街路北、满州街南路东购买民宅十三处,并在城东北(今大名中学所在地)购置田地,建窑场,烧砖瓦,建楼房数栋、瓦房一百一十间。大名中学钟楼教堂

秋,因查明大名府传教士系避乱出城,并非大名、元城两县知县所为,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改大名知县苗玉珂、元城知县王锦阳为革职留任。七月七日,王锦阳由各国惩办中国官员名单内撤销。

八月三日,将大名镇总兵王连三、元城县知县王锦阳革职,永不叙用。大名知县苗玉珂改为革职留任。

十一月十三日,光绪、慈禧返京,在邯郸行宫召见大名镇总兵方国俊、大顺广道庞鸿书。

是年,被水。罢停河运,沿河便利漕运设施废。

大名道庞鸿书提倡成立法文学校,始规模甚小,后始建楼房,颇具规模。毕业生多在铁路、邮政局就业。

一九零二年壬寅清光绪二十八年

正月二十四日,广宗县武举景廷宾率众反抗庚子赔款,正定、大名二镇清军前往剿灭,因全部是乡民,不敢轻易镇压。

是月,袁世凯派王士珍、王英楷赴正定、大名、冀州选募壮丁六千,集中保定编练,次年七月编成北洋常备军左镇,王士珍任翼长。

三月二十九日,法国传教士罗泽傅在大名府城闻听景廷宾、赵三多举义,匆忙赶往张家庄教堂,行至威县城北大刘庄和苏庄之间被永平团勇杀害。

四月十日,大雨雹,麦多损。

二十八日,管带大名练军参将马振武驻防广宗县,严防景廷宾,而景廷宾悄然出境,在钜鹿啸聚。因马振武毫无觉察,又不跟踪捉捕扑灭,被革职,永不叙用。

是月,英国工程师柯端等人出大名县入河南境,翻译陶云鹏被河南护勇洋枪误伤。

八月,在大顺广道衙署西苗圃内成立电报局,归交通部直辖,定为二等一级电报。

大名府设筹款分局,征收烟酒税。

九月十五日,大名二等邮局设立,在大名府城道前街赁房办公,为甲类汇兑局,后改为特种。初始只在局内接收邮件,后在城内、村镇设立信箱和代办点,并开通省际邮递。

十月二十九日,蠲缓大名县被灾地方粮租杂课。

是年,马毓藻任元城知县。

天主教在大名府城内创办教区公学,校长为法籍神父,后改为益大小学。

美国福音会在大名城东南今老堤头村购买民田约三百五十亩,建教堂、住宅、教师等房屋三百余间,名“福音村”,俗称“美国园”。福音会总会在大名,下设大名、成安、威县、永年、肥乡、曲周、广平、邯郸、魏镇九个分会。

一九零三年癸卯清光绪二十九年

七月三日,因法国传教士范迪吉请求,准许李鸿章奏请开复大名知县苗玉珂,之前,元城县知县王锦阳早已开复。

七月,庞鸿书升任湖南按察使,十九日,文冲任大顺广道。

八月九日晚五时,自东北方向风起云涌,雷电交作,霎时间冰雹从天而降,形状如核桃、大枣,约十分钟后,平地冰雹积有两寸深,树叶打落大半,果实全落,庄稼损伤严重,途中行人无法躲避,头部、手部被击破不少。大名府西南冰雹更深,次日午后,背阴之处尚未消融尽净。二十一日夜间,忽然再次迅雷霹雳、风雨交加,如枣、梨状冰雹从天而降,顷刻之间,地上已积一寸有余。

九月十四日,令各省设立大学堂,各府、直隶州设立中学堂,各州县设立小学堂。大名府知府陶式鉴、监督崔炳炎改天雄书院为大名府官立中学堂,学制五年,无初高之分,学生为备考童生和已考入书院之生员,学习文言文。大名知县苗玉珂改广晋书院为大名县官立高等小学堂。

十月二十九日,蠲缓元城、大名被灾歉收村庄粮租。

十二月四日,袁世凯奏请将因教案受处分之前大名镇总兵王连三开复原官,命外务部查核具奏。又奏已革大名练军参将马振武擒获郝振邦有功,命开复原官。

清末变法,大名府人多争附新说,顽固不化亦有之。是年,大顺广道利用道月课钱孳生利息,在大名府城内创立蒙学十五所,招求宿儒十五名,专授经史,意在保存旧学。蒙学监督为大名教谕李瀛。

一九零四年甲辰清光绪三十年

五月二十三日,元城县教谕张鸿辰因性喜揽事,招致非议,予以革职。

六月中旬,蝗生,三四日间五谷叶尽,蝗滚成团,行人至郊外,几无立足之地。

八月二十日,因大名、顺德、彰德等府及山东东阿县一带均有会徒,啸聚多人,散布谣言,以仇教为名煽惑生事。令地方官严查惩办,并认真保护各处教堂、教民财产,不得疏忽大意。

大名、元城两县参加同盟会者多为新学学生,裴摆渡村人裴朝俊为同盟会北方早期会员之一,被称为大名府剪辫子第一人。

是年,创办警察局。大名县警察局在大名府城道前街路北,赁民房办公。元城县警察局在北街,巡官住元城县学训导旧署。大名县乡警察局在道前街路南。 

杨植、严以盛先后任大名知县。严以盛在任创办新政,按地筹款,民众负担轻于它县。时有“得此县令,均为有造化”之赞誉。

时局不靖,大名镇派兵一哨(一百人)赴曲周县驻防,此为曲周县客兵驻县之始。

一九零五年乙巳清光绪三十一年

二月,风红如火。

三月十七日,调漳州镇总兵洪永安为大名镇总兵官。

七月,雨雹,禾稼尽损,免大名、元城钱粮。

王照在北京开办“官话字母第一号义塾”,推广官话字母,十月二十五日,大名知县严以盛因县内“士民十人之中有力阅读、能通文意者不过一二人,农工商贾中人识字绝少,”于是“购阅拼音官话画报,喜其教法容易,口授旬日即能读拼音之书。”又“适有县丞李廼庚,谙习拼音,兼通笔算,愿尽义务教授于人。”于是在阅报公所内创办官话拼音学堂,兼教浅显笔算,第一期共三十五人分两班,学堂为第一班,巡警为第二班,十一月十日毕业。第二期风气渐开,报名渐多。因拼音有助于开通智力,因此,请袁世凯广为设立拼音学堂。十二月十四日,袁世凯应允。

十一月四日,因未得雨雪,蠲缓元城县被灾地方粮租。

是年,献县教区将大名设为总本堂,法籍雍居敬为首任本堂神甫。

元城知县马玉藻将贵乡书院改为元城县官立高等小学堂。

一九零六年丙午清光绪三十二年

二月十四日,以大名镇总兵洪永安为福建提督。十五日,以直隶候补道王英楷为大名镇总兵官。

四月,奉天镶蓝旗锡龄阿任大名知府,有干才,与保定知府凌福彭、河间知府齐耀琳、宣化知府王守堃号称“直隶四守”。在任严禁吸食鸦片、赌博,微行查访,道署轿夫窝赌取利,查实后枷号示众。时有劣绅数人,合资包办大名、顺德、广平三府骡马税,锡龄阿恶其钻营牟利,假官害民,力驳终其议。

闰四月十七日,因训练陆军第二镇有效,赏正黄旗蒙古副都统王士珍、大名镇总兵王英楷、通永镇总兵吴凤岭头品顶戴。

夏,雨雹。有大如鸡蛋者,自西北德政村至东南之大康庄,平地厚几尺许,长四十里,宽十五里,禾稼尽损。

七月,任廷荃、桂孔硕、李权衡、杨谟、连秉道五人被选拔入北洋师范学堂学习,授课知识均为新学。桂孔硕青年时期留影

桂孔硕(1877——1963),字彦生、又彦卿,大名县大街乡大桂村人。北洋师范理化专科毕业,授文林郎。以教育救国为已任,应聘为大名府师范学堂教师,历任大名县立第一高小教师、省立十一中学教员、县教育科长、教育局长、大名县简易师范学校校长等职。1937年,日军侵占大名,辞职回乡,嗣后到连庄抗日小学任教。建国后,在本村当民校教师。后因年高,在家闲居。享年86岁。

李权衡(1884——1961),字仲平,大名县大名镇岳庄村人,后移住大名城西街。北洋师范毕业后,回大名任教,后任大名督学、民众教育馆长。提倡妇女放足,任天足会会长。他是国民党员,曾任广宗县县长。日军侵占大名后,他任日伪政府县长。1961年病故于大名。

贾平西教思碑十一月一日,传旨嘉奖大名县知县杨鸿仪(不久避讳改名鸿业)。

是年,曹荫泓任大名知县。

开辟昼夜兼程济南府至大名府步班邮路,自济南经长清、茌平、博平、聊城至大名。

长垣县贾家庄贾云路来大名府访友,始将佛汉拳传入大名,此后,佛汉拳在大名得以发扬光大。佛汉拳是大名特有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贾云路,字平西,法号光明。佛汉拳源于少林,本无拳谱,贾云路嫡传弟子齐可权于一九三五年将佛汉拳编集成拳谱《少林集秘传》三卷,使得佛汉拳完整传世。

据《中国降水资料》载:自本年始至一九三二年,外国传教士在大名府天主教堂设立雨量站开始观测雨量。

一九零七年丁未清光绪三十三年

十月五日,以大名镇总兵王英楷为正白旗蒙古副都统。六日,以记名总兵李进才为大名镇总兵官。

十二月,大名府官立中学堂首批学生毕业,共十人。

是年,开新学,书院废,初创劝学所。元城县劝学所在大名府城西街路北,大名县劝学所在旧贡院前院。各所均设劝学总董一人,劝学员数人。

李绮青任大名知县。

外国传教士在大名府天主教堂设立气象观测站点进行气象观测,持续至一九二八年。

直隶省视学张良弼视察大名县学务。其报告称:高等小学堂房间仍书院旧式,后院西偏新建食堂五间,寝室十间,但污秽难堪。学堂岁入五千余吊,但冗费颇多。城内有初等小学二所,人数甚少,一是整顿无人,二是道署设立义塾十五所,每所学生二十名上下,教师用旧儒,师范毕业生不许充当,并专派教官一人,随时稽查,各学界中人不敢过问。

一九零八年戊申 清光绪三十四年 

四月,大名一带荒歉,前往山西归绥一带开挖垦荒渠者甚多。

八月,大名县成立教育会,大名县知县张祖厚任会长,副会长为徐彤云,地址在旧贡院,入会者六十人。教育会选举正副会长及评议员,研究兴学一切事宜,会费由入会者均摊。

十一月二十五日,蠲缓大名县被灾地方钱粮,减免差徭有差。

是月,元城县成立教育会,会长呼九泽,副会长姬诒,地址在元城县文庙明伦堂内,入会者九十人,会费由入会者均摊。

冬,大雪。平地深几尺,二麦春多死。

是年,张祖厚任大名知县。

大名、元城两县设立自治研究所。

光绪年间,沙河大中和辫庄通过烟台买办同日本签订出口草帽议,并在当地开办首家辫庄,后在河南商丘、鲁邑、安徽亳县、直隶省兴济、大名府辛庄、山东平度、昌邑等地设立分庄,年出口均万箱以上。

一九零九年己酉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元年

元旦,大雪。平地尺许。

夏,大蝗。

十一月二日,蠲缓大名县被虫村庄钱粮租赋及杂课有差。

十二月九日,英国公使朱尔典请撤销大名县禁售福公司煤斤之令。

是月,任廷荃、李权衡、桂孔硕、杨谟、连秉道自北洋师范学堂专修科毕业,领取文凭,授文林郎,此为大名县首批高等新式教育毕业生。

是年,成立大名县宣讲阅报所,在道前街关帝庙办公,所长一人,讲员二人,夫役一人,经费由城隍庙出车马费和县学学田出。

在大名道署成立法政研究所。

郭隆真金滩镇创建元城县第一女子小学堂。

山东滕县人高熙哲任大名知府,上任不携家眷,仅带一老仆,常赴中学、师范两校讲论经史。盐商月有供盐,前任皆折价而受,因旧例难除,分给中学、师范两校,丝毫不沾染。署中无车马,仅一驴,人称廉吏。

杨鸿业、桂麟、周祖训先后任大名知县。马毓藻回任元城知县。

在大名府贡院成立大名府初级师范学校,有教师五名,学生四十八名。又设立简易师范学校,教员五名,学生四十六名。

一九一零年庚戌清宣统二年

春,马毓藻率农会,在护城河边种植杨柳数百株,自东门石桥迤俪向北,至西门石桥北。

五月三日,革除大名厘局一五外销款项,以后造报,不得再有此等名目。

云南蒙自人周子荫任大名县知县。改旧历三、八放假为每日办公,准许百姓拦轿诉讼,并在县公署前书写“但有一刻闲,便是负尔百姓;若无十分屈,且莫入此公门”。寻因供给一事触怒大名府知府李映庚,两相诘告,同时罢免。七月七日,闵荷生继任大名知府。因岁时慌乱,创立团防局,严防盗匪。

四维中学毕业生合影九月,大名县商会成立,选举正、副会长各一人,会董三十人,办理商家一切事宜,在关帝庙内办公。

大名县、元城县议事会成立,设正副会长各一人,会员十六人,办理县内一切事宜,参事会附设其中,执行县内一切事宜,会长由县知事兼任。大名县议事会地点在城内普照寺,元城县议事会初在北街路东左营署内,后清理官产,将左营变卖,迁移他处。

十月二十日,蠲缓元城、大名、南乐、东明、长垣五县被灾村庄粮租有差。

是年,叶树勋、章承绩、张汝震先后任元城知县。

成立大名县、元城县市政会,办理路政、路灯等事宜。又成立农会,每县会长一人,副会长兼文牍一人,书记、庶务各一人,技术员一人。

颁发《改良私塾章程》之后,大名、元城两县私塾逐步改为初等小学堂或高等小学堂。

大名府官立中学堂修筑大礼堂一所、讲堂大楼九间、寝室四十间。

一九一一年辛亥清宣统三年

四月,大名县、元城县议事会取消。

五月十日,法国人于普泽任大名耶稣会院院长。大名耶稣会院设立于一八六六年。于普泽任期为一九一一年五月十日至一九一六年二月十七日;一九一六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一九二四年六月二十五日,法国人雍居敬任院长;一九二四年六月二十五日至一九三六年,方济民任院长。

大名中学堂监督任廷荃、监学王汝庚、教员杨谟,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武经笥、监学曹树鉴、教员黄瑞亭、桂孔硕、连秉道、范鉴古,大名县劝学总董徐朴、高等小学堂堂长连仲元、教员王振孟、常金剑、王青芝、康锡蕃、李权衡,大名乡劝学总董李建章、教育会长史德成,元城县劝学总董王宅西、高小学堂堂长阎继善、教员郭济川、傅廷献、教育会正会长解麟玉、副会长宋尹东,东明县劝学总董范鸿图、书记苏文振,倡议成立大名府教育会,六月十八日,邀集大名府学界职教各员借濮阳高小学堂开会组织,经投票选举,王汝庚为会长,徐朴、连秉道为副会长,评议员、调查员各八人。教育会地址在大名府初级师范学校西院,经费由会员每人每年捐银洋四元。

七月,大风拔木偃禾。

八月十日,裁直隶督标、提标,裁通永、天津、正定、大名、宣化各镇将领七百一十员、马步守兵六千六百八十名,提督依旧,余悉裁撤。大名镇总兵官李进才裁缺后仍令统带淮练各防营,在旧驻处所督理操防事宜。裁撤之大名镇左营游击署拨归元城县为城议董事会办事处。

九月二日,顺天府属夏秋之交连遭大雨,继以扬风,秋末晚谷全部折倒,灾情甚重,民食维艰。分赴河南、奉天、山东三省及大名府一带采办杂粮,减价出粜。

除夕,大雪。

是年,山东土匪李四考入南乐县南,西渡卫河,经大名县入清丰县,沿途劫掠。

清末,大名府官绅合股集资巨款在宏济桥创立工厂,此为大名有近代工业之先河。然经理择人不当,一二年间数万资本尽付流水。

清末,河南开封、怀庆,山西泽州、陆安,河北大名府及山东沿黄地区草帽辫、蚕丝、花生等出口土产品和进口工业品大都由济南黄河泺口码头转运。

清朝时期大名府每隔十三点八年发生一次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