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史话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大名史话 >> 明朝时期的京师大名府(1368年——1644年)

明朝时期的京师大名府(1368年——1644年)(7)

发表日期:2011-8-24 15:05:17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一六二八年戊辰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元年

十一月三日,吏部会推阁员,以吏部左侍郎成基命为内阁首辅,不用。

是年,刘昌任元城知县。

一六二九年己巳明崇祯二年

九月三日,成基命以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

十一月三日,会推阁员,成基命等七人进。八日,以成基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预机务,力举袁崇焕抗击后金。崇祯中后金反间计,下蓟辽总督袁崇焕于锦衣卫狱。成基命不顾七十余高龄自辰(七时至九时)至酉(十七时至十九时),长跪请再三慎重,崇祯终不省。

北京戒严,大名知府卢象升募万人入卫。

是年,漳河漫淹大名县沿河村庄,高埠村庄又多缺雨。

一六三零年庚午明崇祯三年

三月,黑气昼暝,逾夜乃息。成基命进为首辅,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时内外交困,成基命以一身系天下安危,劬劳不遑宁处。

五月,大风雹。

六月十三日,命礼部尚书温体仁、吴宗达并兼东阁大学士,与辅臣成基命等人入阁办事。

九月,成基命遭阉党温体仁、周延儒排挤,称病归。

是年,张先春任大名知县,孙晋任元城知县。

大名知府卢象升严明有大略,事无留滞,吏民帖然,无敢奸其治者,吏治称最。进右参政兼大名兵备道,为防满洲军来犯,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严明军纪,加强练兵,军容大振,号“天雄军”。

一六三一年辛未明崇祯四年 

夏,大霖雨,四旬乃止。

冬,大雪,四旬乃止。

是年,李自成义军逼近大名府境,卢象升严檄州县,缮城治具。义军明趋大名府城,而暗中分兵攻滑县,卢象升侦知,戒守城士勿动,选精骑潜伏草莽,大败义军,斩首数千。

一六三二年壬申明崇祯五年

万世显任元城知县。开干河支河,自大名县东北下流入元城县,今淹没。

万家堤人霍从义首捐五百余两银子,创建万家堤南凤凰桥,以便民通行,大名知府崔源之为之碑记。

一六三三年癸酉明崇祯六年

六月,河水泛滥,淹没田舍,秋禾尽毁。

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夜,雷电雨雹。

是年,黄图升任大名知县。

一六三四年甲戌明崇祯七年

朱廷焕任大名兵备道。

大名府奉文起运天津米豆,按例官府须发给运夫脚价,开州承办人员却私派里甲小车二千余辆。

义军攻破房县县城,元城人黄从贵时任房县知县,大骂不屈被杀。清赐谥“节愍”。

一六三五年乙亥明崇祯八年

王家楫任元城知县。

遣大名府知府崔源之谕祭刘默并其妻赵氏。

一六三六年丙子明崇祯九年

旱。熊正南任大名知县,罗壁任元城知县。

遣整饬大名等处兵备阎梦夔谕祭成基命并其妻孟氏、钱氏。

遣大名府知府高凤翔谕祭成基命。

遣整饬大名等处兵备姚孙渠谕祭成基命并其妻孟氏、钱氏。

一六三七年丁丑明崇祯十年

三月十八日,元城人樊吉人中进士,三甲第一百四十三名。出任滋阳知县,累迁山东兵备佥事。

秋,旱,子蝗为灾。

一六三八年戊寅明崇祯十一年

六月,大旱,大蝗飞扬蔽日,食禾殆尽。大名府、广平府、东昌府灾情尤甚。

十二月,满洲兵南下,攻掠永年、鸡泽、邱县、馆陶、曲周等县,由临清分兵四股,其一股奔大名府城,后被调回攻濮州、兖州等地。

是年,阴鸣鹤任大名知县,许颖任元城知县。

一六三九年己卯明崇祯十二年

正月十七日,满洲兵攻陷莘县,兵锋逼近元城县境。攻掠馆陶、冠县、阳谷等地,三月出关,掠直隶、山东四十余万人。

四月,大旱。六月,大蝗,飞扬散落,未几蝻子复生,伤稼殆尽。秋禾无收,大饥,人相食,疫行。加征“练饷”,与“辽饷”、“剿饷”并为明末“三饷”,致使民不聊生。

大名人夏道一,字元真,八月举人。夏道一性情高介,两试不第。入清后,绝意仕途,躬耕田野,不入城市。以丝线换柴米,不谈价值,得钱币辄放入袖中。短衣行歌,旁若无人。以寸许纸片作诗文,有人见,即投入水火。令儿子不得读书,砍柴耕田而已。

是年,大名兵备道分设顺广兵备道,辖顺德府、广平府所属十四县。

一六四零年庚辰明崇祯十三年

兵部调查大名府备战情形。三月六日,大名道兵备佥事吴鼎呈送分辖广平府四县、大名府所属备战情形。广平府所属广平、成安与大名府所属浚县、滑县、魏县、南乐、长垣、元城为上等,内黄、清丰、大名为下等。大名府砖城一座,周围八里七十八步,高三丈六尺,垛口二千七百二十七个,城池年久冲毁,知府易震吉修城俊池每垛置造悬帘灯笼各一件。中军练备黄略、千总崔士昌等操练健兵五百名。仓贮粮一万二千八百二十三石、草四万四千二百八十九束储新旧大炮一百二十位、火药二万四千二百斤、三眼神枪等炮一千三百四十杆、万人敌五千个、轰雷火罐六千一百个、铅子并铅七千一百九十斤、刀斧长枪等项共九百四十余件闷棍四百余根。元城县附郭,照垛修置箭帘、滚木、灰瓶、轰雷、火炮、擂石,城外添掘品坑二万五千个,练总吴弦操练兵丁五百名。仓谷四千九百六十七石、黑豆四百石、草九千束,储新旧大炮一百五十二位、三眼神枪等炮二百一十杆、火药一千五百斤、铅子六百斤、火罐二千个、长枪钩斧等件共一百四十二件、闷棍三百根、石灰一万斤、灯油二百斤。大名县土城一座周围四里、高二丈二尺修城俊池为下等,练总张士伊教练无法,率新兵五百名,衣装不整。仓豆六十石、草五千束、储居下等。大炮五十一位三眼神枪等炮二百零四杆、火药七百斤万人敌三百具、长枪刀斧一百三十五件闷棍三百根、铁子铅子共一千六百个。

三月十五日,元城人陈达情中进士,三甲第二十名。

是月,雨土。大疫,瘟疫传染,人死八九。

四月,大名旱,麦尽枯。

五月,蝗,民大饥。时斗粟值一千四百钱,鬻妻卖子者相属,剥树皮,吃草籽,甚至父食子,夫食妻,天灾人害莫甚如此。年荒盗起。

八月,陨霜。大名府境内大乱,饥民数万,东至濮州,西至滑浚,北至大名、内黄,南至黄河,处处蜂起,村舍灰烬。十月,大名府添设一参将,由土国宝来任,在开州立营练兵弹压。

十一月五日,因袁时中率万余人攻掠州县,明军陆续发兵六千追剿。袁时中“不杀人,不掠妇女,亦群盗中之一奇也。”

二十七日,保定巡抚御史张论称,大名府年荒盗起,捕河通判有捕盗之责,应仍驻府致力捕盗,元城县主簿、县尉、巡检可裁。

是月,元城县民渠米玉纠众杀朝城县西北饥民数千,焚毁西关、北关。

是年,寇变,元城县西付集、付通固、杏现、户村、北杨村五地方民众情急逃奔大名府城,为龙王庙卫河水所阻,多沦入贼寇或溺死。

一六四一年辛巳明崇祯十四年

春,大旱,五月方有雨。蝗蝻食麦尽,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时饥馑错置,饥民以野菜树皮充饥,斗米逾千钱,饥民互相杀食,四境义军、土寇蜂起,道路不通。为防与李自成联络,大名府明军残酷清剿“叛民”,虽“擒斩颇多”,明军伤亡亦不少。

二月十一日,保定总督上呈大名府地方“剿贼”情形,具见明军“剿贼”用命有功及伤亡情况。

六月十五日,大名道副使魏公韩呈去年冬季大名府地方“剿贼”情形:魏县泊口地方土寇常来大名县剽掠,大名知县张奎壁将匪首彭捷招安后复叛。因明军追杀,彭捷召集开州孟河集各处土寇,抢掠大名、内黄,擒彭捷等一百三十余名,杀死六百余名。元城、大名交界处赵家湛、冢北、小章有土寇三百余人,头目钟书、梁奎,昼夜抢掠,魏公韩分发大名府中军窦胄功同大名道中军王元侑、魏镐等领兵前往,斩钟书、梁奎等一百六十七人,活捉七人,投河自杀五六十人。

九月十九日,山东莘县、冠县土寇进入元城县地方。二十日,明军发马步兵一千前往小滩镇相机进剿,生擒头目程咬金等十二名,斩获无数。

一六四二年壬午明崇祯十五年

秋,元城县稔。

十一月十七日,招考选官,面问军事,即授官职,时敏、刘永茂、傅振铎、龚鼎孳、曹良直、周而淳俱为兵科给事中,即刻前往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四府料理城守,坚壁清野。

闰十一月十九日,大名府属城守兵科给事中傅振铎陈地方情形并开州等州县缺官,命吏部将缺官补全。

二十五日,满洲兵自临清拔营,兵分五路,其中巢丕昌部趋馆陶。二十六日,攻馆陶不下,死于炮下二百七十余人,俘虏十七人,遂移营小滩镇,直奔大名府城。

二十七日,满洲兵三千余骑至大名府城关,明军于城上静守设伏。夜,满洲兵攻城,城上发炮击退,因城坚难克,引兵渡河南下。

二十八日,满洲兵攻南乐县。哨骑四出,一至肥乡,被村民所杀;一至广平,被乡兵夺取马匹;一至成安,见野无所掠远去。

二十九日,满洲兵攻陷清丰县,放出哨骑至邯郸,奸细被擒,其他远走。遂与东昌府满洲兵南下曹濮一带。

十二月八日,满洲兵破兖州城,山东兵备佥事元城人樊吉人自刎死。清赐谥“烈愍”。

是年,张廷任元城知县。

满洲兵破赵州城,赵州学正元城人陈广心,衣冠危坐,凛然赴难。

一六四三年 癸未明崇祯十六年

正月六日,山东总兵刘泽清塘报:大名之满洲兵俱入曹濮一带。

二月十九日,满洲兵侦知大名府城空虚,自山东阳谷县围攻大名府城、南乐县城。大名府城本营兵马上城自卫,东北角楼至西门为信地(军队驻扎和管辖地区)。

二十日黎明,满洲兵数千自东而西,绕城一周至东角楼,追散难民,大名防守真定标右营、大名知县、乡宦成克巩等人亲自上敌台持弓箭备战。守备张龙连击两炮,满洲兵绕至北门闯关,大名知县阴鸣鹤指挥炮手放炮击退。数百骑兵在城西北角砍杀难民,欲下马过护城河,城上发炮击中一头目。至西门,被大名府通判杨某放炮击退。绕至南门,又被放炮击退。绕至东门,元城知县张延埋伏炮手,打伤数骑。在东北角,再次被大名道兵备朱廷焕发炮击退。退却扎营,绑缚云梯二十四架,于三更时分,千余满洲兵攻大名府城东北角,城上发炮,击毙无数,百总杨登龙下城夺取云梯四架、马一匹、弓箭四十五支,满洲兵远退。

二十一日,因大名府城炮火猛烈,守备严密,满洲兵尽数移营西北,至魏县双井,又上广平,大掠魏县、成安、广平、永年、肥乡等县北上。满洲兵入关掠民众达三十余万人,均安置于沈阳。

三月十三日,明军塘报,满洲军在内丘柏乡扎营,一股上大名府,一股上广平府。

五月二十九日,兵部塘报地方虏情,满洲军分股肆掠大名府属十一州县,独清丰县失守,余皆无事。

九月二十日,大名县人成克巩中进士,三甲第六十七名;元城县人杜芳三甲第三百零三名。

成克巩(1608——1691),字子固,号青坛,清史学家,书法家,出身官宦世家,明大学士成基命第三子。幼年聪颖,八岁能辩塾师解语误,十三岁受教左光斗。清初授国史院检讨,曾典试江南,主持武会试,所得皆一时名士。历任吏部尚书,内秘书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少傅兼内国史院大学士,为四辅臣佐政,与巴额同为首揆,各种大型典礼文章,尽出其手。顺治称其“太平宰相”。历充《太宗实录》、《太祖太宗圣训》总裁。三年以病归家。晚年于宅院中修筑耄学台,日读书其中,著有《清慎堂集》十二卷等,《伦史》编入四库全书。

杜芳,字月湖,聪颖好学,试恩贡,为左光斗拔取。顺治初,改翰林院庶吉士,清太傅魏裔介出其门。告假归省母亲,卒于舟中。著有《经书注解》、《菊有斋集》。

秋,蝻生,旋有黑虫状如蜂,食蝻殆尽。

十一月十六日,兵部视察大名府河防及大名府属城守乡兵事宜。

是年,张斌任大名知县。

一六四四年甲申明崇祯十七年

元旦,日无光。

李自成义军逼近大名府城时,大名兵备副使朱廷焕严加警戒。二月十五日,刘芳亮(府志、县志作刘芳谅)招降朱廷焕,在大名府城西段村,朱廷焕命大名兵备道中军官常光召撕碎招降书,打毁招降牌。

二十日,命太监监制各镇:高起潜监制宁前,卢维宁监制通津、临德,方正化监制真定、保定,杜勋监制宣府,王梦洵监制顺德、彰德,阎思印监制大名、广平,牛文炳监制卫辉、怀庆,杨茂林监制大同,李宗化监制蓟镇中协,张泽民监制蓟镇西协。

三月四日,刘芳亮义军抵近大名府城,城内民哗变,朱廷焕率全城官绅西迎十里。刘芳亮入住成克延府第,责问朱廷焕前倨后恭打毁招降牌一事,朱廷焕无言应对。大名府百姓控诉朱廷焕贪残,自崇祯十一年至十六年,朝廷豁免钱粮,密藏圣旨不宣,反令州县催收,悉入私囊。百姓饥饿难耐,逃荒路上死者累累,无奈之下,挺而走险。查实后,六日,将朱廷焕绑缚大木上射死,并悬首示众,其全家投井而死。抄其家,银近万两,珠宝珍玩不计其数。

刘芳亮、陈永福、马宁、熊正官、王国功、李日泽占领大名府后,署置官吏,以张景辰为防御使,李烨然为大名府知府,宗洪翼为大名府同知,陈王纪为理刑,乔廷秀为元城知县,吕乾炀为大名知县。武将马宁、熊正官、王国功,李日泽统兵镇守大名府城。义军纪律严明,秋毫不犯,一人因逼奸元城县候瑛妻郑氏,郑氏不从自杀。候瑛哭告军营,调查属实,即将此人斩首示众。

十九日,李自成攻占北京。明命右佥都御史方孔炤督大名、广平二监司阻击李自成义军,诏刚下而北京失陷,方孔炤南奔。

二十四日,大顺政权在北直隶诸要地皆派果毅将等分驻,所任地方官均执行追赃助饷政策。大名府以降诚大名府通判何学孔为向导,拘拿故明官绅追赃助饷,以官职大小定银数多寡,官绅斯文扫地,惨不可言。成克巩避乱乡里,险为蟊贼所害。

五月十二日,义军撤离大名府,空城无守,成克延集合乡民守城防御,搜捕杀害义军三十余人。土寇占据清丰、魏县,成克延率众围剿,二县得以保全。时畿南未定,保定、大名、真定间溃兵扰境,土匪群起,焚掠害民。某大家有女,貌美远近闻名,匪首率众围城,扬言不送女即屠城。城内人心惶惶,有妓女西秀貌似大家女,西秀挺身而出,言:“舍身而全一城生命,虽齑粉何辞!”盛妆前往,说服匪首,纳以妇礼离去,围解。大名人刘六德作《西秀词》褒奖之。

明末,书法家董其昌与李养正(今西魏庄乡韩道村人)交好。董其昌书法始宗米芾,后自成一体,其画集合宋元画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藏家以能得到片语只字为重。曾在李养正家小住,所下之塌为“白玉栏”,乘兴书写,较凭几临池书写更是飘逸绝伦。

明朝时期大名每隔九点三年发生一次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