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六五年乙酉金大定五年宋乾道元年
正月,因宋金“隆兴和议”既定,金裁军十一万,于河北东路、西路、大名府等九路选六万兵留戍,其余全罢。宋金议和后,双方逢吉必互赠礼物,河北丝织品为其一。河北号“绫绢州”,时金廷在真定、大名、河间设绫锦院专“掌织造常课匹缎之事”。
五月二十五日,减大名府戍兵。
一一六六年丙戌金大定六年宋乾道二年
滑州割隶大名府,大名府内黄县割隶滑州。
一一六八年戊子金大定八年宋乾道四年
六月,黄河决李固渡。《黄河变迁史》考证:黄河自李固渡决口后,溜势南移,主流由口门向东南经东明、定陶、曹县、单县直下徐州入淮。时黄河北流故道未断,另一股仍循北流故道流向大名、冀、乾宁军。
一一六九年己丑金大定九年宋乾道五年
三月二十五日,因大名路诸猛安户艰食,发廪减价粜粮。
四月七日,遣翰林修撰蒲察兀虎、监察御史完颜鹘沙分诣河北西路、大名、河南、山东等路劝猛安谋克务农。
一一七一年辛卯金大定十一年宋乾道七年
十二月,大名府僧人苑智义向同寺僧人李智究言,莲花经中记载五濁恶世佛出魏(大名府别称)地,李智究法名正应经文。李智究信其言,游历大名府、东平府等地,假托超化,组织民众,密谋反金。
一一七二年壬辰金大定十二年宋乾道八年
正月,因河北旱,民大饥,流民相枕于道,二十七日,免征去年租税,开仓赈恤。
四月二十七日,大名府尹荆王宗文因赃罪夺爵,降授德州防御使,同知裴满子宁及大名少尹杨伯仁、判官谢奴因不能匡正解职。宗文,宗望之子,本名胡刺。强夺猛安谋克良马,或换以驽马,取民物不给其价,常占役弓手四十余人,诡取税草十六万束,攫取钱一万九千余贯。因此夺爵。
杨伯仁在大名少尹任上时,城中豪民横行无忌,不能制,民深受其害,杨伯仁穷治党羽,四境安然。
一一七三年癸巳金大定十三年宋乾道九年
大名府僧人李智究率众拟于十二月十七日反金,袭取东平诸州府。九月二十一日,因阳谷、东平生变,失败被杀被擒四百五十余人。
是年,民间税租甚重,金虽蠲免过半,但官吏仍旧征取,令所在揭榜谕之。
一一七六年丙申金大定十六年宋淳熙三年
金大定中,石抹卞(本名阿鲁古列)为大名知府,时多盗,而城郭残破,修葺大名府城后,盗贼不得发。
一一七七年丁酉金大定十七年宋淳熙四年
正月,大名府路饥。
一一七八年戊戌金大定十八年宋淳熙五年
三月十五日,禁民间不得创兴寺观。时王重阳所创全真教在河北发展迅猛,《金史》载:全真教“南至淮,北至朔漠,西向秦,东向海,山林城市,庐舍相望,什百为偶,甲乙授受,牢不可破”。
一一七九年己亥金大定十九年宋淳熙六年
八月十三日,新钱未行,以宋大观钱当五用。
是年,按出虎等八猛安自河南徙置大名府、东平府境。金定猛安谋克户,每谋克户不过三百,七谋克至十谋克置一猛安。
一一八零年庚子 金大定二十年宋淳熙七年
二月,时民间以宋大观钱八十为陌,谓之“短钱”,官用足陌,谓之“长钱”。大名府男子斡鲁补者上书,谓官私所用钱皆当以八十为陌,遂为定制。
十月,诏徙遥落河、移马河两猛安于大名、东平等路安置。
一一八一年辛丑金大定二十一年宋淳熙八年
正月五日,金世宗闻知山东、大名等路猛安谋克民骄纵奢侈,多不事耕稼,尽令汉人佃种,取租而已。金阅实户数,计口授地,令自耕,地有余而力不赡者,方许佃于人,仍禁其农时饮酒。
三月,遣大兴尹完颜迪古速迁河北遥落河和移马河两契丹猛安于大名、东平两地。
八月,大名府、济州因刷梁山泺官地,或有民地被刷者。令有凭据者,仍付本人。
一一八三年癸卯金大定二十三年宋淳熙十年
八月十三日,大名府猛安人马和尚谋反,伏诛。
一一八四年甲辰金大定二十四年宋淳熙十一年
冬,元城县安贤镇西南马陵,平日无风云,忽由空中堕落七八头鱼,不知从何而来。
一一八五年乙巳金大定二十五年 宋淳熙十二年
金置山东、沧州、宝坻、莒、解等七盐司,山东、沧州等九盐场,行盐于山东、河北、大名、河南等。
一一八六年丙午金大定二十六年 宋淳熙十三年
八月,黄河决卫州,坏其城,泛滥大名府。
十月,金世宗闻黄河水泛溢,民罹其害,资产皆空。复遣官推排被灾路物力,惊扰避难灾民。
一一八七年丁未金大定二十七年 宋淳熙十四年
六月八日,金免中都、河北等路被河决水灾军民租税。
一一八八年戊申金大定二十八年 宋淳熙十五年
十月三日,京、府及节度州增置二十八所流泉务,专营高利贷,增加税收。
十一月九日,诏大名府等处避水逃移不能复业者,量地多少给以耕牛。
是年,大名人和速嘉安礼(哈萨喇安礼)、史公奕、大名路猛安人乌林答乞住(乌凌阿奇珠)登进士第。
和速嘉安礼(?——1214),字子敬,本名酌。颖悟博学,遍读经史,娴熟于心。安州刺史任上,城破不屈,被元军所杀,赠泰定军节度使,谥“坚贞”。
史公奕(1154——1227),字季宏,一说字宏文,自号岁寒堂主人。再中博学宏词科,文章极典雅,无人能继。历任著作郎,翰林修撰,同知集贤院,官至直学士。诗文号《洹水集》。
乌林答乞住(?——1215),累官补尚书省令史,除山东提刑判官、英王府司马。御史台举前在山东称职,改太原府治中。签陕西按察司事,历汝州、沁州刺史,北京临潢按察副使,迁蒲与路节度使。未几,以罪夺三官,解职,降德昌军节度副使。崇庆初,戍边有功,迁一官,赏银百两、重币十端,转利州刺史。贞祐初,改同知咸平府事,迁归德军节度使,改兴平军,就充东面经略使。寻罢经略司,改元帅右都监。赴援中都战殁。赠荣禄大夫、参知政事,以参政半俸给其家
一一八九年己酉金大定二十九年 宋淳熙十六年
六月七日,金初于河北东路、西路、大名府等九路置提刑司,兼劝田采访事、屯田、镇防诸军。
七月,减民地税十分之一。
七八月间,大名府蚕神三姑庙旁现龙,横卧三草舍上,围观数百人。龙鳞甲中幽黄色,形状如驼峰,头与一大树齐,腥臭不可近。良久,云雾复合,乃去。
是年,金将其地划分为二十四路(以后又合并为十九路),大名府路治大名府,大名府治大名县,领大名、元城、魏县、南乐、馆陶、南东、朝城、莘县、冠氏、夏津十县。
一一九零年庚戌 金章宗(完颜景)明昌元年
宋光宗(赵淳)绍熙元年金定制以会宁、咸平、大兴、大同、大定、东平、益都七府为女真策论进士府试地点,大名府女真人赴东平府试。
一一九一年辛亥 金明昌二年宋绍熙二年
以刘玮知大名府,仍领河防事。次年六月二十五日,改官尚书右丞。
一一九二年壬子 金明昌三年宋绍熙三年
因河北诸路水灾,免租税。滑州由大名府路改隶真定府路。
一一九三年癸丑金明昌四年宋绍熙四年
六月十八日,赐有司所举德行才能之士安州崔秉仁、衮州翟驹、锦州齐文乙、大名府孙可久、陈信仁、应州董戣并同进士出身。
是月,黄河决卫州,泛大名、清州、沧州。
十二月,修筑黄河堤,大名府差正千户一员、部甲军二百人弹压。又用工三十八万修筑漳河堤堰等。
一一九四年甲寅金明昌五年宋绍熙五年
正月,诏知大名府事内族裔相视河防。
是年,黄河干道南移不归,北流绝,全河入淮。
一一九五年乙卯金明昌六年宋宁宗(赵扩)庆元元年
金统治时期,人口大增。是年,大名府路民户三十万八千五百一十一,以每户人均六点七一人计算,人口约二百零七万零一百零九。大名、元城两县平均户约三万零八百五十一,口约二十万七千零一十。
一一九六年丙辰金明昌七年承安元年宋庆元二年
四月九日,初行区种法。民有地一顷者区种一亩,五亩即止,以地肥瘠不同,不限亩数。
一一九七年丁巳金承安二年宋庆元三年
五月,金召大名知府赫舍哩执中签书枢密院事。
是年,大名路猛安人纳合蒲刺都登进士第,纳兰胡鲁刺进士第一(状元)。
纳兰胡鲁刺(今作纳哈塔富拉塔)(?——1218),大名路怕鲁欢(今作傅尔欢)猛安人。性淳直,寡言笑,天资聪颖,好读书,自幼习汉文,博通今古。中状元后,授应奉翰林文字,曾奉诏于临潢、上京等地统计耕牛数目。丞相完颜襄家奴隐匿耕牛数目不报,依法治罪。于是,两路再无隐匿不报者,称其贤能。父病逝,守丧极尽礼仪,当地御史所称举。服丧期满,转翰林修撰,迁同知顺天军节度使事,随军征宋有功,改曹州刺史。曹州豪强于定陶间私设渡口,聚敛财物以饱私囊,数任官吏不敢查办,纳兰胡鲁剌到任后,依法治罪,并穷究党徒。后任沃州刺史,南京路按察副使,绛阳军节度使,河东南路宣抚副使等,卒于终州(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县)任所。
纳合蒲刺都(今作纳喇呼喇勒)(?——1218),曾任大名府教授、比阳县令,后入为户部尚书,改元帅右监军兼昭义军节度使。兴定二年,任元帅右监军兼昭义军节度使,行元帅府于潞州,城破,力战死,赠御史大夫。
一二零一年辛酉金承安六年宋嘉泰元年
六月,令诸路猛安谋克户每四十亩田植桑树一亩,禁止毁树,卖田有刑。
一二零三年癸亥金泰和三年宋嘉泰三年
九月,金境内多盗,令千户猛安以本部之众应援备官,怠慢治罪。
一二零四年甲子金泰和四年宋嘉泰四年
河北旱,至四月仍无雨,恐失农时,令各处穿土做井,随宜灌溉。
八月,定从便易钱法,听人输纳京师,而于山东、河北、大名、河东等路依数支取。
是年,同知大名府事裴满亨改河南路按察副使。大名府豪猾难制,裴满亨到任,宣明法纪,阖境帖然。
一二零五年乙丑 金泰和五年宋开禧元年
二月,因黄河储存物料未偿其价。时大名府、郑州等地自承安二年以来,所取物料未给价者,计钱二十一万九千余贯。遂命付给,按察司查究。
六月,分河北东西路、大名府、恩州、南京、睢州、陈州、蔡州、许州、颍州隶沧盐司,与山东盐司,各计口承课。
一二零六年丙寅金泰和六年
蒙古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元年宋开禧二年三月,金侦知宋军皇甫斌欲发兵七万北伐。调兵七千由赫舍哩执中统领,驻大名府,以备宋军北伐。
五月六日,因宋军方炽,金东北新调之兵未集,河南之众不足支,命河北、大名、北京、天山之兵一万五千人屯真定、河间、清、献等地作为援军。
十一月,复许大名府路于大名府行小钞。女真屯田户愿与汉人结婚者自便。
是年,定凡漕河所经之地,州府官衔内皆带“提控漕河事”,县官则带“管勾漕河事”,催纲运,营护堤岸。漕河所经之地有大兴、大名、彰德三府,恩、景、沧、清、献、深、卫、浚、滑、磁、洺、通十二州,大名、元城、馆陶、夏津、武城、历亭、监清、吴桥、将陵、东光、南皮、清池、靖海、兴济、会川、交河、乐寿、武强、安阳、汤阴、监漳、成安、滏阳、内黄、黎阳、卫、苏门、获嘉、新乡、汲、潞、武清、香河、漷阴三十三县。
以胡景崧为上京按察司佥事。胡景崧刑部员外郎任上,东平府、大名府同时有人诬告他人谋反,以户部员外郎苏某鞠狱大名府,以胡景崧决狱东平府。苏某专事拷打,囚徒不胜惨毒,相互诬告,株连数千人。胡景崧在东平不动用蝎笼、火匮,认真审理,十日后得知告发之人系诬陷。金昌宗盛赞胡景崧,苏某竟因罪去。
一二零八年戊辰金泰和八年蒙古太祖三年宋嘉定元年
五月,蝗灾,遣使分路捕蝗。
伐宋军兴,有司督租及牛头税甚急。因军士从戎,百姓疲弊,知大名府事徒单公弼奏请缓征以纾民力。从之。六月十五日,金以许宋平,免大名府路等五路夏税一半。
九月二十七日,遣吏部尚书贾守谦等一十三人与各路按察司官推排民户物力。
是年,置大名府安抚司,节制军兵马公事。
重修大名县白马寺,卫水涨溢,平陆为沼,寺右忽成一湖,东西五十亩,南北倍之,深不可测。后因兵焚,寺荡然无存。
金泰和年间,大名府路户三十万八千五百一十一,为人口密集区。
一二一零年庚午金大安二年蒙古太祖五年宋嘉定三年
四月,山东、河北大旱,至六月,雨复不止,雨潦害稼,民间斗米至千余钱。大名知府承晖决引潦水入护城河。
一二一一年辛未金大安三年蒙古太祖六年宋嘉定四年
三月,徒单铭改知大名府事、河北东西、大名路安抚使。大名府饥,重困,出交钞赈之。
八月,河南、大名府路金军逃归,下诏招抚。
一二一三年 癸酉金至宁元年
金宣宗(完颜珣)贞祐元年蒙古太祖八年宋嘉定六年二月二十四日,大名知府乌古论谊图谋不轨,伏诛。
秋,蒙古兵分三道入侵,至十二月,尽拔河北郡县,惟中都、通、顺、真定、清、沃、大名、东平、德、邳、海州十一城不下。豪强结寨自保,宁晋李让、定兴张柔、高邑高显、南乐杨铁枪、大名梁千等团结豪强,保乡里,守乡土。
一二一四年甲戌金贞祐二年蒙古太祖九年宋嘉定七年
四月,金议南迁,群臣主张迁往山东、大名府或河中府(今山西运城县蒲州镇)三地,最终议定迁都开封。
五月,河北“盗贼”蜂起,乘金都南迁开封之机,报昔日扩地之仇,大杀女真人。金南渡时,尽以河朔将士三十万分隶河南行枢密及帅府。
十月,改大名总管府治为安武军治。二十四日,于大名府置行尚书省,参知政事孛术鲁德裕(蒲刺都)行尚书省事。二十五日,谕大名行省减少开支。
是年,左都监蒲察阿里移驻大名,征河南镇防军救援中都,途中军变,阿里遇害,众军逃散。元帅左都监完颜弼安抚召集阿里所部,赦首恶以下,由河南统军司抚谕。
尽征大名、河间猛安谋克人为兵,老弱守城,壮年防御。
于大名府设随处交钞库抄纸坊,次年罢。
以完颜阿喜为大名知府,充马军提控。
一二一五年乙亥金贞祐三年蒙古太祖十年宋嘉定八年
二月,金中都被围已久,金宣宗自大名入汴京。诏元帅左监军永锡率中山、真定兵,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率大名兵一万八千名、西南路步骑一万一千名、河北兵一万名,御史中丞李英运军粮,参知政事、大名行省孛术鲁德裕继后,以救中都。
三月,命河东、河北、大名长贰官训练随处义兵,邻境有警,责其救援。永锡率真定、中山、保、涿等兵,孛术鲁德裕率大名、河间、清、沧、观、霸、河南等军护运军粮,永锡、李英率军八万在霸州遭遇蒙古兵,大败,军粮丧尽。
七月,大名饥。将大名府军需减河南之半。
九月二十九日,于柘城县置大名府行总管府,管理所徙猛安谋克军户。时金宣宗南迁,河北民避乱河南者,侨置诸总管府以统治,因器械短缺,粮食不给,有饿死、自溺者。彰德府、大名府、磁州、洺州、恩州、博州、滑州、浚州等地相继南迁三十万民户,占总民户的一半。
十二月,史天倪率蒙古兵南征,攻真定不下,转攻围大名。大名城坚,易守难攻,史天倪命猛攻西南角,屡攻屡败,史天倪亲自率兵猛攻,二十一日,破大名府城。
是年,拜侯挚为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于河北路大名府。
一二一六年丙子金贞祐四年蒙古太祖十一年宋嘉定九年
春,河朔大饥,人至相食,纵民输贩为便。
八月二十四日,诏中都民,命大名招抚使募人持诏前往。
十二月十八日,蒙古兵徇大名府。
一二一七年丁丑金贞祐五年
兴定元年蒙古太祖十二年宋嘉定十年二月一日,蒙古木华黎破大名府,守臣徒单登城督战,哈剌拔都射中其左目,徒单部将遂开门南奔,追歼之。
四月,金延州刺史温萨克喜请决黄河使东北流,作为防御之计。因黄河东南流已久,北决,恐故道不能容,遂罢。
一二一九年己卯金兴定三年蒙古太祖十四年宋嘉定十二年
金兵部尚书乌林答与(今作乌凌阿与)卒。乌林答与(?——1219),本名合住,大名路纳邻必刺猛安(今作纳琳必喇)人。历任监察御史、武胜军节度使、北京按察转运使、太子詹事武卫军都指挥使、东平知府、西安军节度使、兵部尚书等职。
一二二零年庚辰金兴定四年蒙古太祖十五年宋嘉定十三年
四月九日,金孟州提控鲁德、王安夺回大名府。
六月十九日,蒙古遣杨在取金大名府,又攻开州及东明、长垣等县。
七月,严实在东平府收河北路彰德府、大名府、磁州、洺州、恩州、博州、滑州、浚州等民三十万户。
八月十三日,南宋诏杨在特补武经大夫、知大名府。
是月,蒙古大帅木华黎令士兵不得剽掠,所获老幼悉放归田里,吏民大悦。河朔受兵有年,蒙古军一向秋来春去,嗜杀戮,恣民耕稼。
十一月,宋济南治中严实率所部大名府、滑州、浚州等户三十万归降蒙古。实际上,严实占据原大名府路所属冠氏、馆陶、夏津、朝城、清平、莘县、恩州、历亭、武城、临清、濮州、鄄城、范县、观城等十七城,原大名府路其他城邑则为大名府路都元帅梁仲、同知大名府事王珍占据。
是年,金河北路行省由大名府徙治卫州。
一二二一年辛巳金兴定五年蒙古太祖十六年宋嘉定十四年
八月,河北艰食,贫民南来者日众,金令速渡河,勿致饿死。
一二二二年壬午金兴定六年
云光元年蒙古太祖十七年宋嘉定十五年六月,大名府忠义军彭义斌犯封丘、开封,九月,收复开封府以东州县。
一二二三年癸未金云光二年蒙古太祖十八年宋嘉定十六年
二月二十六日,因凤翔围解,石盏合喜加金紫光禄大夫,升左监军,特授大名府谷忽申猛安。
一二二四年甲申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元年
蒙古太祖十九年宋嘉定十七年因苏椿等举大名府城归顺南宋,六月二十八日,南宋诏苏椿补授武功郎、河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兼知大名府,苏元补授从义郎、充河北东路兵马钤辖兼提举本路诸军人马,张俊补授训武郎、充河北东路兵马钤辖兼通判大名府,谷广补授承信郎、 天雄军节度推官,李宽特授保义郎、充濮州兵马钤辖、兼知濮州,刘成补授承节郎、通判濮州,梁仲补授保义郎、充开德府兵马钤辖、知开德府。
七月,南宋大名府总管彭义斌进兵河朔,攻恩州蒙古将史天倪,败,退守大名府。蒙古速鲁忽击退彭义斌,苏椿以大名府降蒙古,授大名府路安抚使。
一二二五年乙酉 金正大二年
蒙古太祖二十年宋理宗(赵昀)宝庆元年五月十七日,蒙古大名路安抚使苏椿复叛归金,被蒙古军王珍察觉,与梁仲发兵攻苏椿,苏椿开大名府南门逃遁。蒙古授梁仲大名行省、王珍行大名知府事。
七月,彭义斌部下严实叛归博罗罕,彭义斌于内黄五马山兵溃被杀。严实占据京东州县,统辖有全魏十分,齐之三,鲁之九,凡五十四城,后又割大名、彰德外属,而增以德、衮、济、单四州。时所在残毁,唯独严实境内治安,四方争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