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史话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大名史话 >> 北宋时期的北京大名府(960年——1125年)

北宋时期的北京大名府(960年——1125年)(6)

发表日期:2011-8-24 15:06:50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一零七四年甲寅宋熙宁七年

正月十九日,因河北东路安抚司累年封椿绢陈腐,命转运司用新绢或钱银对换,或依市易法,民户入抵出息。

二月二十七日,知大名府韩绛奏,百姓罗秀状捕杀劫贼逯小二等,捕获同伙高乐、薛直二人。命罗秀状充大名府路安抚司指使,专事捉拿强恶贼盗。先前,安抚司出榜,擒获逯小二赏钱三百缗,并第二等酒场;擒获以下,除按条支赏外,加赏钱五十缗。

三月二十二日,行方田法。

春夏,河北久旱,饥。司马光上河北流民图,朝廷分两次赈河北东路流民。

四月六日,雨。自去岁秋七月不雨至此,从知大名府韩绛奏请,免除河北路夏税。文彦博

十九日,文彦博自河阳徙判大名府。文彦博在大名府建有九思亭、众乐堂等。

秋,黄河溢大名府民田,多者六十村一万七千户,少者九村四千六百户,蠲租税。当时,自开直河,闭鱼肋,水势增涨,行流湍急,渐塌河岸。

七月二十七日,诏河北东、西两路捕蝗。

八月,三司支粳米一百万石赴河北转运司封椿。

九月三日,因降时雨,诏河北、京西、陕西、淮南等路劝民耕种。

十五日,借内藏库钱一百万缗,付河北转运司封椿。

十月二十九日,赈河北东路饥民。

十一月十二日,差大名府、德州、博州春夫三万人修大名府城,由知大名府文彦博主持,两年竣工。因北京城西偏带沙低薄,修筑上下水关、护关战桥,增筑左右引手城,置楼橹守具。

一零七五年乙卯宋熙宁八年

正月十三日,诏大名府、澶州、定州守城各镝十万人行营、军器,马军二分,步军八分。文彦博、薛向、康卫编排,不足,以诸州军守城之余进行补充,仍不足,具数上报。

二十三日,诏自今不许采伐黄河堤岸榆柳,后又诏虽水退背堤岸,亦禁采伐。初,大名府修城,伐河堤林木为用,故禁之。

二月二十九日,河北东路仓四千六百楹应予修缮,需钱九万。诏澶州、北京置仓储粮,澶州三百十五万石,北京四百五十万石,二年修毕。整修后,新旧仓共可储谷四百万石。

是月,行河北户马法。大名府置市易司。

闰四月四日,知制诰沈括兼提举大名府、澶州、恩州义勇保甲。

五日,沙苑监所属牧司与北京元城等八监废罢。元城监于元祐年间复置。

十六日,因高阳、真定、太原、大名、定州五监内群牧司并废,尽以牧地募民租佃。

五月一日,遣官催促东京及诸路造大名府、澶、定州军器什物,委职司一员提举。

七日,知大名府文彦博言:先前在范济口分减御河水势,每年劳费,故而改作石堰,然用工累年,数月辄坏。

八月六日,命河北路诸县弓手,留十五人或二十人充白直(侍卫军士)外,其余充保甲数。

十三日,命诸州军当留廂军工役,大名府、瀛州、雄州八十人,其余州军五十人,无朝廷旨意不得抽差。

二十三日,命澶州、定州、北京军器什物各为九库。

九月三日,命大名府、定州、澶州各备马二万匹、一年储豆封椿。大名府令司农寺、澶州令都提举市易司计置,并限二年足数。

十二月九日,赐北京内外城门名,南河门曰景风,南砖门曰亨嘉,鼓角曰阜昌。东南朝城县门曰安流,朝城罗门曰巽齐。正东冠氏门曰华景,冠氏罗门曰春祺。子城在宫城之外,旧牙城也,子城东曰泰通。北河门曰安平,北砖门曰耀德。魏县门曰宝成,魏县罗门曰利和,子城西门曰宣泽。西南观音门曰安正,观音罗门曰静方。上水关曰善利,下水关曰永济,内城创置北门曰靖武。左右四厢二十三坊:永宁、延福、靖安、惠安、宜春、敦信、安仁、善化、七贤、大安、德教、宜春、崇化、三市、普宁、广利、长乐、景行、景明、凤台、延康、福善、保安。

秋,选差近臣于北京黄河新堤第四埽第五铺开置水口(熙宁四年秋黄河注御河处),以通行运。此为最早见诸史籍之“引黄济卫工程”。至次年入冬,方放水行运,用钱、米、工料二百万有奇。

是年,宋诗词大家贺铸为元城令,到任三日,决滞狱三百,邑人无不骇叹。贺铸时年二十四岁。

大名府故城西城墙铁窗口段

一零七六年丙辰宋熙宁九年

正月十二日,因北京第六埽、许村港连二股河遇有涨水,漫溢为患,兴修黄河南岸许村港连接鱼肋埽筑河堤。

夏,蝗。秋,旱。

七月,北京新堤第四、第五埽决,坏田三十万顷、庐舍三十八万间。

九月十三日,罢河北河防水利司。

是月,程昉奏:“开运河口取黄河水入沙河(今大名县东北)下御河,以通江淮漕运,又于鳐堤决上修置木闸毕功”。去秋,开沙河取黄河水入御河,今春开口放水行运。大名知府文彦博屡次上奏反对,十月,知大名府文彦博奏称,此举会破坏“御河久来行运,致公私受弊”,因为“百门泉水其势壮猛,至卫州以下,可胜三、四百斛之舟。四时行运,未尝阻滞”,取黄河入御河,则“大即不能吞纳,必至决溢,小则缓慢浅涩,必致淤淀”。果其然,初冬,御河河道因黄河水导致淤淀处甚多,阻滞舟船行运。且“御河狭隘,堤防不固,不足容大河分水”,御河沿岸常遭水害,于是又分别于崇宁元年、二年两次修筑御河西堤,政和五年修筑东堤。

“御河穿北京城中过,利害易见”。前年自汴河入黄河,运粳米二十二万五百余石至北京下卸,九月一日到运河口,因浅涩无水住滞数日,遂于黄河顺流而下,至北京马陵渡搬卸茶入大名府城,用钱四千五百四十余贯雇车乘般至城中,临御河仓贮纳。假若搬运一百万斛到北京,需一万五六千贯。若在御河装船,转赴沿边,无所不可,用力不多,所费极少。往常,宋廷转运边防之物,亦于黎阳或马陵道口下卸,倒装转致,费亦不多。

秋,黄河河底淤淀,通流不快,河势变移,不循故道,四散漫流,两岸俱被水患。

是年,河北东路义勇有三万六千余人。

一零七七年丁巳宋熙宁十年

春,诸路旱。

二月,令大名府、高阳关、京东路安抚司,剿灭强盗听便宜处置。

五月八日,令大名府及滨州、棣州、德州如拿获贼盗,依重法处断。

二十一日,知制诰熊本言,边境榷场要用之物,自黄河运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再转入御河,费用仅客军数百人而已。宋初,由开封运往河北军饷,由汴河入黄河,然后顺流而下于黎阳或马陵道口(今大名县东南下卸,改为陆运,再转入御河赴河北沿边各地。

是月,熊本与都水监主簿陈祐甫、河北转运使陈知俭以文彦博必将入相,附和文彦博,称北京试验浚川杷功效不大,请废浚川司。范子渊以大名府曾用杷浚二股河功效,弹劾熊本。

七月十七日,大雨。黄河大决于澶州曹村,北流断绝,河道南徙,东汇梁山张泽泺。随后分为两支:一支由泗河入淮河,谓“南清河”,一支合济至沧州入海,谓“北清河”。次年,黄河回归故道。

据《宋会要辑稿》统计,河北路二税收入全国第一,九百一十五万二千贯。北京大名府税收仅次于东京开封府,全国第二。是年前,北京商税有大名府城及清平、成安、内黄、朝城、洹水、魏、莘、清水、冠氏、夏津、永济、经城、临清、宗城、南乐、韩张、李固、马桥、马陵、梁村、浅口、曹仁镇、邹店二十四务,每年税收八万四千四百五十四贯,酒课二十七务岁额十万贯以上。是年商税,大名府三万八千六百二十八贯六十七文,安定镇一千五百四十五贯六百四十八文,北马陵渡口二千九百九十贯五百五十二文,南马陵渡口一千七百三十七贯一百文,梁村渡口一千一百三十六贯九百五十六文。北京酒务税二十七,租额一十七万四千零二十六贯二百文,仅次于东京开封,全国第二。

一零七八年戊午宋元丰元年

闰正月九日,赐度僧牒百道,付河北东路转运司购置材木,修大名府、澶州仓。

十二日,元城县主簿吴璋献所注《司马穰苴兵法》三卷,送武学审阅后,其武学言义可采,命吴璋候武学教授有缺,试兵机时务策一道取裁。

三月二十七日,赐度牒二百道付河北转运司,购置修河物料。

五月一日,澶州曹村决口塞,新堤成,黄河还北流。

十月二十一日,军器监言:五路州军近年增置壮城兵,虽有教阅指挥,但所习武艺全无实用。如大名府城周围四十余里,炮手仅四人,其它挂搭、施放火药、全火等人皆缺。 

是年,河北饥。

河东东路与河北西路合并为河北路,治所在大名府。

贺铸由元城迁滏阳,改官都作院。

北京国子监教授黄庭坚致信徐州知州苏轼,并附诗两首,以示倾慕之情。苏轼复信赞黄庭坚“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自此,二人相互推许,终身相重,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段佳话。

一零七九年己未宋元丰二年

二月六日,河北东路提举司借常平钱四万缗,分给大名府、澶州籴军粮。

八月,发兵及监牧卒修大名府城。

十月,三司下河北路岁市小绫二万匹,以备皇宫制作包子、春冬衣等用。初,岁下河北市小绫二万六千一百八十匹,仍不足用。宋代闻名宇内的纤丽之物,丝织品精伦者中大名府绉縠为其一。宋苏籀《务农札子》称:“河北缣绮之美,不下齐鲁”。盛赞河北、京东路丝织品质地精美。

是年,北京、安武军、怀州、镇戎军禾合穗。

黄庭坚在大名府结识张圣柬,张为奇士,曾任沙河令,力如虎,才甚高妙。

一零八零年庚申宋元丰三年

正月,河北、河东等路各选文武官员一名提举义勇保甲。

春初,黄庭坚解除北京国子监教授一职,赴吏部听候改官。黄庭坚北京国子监任职期间,作诗百首。诗人谢景初读其诗后说:“吾得婿如是足矣。”时黄庭坚丧偶已久,前去求婚,翁婿唱和,相当投机。

文彦博尤为器重黄庭坚满腹才华和诗文,当黄庭坚北京国子监四年任期满之时,文彦博热情加以挽留,黄庭坚也应邀留了下来,故任职七年。闲暇之时,文彦博与黄庭坚常谈文论墨。文彦博工书善墨翰,书法结字疏宕闲雅,笔法清劲,笔势飞动,风格英爽,蕴藉凝重,颇有唐人之风,受颜真卿书法影响尤深。黄庭坚称赞文彦博书法:“笔势清劲,真不愧古人。”称其颇与唐代书法家苏灵芝相似,文彦博听后却说:“灵芝墨猪耳。”

春,实行计资市马,凡坊郭家产有三千贯、乡村资产有五千贯者,各养马一匹,财产增倍养马增倍。河北东路养马六百一十五匹。

六月八日,诏澶州、大名府被河水溺缺食户,大人日给米一升,小儿半升。

九月二十七日,知大名府文彦博改河南,王拱辰再判大名府。宋神宗召见,曰:“北门当再卧镇之”。王拱辰辞曰:“臣老矣,不足以任事。”宋神宗曰:“北门重地,卿旧治也,勉为朕行期年,复召卿归矣!”王拱辰再镇魏五年,以勤劳考终。在大名府时建有百花坞,遍植花草,俗称“看花台”,故迹尚存。

是年,大名东济胜仓、西济胜仓,定州衍积仓、宝盈仓与瀛州仓竣工,各二千楹。

百花坞遗址河北路辖州二十三:定、澶、相、恩、邢、沧、怀、卫、博、磁、棣、深、瀛、雄、霸、祁、冀、赵、德、滨、莫、保;府二:大名、真定;军十一:永静、乾宁、信安、广信、安肃、保定、顺安、保顺、德清、永宁、北平;县一百四十。主户七十六万五千一百三十,客户二十一万九千六十五;主口一百四十七万三千六百八十三,客口四十万七千五百一;主丁七十七万三千八百九十一,客丁二十万五千四百六十七。

以河东法榷河北盐,大名府、澶、恩、信、安、雄、霸、瀛、莫、冀等州尽榷卖以增其利。

一零八一年辛酉宋元丰四年

三月,瀛、定、大名置仓储粮,其额至一千二百万石,辟署置官。

四月二十八日,终因“东流高仰,北流顺下”,黄河于澶州小吴埽复大决,下至乾宁军朴桩口。黄河出大吴,下冲入界河,与御河、胡芦、滹沱三河合流。黄河自澶州北注王莽故道,再入永济渠,经南宫,信都(河北冀县),自乾宁军入海,经行十二年。邹逸麟认为小吴故道“经内黄之东,清丰之西,又经南乐梁村、大名魏店之西,又经馆陶、馆陶浅口之西,邱、威县之东,清河之西,又北经临清西……另一股分流仍走商胡北流至青县合御河”。 庄季裕《鸡肋集》卷二六河议:“又比岁,卒溃小吴,而澶渊东故道遂竭,河果自清丰、大名两派而为三、四向东方注,仿佛如(李)垂、(孙)民先所欲导。”今卫河东部的洪雁江、老柴河即是黄河自清丰、大名东决形成的支流。

黄河北流故道即今大名县西北的沙东干渠。

六月十四日,令作堤防将御河、胡芦河、滹沱河与黄河隔开。于是筑黄河西岸堤,自大名府至瀛州(河北河间),分立东西堤五十九埽,名“宋堤”。

河北诸郡蝗生,飞蝗极盛,渐已南去。

八月二日,蠲河北东路灾伤州军今年夏料役钱。

九月十七日,北京、南乐、馆陶、宗城、魏县、浅口、永济、延安镇、瀛州、景城镇俱在黄河之间,请迁于堤外。

二十七日,令在西山采伐树木,修建北京等处仓敖等。

是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晁补之任北京国子监教授。

一零八二年壬戌宋元丰五年

三月二十三日,诏司农寺于大名府公使库钱内拨钱千缗给相州。

二十七日,黄河堤防司奏请将纲运转入黄河,因御河狭隘,堤防垫弱,不能容纳黄河分水。引黄入御遂罢,御河航运日渐荒废。

四月七日,大名府安抚司言:宣德郎致仕常昇母李氏年一百一十岁。

十一月,大名以北至乾宁军,跨十五州,黄河徙淤地凡七千余顷,募人耕种。

一零八三年 癸亥宋元丰六年

三月二十三日,以宣徽南院使、判大名府王拱辰为安武军节度使、判大名府。官制不置宣徽使,因王拱辰再任,遂改命。

闰六月十七日,赐措置河北籴便司度僧牒三百,修北京东、西济胜仓。

七月十二日,祔孝惠、孝章、淑德、章怀皇后于庙。

十一月,澶、魏保甲白昼劫略,惊动一路,而朝廷不问其实。自此,河北盗贼公行,多为保甲。

十二月十四日,诏以博州军资库九千九百四十五缗,修治本路州府城橹。

是年,河朔丰收,河北籴便司广为收籴,仓廪足实。

一零八四年甲子宋元丰七年

正月,大名府、澶、恩、信安、雄、霸、瀛、莫、冀等州榷盐以增其利,盐价增一倍,半年获利十六万七千缗,至十一月底,收利二十六万五千贯,充作便籴司本金。河北榷盐既夺商贾之利,又增居民之价,贫民以盐比药,盐课害民可以略见。

二月七日,提举河北东路保甲、提点刑狱刘定奏,大名府元城县定安镇、朝城县韩张镇等处保甲及群贼强劫钱物。

七月七日,黄河溢元城埽,决横堤(今李茂堤),河水暴涨破北京城,废北京善利、永济水关,坏官私庐舍,数十万众号叫求救。大名府知府王拱辰紧闭子城,固守仓库等。诏北外都水监丞司、河北转运司官亲督闭塞横堤水口。北京钱谷禀转运,常平仓归提举,军器工匠隶提刑,埽岸物料兵卒属都水,盐运司又远。王拱辰不拘常规,专权救济灾民,亲督闭塞城南横堤水口。

九日,因黄河水围大名府城,渗透入城,河北路转运司请多调遣兵夫船只救护。

十八日,因擅自役使保甲,判大名府王拱辰罚铜十斤,馆陶尉姜子厚、寇氏尉桑嘉之、知县郑僅各罚铜八斤。

二十七日,因河北盐法渐已就绪,自大名府澶、恩、信安、雄、霸、瀛、莫、冀等州军全部榷卖,以增其利。

十月四日,大名府路安抚司言,前因修黄河闭水口,发德、博州民夫一万二千。今水口已塞,欲再修廂军营,及筑上下水关、食库、馆驿舍等。令具实将修城人工上报。

一零八五年乙丑宋元丰八年

二月六日,诏大名府等地守臣访求精通医术之人,乘驿赴东京开封府。

三月,宋哲宗即位,监察御史王彦叟称河北榷盐不便,命罢之,仍旧通商,民人大悦。时大名西、北盐碱,不能耕者十三四,唯有煮小盐为业,衣食赋税皆由此出。官府榷盐困难,欲禁不能,只得放弃。

八月八日,韩绛判大名府,加开府仪同三司,兼北京留守。

十月十八日,小吴埽黄河决口尚未堵塞,又在大名府小张口(小张口北二十里许为田令公渠)决口。黄河虽北流,而大名府孙村埽(今河南省清丰县东南十五里孙村)低下,夏秋霖雨,河水往往暴涨出岸,由孙村东行,为每年常事。澶州知州王令图建议浚迎阳埽旧河,在孙村金堤置约,回归故道。河北路转运使范子奇请于大吴北岸修进锯牙,擗约河势。于是回河东流之议再起。

孙村埽是北京大名府城的保障,分杀黄河水势之地。苏辙《栾城集》卷四六论黄河东流扎子:“北京之南孙村,在其(黄河)东岸,东接故道,其间数十里,地颇淤下,每逢夏、秋,涨水多自此溢出。昔之治河者以为孙村近在南城之外,若使涨水从此流入故道(今卫东商胡北流故道),则都城生聚皆有鱼鳖之忧,故于孙村之南开清丰口以泄涨水,流入故道。于河之西岸,开阚村等三河门以泄涨水,行无人之地,迤逦至馆陶复合入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