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史话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大名史话 >> 北宋时期的北京大名府(960年——1125年)

北宋时期的北京大名府(960年——1125年)(2)

发表日期:2011-8-24 15:06:50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九八九年己丑宋端拱二年

二月一日,命河北东、西路招置营田,以陈恕等为营田使,专事大肆营田,寻罢。

是年,河北东、西两路复并为一路,河北路转运使司在大名府

符载知大名府

九九零年庚寅宋淳化元年

正月至四月,不雨,旱。七月,旱,民大饥。

十一月,因大名府管内夏田六百八十顷旱损,放今年夏税,已耕种之一百三十顷,减免十分之三。

九九一年辛卯宋淳化二年

三月,翰林学士宋白等上《新定淳化编敕》三十卷。

五月二日,置诸路提点刑狱官。

六月七日,潘美卒,赠中书令,谥“武惠”。潘美925——991),字仲询,大名人,北宋名将。生于军门之家,少时英俊潇洒,有豪气。北宋统一战争中,南征北战,屡建功勋。明人柯维琪《宋史新编》论潘美云:“仁恕清慎,宋代良将,曹彬第一,潘美其次焉。”

七月,大名府岁旱无麦,免除夏税并缘料。

十二月,藏丙卒。藏丙(928——991),字梦寿,大名人。太平兴国初举进士,曾任辽州刺史、河东转运使等。

九九二年壬辰宋淳化三年

三月,大名府旱。

五月十六日,因时雨久愆,遣常参官十七人分赴诸路按决刑狱。

是年,知大名府刘廷翰因病迁,赵昌言再知大名府,

大名府、濮、德、磁、博、贝等州岁旱无麦,免除今年夏正税并缘料。

九九三年 癸巳宋淳化四年

先是,黄河决澶州,西北流入御河,河水涨溢,浸大名府城。知大名府赵昌言率近千名府兵堵塞城门,请禁军相助,踟蹰不前,赵昌言怒言:“敢不从命者斩!”众军听命。宋太宗闻知嘉奖。御河贯穿大名府境,豪民种植莲藕,于河堤下掘洞引水灌田,致使御河不时决口。赵昌言获知原因,一日,堤吏告急,令直取豪强家积蓄用于堵塞决口,严惩其奸。自此,无人再敢擅自引御河水获利。十月八日,下诏奖谕赵昌言。二十三日,以赵昌言为给事中、参知政事。雷有终来知大名府,不逾月移江陵。刘知信再知大名府。

是年,拣阅河北诸州忠烈、威边、骑射等兵,与云骑、武骑等立骁武,自置马,分左、右厢,指挥二十,大名七,真定三,定州六,相、怀、洺、邢州各一。

九九五年乙未宋至道元年

六月,州县行两税法,根据土地数量好坏,分夏秋两季征收。河北路属北方地区,税率为“中田亩收一石”。

是年,市买大名府织绉纱,以供服用、赏赐。

九九六年丙申宋至道二年

六月二十六日,授任中正江南转运使。先前,河北转运使、祠部郎中陈纬调任陕西转运使,盛赞大名府通判、著作佐郎任中正才干卓越,请以代己。宋太宗召见任中正,升迁秘书丞。

九九七年丁酉宋至道三年

四月十五日,以工部侍郎郭贽为大名知府。郭贽愿留,宋真宗告以:“魏地重寄,卿宜亟去。”

六月十二日,宋真宗追册原配莒国夫人潘氏为皇后,谥“庄怀”。 庄怀皇后端拱二年五月卒,时年二十二,葬永昌陵侧。潘皇后(968——989),大名人,潘美孙女。宋真宗为韩王时,宋太宗为聘之,封莒国夫人。

十一月三日,祔宋太宗神主于太庙,以懿德皇后配,祔庄怀皇后于别庙。

是年,始分天下为十五路,各置转运、经略、安抚等使统之。河北路治大名府,辖府七:大名、开德、河间、真定、中山、信德、庆源;州二十:沧、冀、博、棣、莫、雄、霸、德、滨、恩、清、相、浚、怀、卫、洺、深、磁、祁、保;军十一:德清、保顺、永静、信安、保定、天威、北平、安肃、永宁、广信、顺安;县一百一十二。

九九八年戊戌宋真宗(赵恒)咸平元年 

四月,旱。

是年,王昭远知大名府,充天雄军都部署。

九九九年己亥 宋咸平二年

辽军南侵,河北民多惊扰。北宋时辽军经常入侵中原,“沿途民居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御寒及诸营垒,唯用桑柘梨栗”,“大河以北,农桑废业,户口减耗”,经济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十二月十五日,宋真宗至大名府,御铠甲于中军。命石保吉为行营先锋都部署,与上官正自大名府领前军先赴镇、定,枢密使王显、副使宋湜分押后阵,横亘数十里。

十七日,遣屯田郎中李璠等八人分往邢、洺、祁、赵、雄、霸、贝、冀诸州,遍诣闾里,告知宋真宗车驾已至大名府,速令归业,仍诏州县倍加存恤。

宋真宗登大名府子城南门楼,问知大名府事刘知信,“城中居民几何?”答:“主客合数万家。”宋真宗谓辅臣曰:“河朔藩镇,兹为都会矣。”“实当河麓,席盈之懿兆,冠千里之上腴,隐亚然北门,壮我中华”。

十八日,宋真宗召见大名府父老八十四人,劳赐之。召保州缘边都巡检使杨延昭、杨嗣来大名府,厚加赏赐。令杨延昭领兵驻内黄,扼守大名府南。辽军闻宋真宗亲征,纵掠而去。

一零零零年庚子宋咸平三年

正月一日,宋真宗驻跸大名府,群臣诣行宫拜表称贺。九日,宴从臣于行宫。十三日,以契丹遁去,宴从臣于行宫。

十五日,开封府罢张灯,因宋真宗车驾北巡驻大名府故。

十六日,宋真宗离大名府还开封府时,边警数至,诏刘承规修大名府城。宋真宗在大名府题诗宫壁数十篇,字大如斗,遒健有法。

辽军退兵,宋军将领魏能、王能、曹璨各自领兵至大名府城下,钤辖孙全照命王能、曹璨由北门分道入城,魏能继后。魏能恼怒,驱马争进。翌日,魏能面见王钦若,诬告孙全照射伤押队阁门杨凝,孙全照奏魏能畏惧逗留等事,经查实,降魏能为巩县都监。

二月十一日,知大名府刘知信迁河阳,太子太师张永德知大名府。

三月,宋真宗驻跸大名府时,征调丁夫十五万修黄河、汴河,盐铁判官、监察御史王济以为劳民,减十之七。

四月十七日,宋真宗亲试崇政殿,命翰林学士承旨宋白等与馆阁、王府、三司官二十一人于殿后西阁复试。

七月四日,知大名府、彰德节度使张永德归本镇,康保裔知大名府,兼高阳都部署。不久,钱若水知大名府事。

九月,始置牧马司,凡内外牧事听命于该司。时河北、河南皆有牧马监。

十二月,诏河北民家二、三丁籍一,四、五丁籍二,六、七丁籍三,八丁以上籍四,为强壮,以供战时之用。大名府路强壮额为一万三千一百余人。

一零零一年辛丑宋咸平四年

七月一日,因河朔民困于馈运,令转运使减民间徭役,发廪赈之,勿致流徙。

十二月三十日,罢三路都部署兼河北转运使。

闰十二月,大名府雷。

一零零二年壬寅宋咸平五年

二月十一日,孙全照知大名府。

五月,宋军望都失利,朝臣议防守之策,宋真宗出示阵图,定置三阵:以镇、定、高阳路兵悉会于定州,夹唐河为大阵,邢州置都部署为中阵,天雄军置钤辖为后阵。

六月,宋真宗在河北东部地图上指点山川要害之地,示意亲征。

七月二十二日,募河北丁壮,附大军以壮阵形,扼守空缺。

十月,除河北、河东两路所欠五年贷粮。

十二月二十三日,因龙图阁及后苑所藏书籍多有舛误,挑选知书者十五人,得馆陶尉刘筠等七人,逾年而毕。

刘筠(971——1031),北宋文学家,字子仪,大名人。咸平元年进士,授馆陶尉,为杨亿所识拔,擢大理评事、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册府元龟》、国史。三典贡举,临事明达,治尚简严,性不苟合,学问渊博,诗学李商隐,工于对偶,能揣摸情状,音调凄丽,词藻华丽,文章与杨亿齐名,天下宗之,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十七人唱和之作,合编成《西昆酬唱集》,后世称为“西昆体”。著有《册府应言》、《荣遇集》二十卷、《中山刀笔集》三卷、《表章》六卷、《肥川集》四卷、《刑法叙略》等。

一零零三年癸卯宋咸平六年

二月三日,命吏部侍郎陈恕、左司谏知制诰杨亿试流内铨,选中一十五人。内大名府主簿刘筠等六人,词学稍优,于崇文院校勘,依前任给月俸,其职钱及太官供膳,依直馆例,士人荣之。

四月,河北转运使兼群牧事。

六月九日,以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刘综为起居舍人、河北转运使。

十八日,温仲舒知大名府。

八月,河北大熟,籴粮实边。

十月七日,令北面都部署兵屯天雄军及邢州、洺州,威虏军屯顺安军、莫州,北平寨军屯定州,宁边军屯平虏城,深、镇、定州兵屯邢、洺、磁、相等州,遇有辽兵入侵,则合兵向前。

十一月,苦寒。

一零零四年甲辰宋景德元年

二月七日,以河阳三城节度使王显知大名府兼驻泊都部署。

七月三十日,三司请求雇民车载运铠甲赴河北缘边。因正值盛暑水潦之际,不可惊扰百姓。天雄军等处铠甲不少,当就给焉。

九月八日,诏翰林学士承旨宋白等举文武官可任藩郡者各一人。

三十日,王显归镇,以永清节度使周莹为天雄军都部署,知大名府事。洺州骑兵一千五百人开赴大名府,中途遇贼寇,力战,有死伤。周莹欲全部诛杀,宋真宗赏赐金帛,谕勿治其罪。

是月,出内库银三十万两付三司,送天雄军、博州籴军储。

辽军发兵号称二十万,大举南下,围瀛州(今河北河间),直犯贝、魏,中外震惊。

闰九月十二日,令天雄军以北及滨、棣、德、博等州内,如有辽军骑兵入寇,劫民户资财,不限有贼无贼,首从并处斩。

二十四日,知大名府周莹迁。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府兼都部署,提举河北转运司,与周莹共守大名府城。

二十五日,因辽军将大举来侵,河北东路深、赵、贝、冀、沧、德等州无宋军驻守,老小惊骇,直奔大名府,诏孙全照兼天雄军及贝、冀等州钤辖。

十月二日,宋真宗宴近臣于崇政殿,饯王钦若判天雄军。

二十四日,诏王钦若回东京开封,以孙全照知天雄军府事。

二十八日,天雄军有星出北方,陨于西北,光丈余。

十一月五日,辽军二十万众自瀛州诈退,欲乘虚直抵贝、冀、天雄军。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戍兵会合天雄军。

十日,开封府落第士子百余人击登闻鼓,自称素习武艺,愿效力。能挽弓者才三人,各赐缗钱,令赴大名府。曹利用北上议和,路经大名府,王钦若以辽军无信,留曹利用共同御敌。因契丹遣使求和,宋真宗手书告契丹,遣人自抵天雄迎曹利用。

二十二日,天雄军闻辽兵将至,阖城惶恐。王钦若与诸将分守各门,北门为首攻之地,无人肯守,孙全照慷慨自当,大开北门,下吊桥以待,王钦若分守南门。辽兵见北门有备,转攻东门,良久不克,引兵趋旧元城(即汉元城今固城村),夜间抵城南,潜伏狄仁杰祠堂。以一小股兵力南攻德清军(河南清丰),王钦若遣精兵追击,中伏,孙全照率部下出南门力战,杀伤辽兵众多,天雄兵得还,存者十之三四。

宋真宗不知曹利用何在,又遣殿前散直张皓前往契丹军营议和,在大名府,与曹利用同往。二十八日,曹利用自大名府北赴契丹军营议和。

十二月四日,曹利用自大名府北赴契丹军营议和。七日,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辽军北归。今大名县东北王兆村世传因契丹萧太后等驻扎而得名。

九日,北面诸州军奏:辽军北去,未即出塞,纵游骑骚扰乡间,贝州、天雄军居民惊移入城郭。选天雄骑兵二万尾随辽军,伺机剿灭。

十二日,王超等率军赴天雄军,王钦若出城南十里迎候。三名虎毅军卒在天雄军村落伐桑枣为薪,处以军法。当时大名府军营中十分盛行食用“以酱渍瓜”,并谓“某营者最佳,某营者次之”,其种类之繁多,甚至有人笑称应为其撰“瓜谱”。

十六日,命天雄军等赴磁州、相州、洺州招诱群“盗”,安集流民,守军各归屯所。

二十二日,颁辽誓书于河北、河东诸州军。

二十四日,遣杨保用等四人抚问河北东、西路官吏将卒。

是年,柴禹锡卒。柴禹锡(943——1004),字元圭,大名人。少时勤心问学。事宋太宗,官至枢密院副使,知政事,出知沧州、澶州、镇州、潞州等。所任,勤于政事,俱有惠绩,卒赠太尉。

一零零五年乙巳宋景德二年

正月三日,放河北诸州强壮还农,令有司市耕牛供其使用。

四日,河北诸州禁军,天雄军、沧州、邢州、贝州留步卒六指挥。

六日,河北转运使赈饥民,口一斛,户五斛。调换大名府等十一州守臣,择善武而镇静者为之,宋真宗亲录其姓名付中书,孙全照改镇州,赵昌言知大名府。

二十九日,因河北转运副使卢琰称天雄军所管米麦有一万九千五百余斤,澶州有四万二千二百余斤,诏给两处饥民。

三十日,颁淮、楚间踏犁于河朔,如可用则造之。

二月,许进献粮粟,授以官职。大名府、怀、磁、卫、相、澶等州、通利军一千石以上加五百石,授助教、文学,二千石以上复加五百石,至一万五千石授大理寺丞、供奉官。

三月二十四日,因大名府饥,命转运司发仓赈救。

四月二十二日,密令河朔长吏,凡军校缺额,务必广为召置,并增修河北城池。

五月六日,知天雄军府赵昌言因所部贼寇未除,下令军民,有能告者赏。

十三日,宋真宗御崇政殿亲试河北贡举人,抚州进士晏殊,年十四,大名府进士姜盖,年十二,皆以俊秀闻。十五日,特召试,晏殊作诗、赋各一首,姜盖作诗六篇。赐晏殊进士出身,姜盖同学究出身。

是月,大名府大名牧龙坊三监分为二坊。

七月四日,改牧龙坊为监,赐名,铸印。在外之监十有四:大名曰大名第一、第二监,洺州曰广平,卫州曰淇水。大名府、洺、卫、相州七监多择良种,合牝牡为群,判官每年十二月巡行坊、监,将马驹赏给牧兵,牧兵收养马驹两年后送官府。

九月二日,河北转运使刘综请于州县官内,选举堪任京官、知县官各一员,知天雄军、相州管内剧县。宋真宗以河朔重地,尤需得人,自择之。

二十八日,知大名府赵昌言改知镇州,王承衍来知大名府。

十月五日,丁谓等上《景德农四敕》五卷,令印刷颁行,民间咸以为便。

是月,令缘河官吏,严盗伐河柳之禁。

是年,北宋岁币送至辽都南京,后以为常。此后,宋辽和平相处近百年,大名府作为重要交通枢纽,双方使者往来多经过此地,南北物品贸易交流多在此运转。

一零零六年丙午宋景德三年

正月二十八日,置河北常平仓,记户多寡,夏秋按市价增减。

八月,大名府、沧州嘉禾生。罢大名府修城丁夫,以临近州兵十指挥给役。

冬,霜害稼。

是年,复于大名府、贝、沧等州和市小绫。

一零零七年丁未宋景德四年

三月十七日夕,大风,黄尘蔽天,自大名府历京畿,桑稼不植。

五月二日,诏河北沿河州军纲运,自今以军士充役,勿差部民。

七月二十九日,复置诸路提点刑狱官。

八月十一日,自宋辽和议之后,有废牧马监之议,知枢密院事陈尧叟称此说愚浅,作《群牧议》以献,并勒石大名监。

十月一日,诏河北诸州军增葺城池楼橹器具,令转运使、缘边安抚都监分往检校。

一零零八年戊申宋大中祥符元年

寇准像五月三日,河北转运使李士衡奏罢内帑所助钱八万缗,又请输送本路金帛储粟四十九万赴京东助祭祀,宋真宗褒奖李士衡临事有心力。

九月,京东、京西、河北等路大稔,斗米七八钱。

寇准遭王钦若等南迁派排挤,罢相,下放地方。十二月二十五日,命寇准知天雄军兼驻泊都部署。辽国使者过大名,问寇准:“相公望重,何故不在中书?” 答:“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耳。”寇准撰大名府堂联,文曰“东郡股肱今右辅,北门锁钥古天雄”,为千古府衙名联。寇准在大名府时,自出题试贡士,曰《公仪休拔园葵赋》、《霍将军辞治第诗》,此其志也。诗人魏野有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采诗者以为中的。辽国使者至大名,问寇准:“莫是‘无地起楼台’相公否?”

一零零九年己酉宋大中祥符二年

二月,令河北诸州强壮自今每年十月至正月召集校阅,免夺民时。

三月,令河北、河东修葺城池,缮治器甲,每季阅视。

七月二十八日,禁河北诸州民弃农业,学禁呪、枪剑、桃棒之技。

是月,群牧司言,河南、河北孳生监马,四时在野,不给刍粟,冬雪无草,多致死损。

八月,因邢州、赵州牧马草地甚广,闲田万顷,可牧马万匹,于洺州置大名府第三牧马监。

十二月,因河北缘河之民以捕鱼为生,弛捕鱼之禁。

是年,潘阆卒。潘阆(?——1009),字逍遥,又号逍遥子,大名人。旅居钱塘有年,至道元年赐进士及第,试国子四门助教。后坐事得罪,变姓名,潜匿多年。宋真宗时释其罪,出滁州参军。性情疏荡,狂放不羁,行事不拘,才气纵横,名重一时,交游皆当时名士。工诗词,落落有奇致,其诗寒苦清奇,有孟郊、贾岛之风,为苏轼所赞赏。其词以咏潮著名,后人曾“以轻绡写其形容,谓之潘阆咏潮图”。著有《逍遥集》一卷,《逍遥词》一卷。今仅存《酒泉子》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