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史话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大名史话 >> 北宋时期的北京大名府(960年——1125年)

北宋时期的北京大名府(960年——1125年)(1)

发表日期:2011-8-24 15:06:50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九六零年庚申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

正月五日,赵匡胤称帝,国号宋,建元建隆。

七日,因河北岁稔谷贱,命高价收籴,以备军储。

十七日,周世宗符皇后之父天雄节度使符彦卿遣长子符昭愿自大名府入觐,向赵匡胤输诚。

二十三日,以天雄节度使、魏王符彦卿守大名府。李光赞为幕僚,李若拙为大名府户曹参军。

四月,怀州刺史马令琮猜测昭义节度使李筠必定反宋,枕戈待旦,等待宋军。因宋军北伐,粮草全由怀州供应,不可移往它郡,遂升怀州为团练,授马令琮为团练使。六月,李筠败死。马令琮(925——963),大名府元城县人,马全节子,因战功知名。本名令威,避郭威讳改。

十月六日,定县为望、紧、上、中、下五等。大名县、元城县为望县。

宋代文学家柳开之父柳承翰时任元城令。《河东先生集》

柳开(947——1000),初名肩愈,字绍先,因“家于魏(大名府城),居邻其郭之门左”,故著书自号东郊野夫,后更名开,字仲涂,号补牢先生,北宋散文家,幼而卓异,举族奇之。五岁读书,有胆略,宋开宝六年登进士第。欧阳修推宋朝古文自柳开始,为宋代古文运动先驱,力排浮靡文风,提倡“古其理,高其意,随言长短,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宣扬文道合一。著有《河东先生集》,门人张景所编。其兄柳肩吾三子柳湜、柳灏、柳沆并进士。

北宋初,析大名县平邑归南乐县。

九六一年辛酉宋建隆二年

正月二十二日,遣使监征天雄(大名府别称)田租。先前籓镇遣亲信官吏视民收成,概量增溢,公取盈余,符彦卿在大名府滥取民租、中饱私囊尤甚。二月十三日,遣常参官分主其事。十五日,出公粟赐符彦卿,以愧其心,民乃获苏,一除五代陋习。

四月,循后周旧法,遣官度量各州县民田,苛暴失实者谴黜。馆陶县民告不均,查实后,杖县令程迪,流放海岛,检田使常准降职。

五月,诏诸道邮传以军卒递。

八月,大名府永济县主簿郭顗坐赃弃市,酒坊官冉承规、副使田岩玩忽职守处斩。宋太祖严惩重治勒索百姓、搜刮民财之官员,以防微杜渐,是时吏皆畏法,人人自善,吏治廉洁,臣僚勤职。

九六二年壬戌宋建隆三年

因魏(大名府别称)、郓、贝、冀、滑、卫、磁、相、邢、洺等州自夏少雨,魏、贝、冀、磁、相、洺旱重,五月二十日,遣使检视旱苗。

七月二十六日,因旱,忧虑秋谷不登,遣给事中刘钺等十人分检河北旱田。

九月二十七日,禁民伐桑枣为薪,黄、汴河两岸,每岁所在长吏课民多植榆柳,以防河决。

十二月二日,诏县设置县尉一员,管理盗讼一事,置弓手,视县户为差。宋兵制,州县设厢军、弓手,专司对内镇压。

是月,因河北诸州旱、蝗,免租。

九六三年 癸亥宋建隆四年乾德元年

二月三日,天雄节度使符彦卿自大名府朝见,对于广政殿,欲领兵,因名位太盛,不授兵权。

三月十九日,赈大名府饥。令州县复置义仓,以备凶年。符彦卿进马。据王禹偁《小畜集》,符彦卿在大名多畜名马,尤其善于配良马种。其所献给之马,当是上等骏骝,故宋太祖甚喜。

四月四日,始置诸州通判,专司军民政事,与长吏均礼。又令藩镇所辖州郡为直隶州,节度使专权局面大为改变。

十七日,符彦卿归镇大名府。

六月三十日,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大名人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济县,常参官知县自此始。史称符彦卿久镇天雄,专恣不法,属县颇不治,故特选强壮者任职,实是宋太宗猜疑防范之举措。任命制书称:“河朔右地,魏为大名,分治剧邑,当用能吏。近多旷败之政,殊昧抚绥之方,致埔吾民,以失常赋。思慎釐于县务,特选士于朝行,断自朕心,以重其事。”

七月,以大名府泾城县令段滔为国子博士,泾城县尉张又元为元城县令,赏捕盗之功。

九月十八日,复试拔萃科,田可封、宋白、谭利用等称旨,赐有差。

宋白(936——1012),字太素,大名人。自幼善写文章,又以填词闻名。建隆二年进士,以兵部尚书致仕。三次主持科考,苏易简、胡宿、李宗谔等皆出其门。学问宏博,参与编修《太祖实录》,与李昉共同主编《文苑英华》,为宋四大书之一,广藏书画达数万卷。为文颇事浮丽,不工典,有《宋白集》一百卷,又名《广平集》,惜文集不传。

九六四年甲子宋乾德二年

正月三十日,诏县令、簿、尉非公事不得到村落。

五月三日,大名府大雨,雷震焚蒿聚。

十一月二日,命忠武节度使王全斌、武信节度使崔彦进率步骑六万分路进讨后蜀,均州刺史曹翰为西南面转运使。次年正月,后蜀降。

崔彦进(922——988),大名人。有胆略,善骑射。西平后蜀,北征太原,败契丹,屡立战功,然好聚敛财富,所至无善政。曾任武信军、保静军节度使等职,卒赠侍中。

曹翰(924——992),大名人。少为府衙小吏,后入军旅,征战四方,屡建军功,历官雄州、德州、济州、均州刺史,西南转运使,威塞军节度使等,卒赠太尉。开宝间,主持塞河有政绩。曹翰多智,然好夸诞、贪赂,饮酒数斗不醉。《玉壶清话》称其有《玉关集》,惜已不存。《全宋诗》录其诗两首:《内宴奉诏作》、《赠缘德》。

九六五年乙丑宋乾德三年

五月,遣起居舍人刘兼等八人分往天雄军等八州监征夏税。

八月一日,令籍郡国骁勇兵送京城开封府。

九六六年丙寅宋乾德四年

六月十一日,黄河决澶州观城县,水入大名府境,坏居民庐舍。

九六七年丁卯宋乾德五年

正月二日,令开封府、大名府、郓、澶、滑、孟、濮、齐、淄、沧、棣、滨、德、怀、博、卫等州长吏并兼本州河堤使。

因河堤屡决,遣使勘查,征发丁夫治理。自是年作为常事,正月开工,季春结束。是为“春夫役”。

九六八年戊辰宋乾德六年开宝元年

大名人王延之登进士第,官至屯田郎中。

九六九年己巳宋开宝二年

正月十一日,赐天雄节度使符彦卿等十二人名马。

六月八日,因伐南唐,以右补阙大名人王明为荆湖转运使。

七月二十一日,符彦卿改任凤翔节度使。符彦卿镇守大名府十余年,政事委牙校刘思遇。刘思遇贪贿狡猾,仗势敛财,府库财物多入其家,又军府久不治,故择官取代。符彦卿罢镇,其故吏宾客不敢重游大名府,唯有原天雄军掌书记高邮清苦守法,人人敬爱,在大名府三十年,无人言其非。后周显德年间,宋太宗亲往大名府迎娶符彦卿之女时,高邮对宋太宗执礼甚恭,甚见诚款。

八月二十四日,以户部员外郎、知制诰王祐权知大名府。临行之日,宋太祖告其:“大名,卿之故乡,古人所谓昼锦者也。”据《邵氏闻见录》、《石林燕语》及《宋史·王祜传》,因有人密告符彦卿谋叛,故委派王祐查究、搜集符彦卿不轨罪证。王祜抵达大名府后,查明所告符彦卿谋叛不实,仅将符彦卿两个挟势咨横的家童治罪。

九七零年庚午宋开宝三年

春,昭义节度使李继勋任天雄军节度使。

四月二十九日,宋太祖降诏曰:“联终不使河北百姓常食贵盐”。批驳禁榷建议,罢河北诸州盐禁,准许民间贾贩收税,每斤过税一文,住卖二文。河北父老对此欢欣,皆掬灰手掌中,藉火焚香,望阙欢呼称谢。

九月一日,命潭州防御使潘美、朗州团练使尹崇珂征伐南汉。潘美、尹崇珂均为大名人。

是年,令天下诸州凡丝、锦、绸、绢、麻布等物,所在约支二年之用,不得广科市,以防扰民。宋承前制,调绸、绢等物以供军需,时大名府所产绉纱为纤丽物品。

柳开连续上书大名府知府王祐,求荐举,并论道评文。今存上王祐书四篇,第二书求荐举应进士试,第三书批评当时文风。王祐谓柳开:“不意子之文出于今世,真古之文章也。”

九七一年辛未宋开宝四年

二月二十三日,潘美克广州,南汉平。

五月三日,赏平南汉功,潘美、尹崇珂等进爵有差。

七月,因春初修河,差役不均,命河南府、大名府等数十府州统计丁口,不计主户、牛客、小客,尽底通抄,差遣之时,共分力役。

九七二年壬申宋开宝五年

正月,令沿黄、汴、清、御等河州县,除遵照旧制植桑枣外,督民植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木。

二月十五日,令大名府、开封府等十七州府长吏兼本处河堤使,置河堤判官一员,由本州通判担任,如通判缺员,由判官担任。

五月十三日,黄河大决濮阳县。十四日,又决大名府朝城县,河南北诸州皆大水。

六月二十一日,发诸州兵士及丁夫五万人塞大名府朝城县黄河决口,命曹翰护其役。曹翰亲督工役,未几,决河皆塞。

是年,右班殿直、东头供奉官李崇矩监大名府商税,当年政绩显著,税钱收入日益增加,大名府也因此名闻一时。

九七三年癸酉宋开宝六年

正月十八日,遣德州刺史郭贵发丁夫千人,修大名府魏县河(御河)。

七月,大名府、宋、亳、淄、青、汝、澶、滑诸州水伤田。

九月十九日,以元城人田仁朗为榷易使。先前,田仁朗为左藏库使时曾遭宦官诋毁,宋太祖怒召对质,至殿门,命去冠带,田仁朗神色镇静,以从军破蜀时尚且秋毫无犯,今日禁中之物,怎敢为奸自污,从容对言。怒遂解。

田仁郎(930——989),元城人,父田武,少有拳勇,由小校历迁节度使,性耿正,御军治民,咸尽其善。田仁郎初随宋太祖征伐,有功。曾知庆州、泰州,修河北东路诸州城池,数月竣工,留知雄州,终定州节度副使。所至有善政,雅好音律,精通其妙。

九七四年甲戌宋开宝七年

九月十八日,命曹彬、潘美、曹翰率兵十万伐南唐。次年十一月南唐平。

是年,司超卒。司超(904——974),元城人。北汉时为帐下小校,后因战功升迁。后周时与南唐作战,屡立战功。北宋南伐,因司超熟知江南地情险易,调任蕲州防御使,未至而卒。

九七六年丙子宋开宝九年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元年

二月十三日,以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为宣徽北院使。节度使领宣徽自潘美始。

八月十三日,宋军分兵五道伐北汉,潘美为都监。

十一月二日,宋太宗追册故尹氏为淑德皇后。尹氏,大名人尹崇珂之妹,赵光义在后周微时婚配。

九七七年丁丑宋太平兴国二年

五月十九日,以淑德皇后尹氏祔别庙。

李继勋镇守大名府八年有余,因疾请求回洛阳医治,许可,并赐钱千万、白金万两。闰七月二十一日,授太子太师致仕。月余而卒,赠中书令,追封陇西郡王,谥庄武。

李继勋(916——977),元城县人,初为郭威部下,曾平淮南、灭南唐、北汉,以军功累迁,屡次镇守大藩镇,所在虽无善政,然以质直称。性俭啬,服用简朴,虔诚奉佛,每造寺施舍,则不计费用。

以杨克让知天雄军府事。

是年,分河北南路,治所在大名府。

九七八年戊寅宋太平兴国三年

五月,知大名府杨克让迁浙江转运使。

十一月,以兵部郎中许仲宣监大名府折博务。(《宋会要辑稿》原书天头注云:务一作物。)

是年,大名府大名三监内各置养马务,后改牧龙坊。

九七九年己卯宋太平兴国四年

正月十日,令潘美率兵四面进讨北汉。

十七日,命河北转运使侯陟与陕西北路转运使雷德骧分掌东、西路转运使事。

二十三日,发曹、单、滑等州、京兆府、大名府军储赴晋阳。

二月二十一日,宋太宗车驾至大名府,二十三日至洺州。

二月,潘美自开封发兵,经大名府、洺州、邢州直抵晋阳。五月,北汉亡,废晋阳城,徙其民实大名府。

六月七日,因将伐幽、蓟,发京东、河北诸州军粮草赴北面行营。

七月二十三日,宋太宗车驾自洺州至大名府。

十月二十九日,因平北汉功,加潘美检校太师。

是年,陈恕知大名府事。时辽军南侵,前锋距大名府二百余里,邻境戒严,城中恐慌。陈恕增浚城池,物资分配于民而不能按时集齐,立擒一豪强,带械游城,无人再敢拖延,数日事毕,民心得安。

秋,张覃与寇准、张咏等参加大名府解试,张咏知其被推为解首后,与寇准联名于十月十四日,致书大名府知府,称张覃道德品行在乡里颇负盛名,张覃遂被推为解首。

九八零年庚辰宋太平兴国五年 

三月,潘美败辽军于雁门,杀辽驸马侍中萧咄李,擒获都指挥使李重诲。

十一月十九日,宋太宗伐辽,驻跸大名府,令自东京至雄州发民整修道路。泰宁节度使孙承祜随行,留知大名府事。

十二月一日,宋太宗于大名府行在宴从官。

五日,畋大名府近郊,大阅兵,赐禁军校及卫士襦袴。当时禁盗猎,有卫士盗获獐者当坐死。宋太宗以“我若杀之,后世必谓我重兽而轻人命。” 特释其罪。宴从臣于幄殿。

因辽国退军,十一日,北征宋军回兵,宋太宗车驾发大名府,因郊猎。

冬,天气寒冽。

九八一年辛巳宋太平兴国六年

高昌国遣使朝贡,因远人输诚,遣王延德出使高昌国,自夏州渡河,经砂碛,历伊州,望北庭一万五千里。雍熙二年偕回鹘等族使者百余人回宋。王延德撰《西州程记》,叙述旅途见闻和高昌风土人情、生产情况等。

王延德(939——1006),大名人,探险家。出使西域后,历任懿州刺史,提点三司衙司,左屯卫大将军,度支使等。以攀附权贵得官,倾险好进,时人恶之。

九八二年壬午宋太平兴国七年

五月十八日,大名府言蝗生。

是月,辽军三万骑分道入寇,一袭雁门,潘美大败之,破其垒三十六。

七月二十六日,大名府言御河涨溢,决范济口。

闰十二月二十四日,诸州置农师,择民有练土地之宜、明种树之法者,补为右师,每县一人。

九八三年癸未宋太平兴国八年

九月,多阴雨。

太平兴国年间,三司判官马元方提出“方春乏绝时,预给库钱贷民,至夏秋令输绢于官。”此为宋预买绢法,首施于河北。时河朔盛产绢、纳、丝、缏、绝、枝头干等丝织品弛誉四方,绢、纳为皇室贡品。河北东路因“民富蚕桑,契丹谓之绫绢州,蚕丝、织纴之所出”。宋梅尧臣诗云:“饮罢何以赠,桑条路傍绿。”写照当时乡野之地遍布桑树概况。陶谷《清异录》说天下有九福,燕赵衣服福为一福。河北、京东始终是预买绢法重点地区。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估计:“北宋预买额最高或达四五百万匹,一般约在三百万匹上下”。

九八五年乙酉宋雍熙二年

知大名府事孙承祜迁。三月十四日,以屯田郎中、知制诰赵昌言知大名府。

九八六年丙戌宋雍熙三年

二月,潘美率三十万大军伐契丹,连克寰、朔、云、应等州。

三月九日,柳开跟随曹彬伐燕,路出大名。五月二十三日,柳开随宋军回师,作《宋故中大夫补阙致仕高公墓志铭》。曹彬率军南撤,遭契丹骑兵追击,溃不成军。潘美掩护,兵败陈家谷。是为“雍熙之役”。

六月,知大名府赵昌言上书请斩败军之将曹彬等。七月,赵昌言迁中丞。

八月十五日,降潘美为检校太保。

十二月八日,翰林学士宋白等上《文苑英华》一千卷,诏书褒答。

十三日,因契丹扰边,大名府、博州以北,蹂躏一空。蠲免河北逋租,给复三年。宋军北伐,命诸主婿镇守要地,以彰国军节度使、驸马都尉王承衍知天雄兼兵马都部署。

九八七年丁亥宋雍熙四年

一月十五日,上元节,王承衍令大名府市中及佛寺燃灯设乐,与宾佐宴游达旦。

三月,分河北路为东、西两路,河北东路治大名府,辖大名、开德、河间三府,沧、冀、博、棣、莫、雄、霸、德、滨、清、恩十一州,德清、保顺、永静、保安五军。

四月,宋大举攻辽,遣使赴河南、河北诸州募丁壮为义军,八丁取一。

五月四日,以大名人柳开为崇仪使。柳开初知贝州,与监军争执,贬为上蔡令。因宋攻辽失败,宋太宗欲并用文武,诏文臣有武略知兵事者换秩,柳开上书愿率步骑数千,效死幽蓟,复授故官。

王承衍召还,知延州翟守信留充天雄军钤辖、知大名府,寻改潞州。六月十九日,石保吉知天雄兼兵马都部署。石保吉,字佑之,娶宋太祖第二女。性尤骄倨,不以礼节待属吏。当时名士叶齐、查道曾带枷锁督运粮草。又放贷,利息不全部交纳,以其父女为质。上书宋太宗,命戒之。

北宋初期的河北路

九八八年戊子宋端拱元年

九月,以右谏议大夫樊知古为河北东、西路都转运使(掌管屯戍、守卫)。宋设都转运使之职自此始。

是年,从吏民千余人所请,以永清节度使王承衍再知天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