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史话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大名史话 >> 五代时期的东京、邺都(907年——960年)

五代时期的东京、邺都(907年——960年)(2)

发表日期:2011-8-24 15:07:00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九二五年乙酉后唐同光三年

正月十七日,唐庄宗车驾至兴唐府。先前,李嗣源北征契丹,路经兴唐府,取府库御甲细铠五百副,副留守张宪因军情紧急,未及时奏请。唐庄宗大怒,以张宪不奉诏,罚俸一月。

二十六日,因兴唐府兴圣宫西开辟鞠场数日不成,命两虞候毁即位坛为鞠场。

二月一日,诏兴唐府管内百姓随丝盐钱,每两减五十文。逐年所分发蚕盐,每斗减五十文。小菉豆税,每亩减放三升。都城内所征丝税,永与除放。

六日,唐庄宗于新鞠场击球,南郊祭祀。十二日,射雁王莽河。十三日,兴唐府修堤,役夫遇雪寒逃散。十八日,北郊射雁。二十二日,郭泊射鸭。二十五日,近郊射雁。二十七日,北郊射雁。

北汉闻唐灭梁,遣宫苑使何词入贡,观察后唐强弱。二十一日,何词至兴唐府。还奏唐庄宗骄淫无政,不足畏惧。

三月一日,赐兴唐府扈从诸军将士自二万至一千不等。

二日,振武军节度使、洛京内外蕃汉马步使朱守殷修兴唐府月陂堤,于德宫南获“皇帝行宝”玉玺,又将所得二十六枚“得一元宝”、四百四十枚“顺天元宝”献唐庄宗。

八日,寒食节,唐庄宗与皇后出兴唐府近郊,遥飨代州宗庙。

十七日,唐庄宗车驾发兴唐宫。命宦官王允平、伶人景进选民间女子不下三千人,以充后宫,以牛车载运,累累盈路。

二十九日,以洛阳为东都,改东都兴唐府为邺都,与北都并为次府。以贝州、临清属邺都。

春夏大旱,六月,雨,罕见日星,邺都连雨七十五日乃霁,河溢,坏民田。

三十日,因征蜀括天下私马,于河南、河北诸州和市战马,官员除一匹外,藏匿坐罪。

七月,邺都奏:“御河水涨,于石灰窑口开故河道以分水势。”

八月二十日,邺都大水,御河泛溢。御河溢岸高四尺,倾全城之力,夹河筑堤,以防水注城,城中人心危恐。有书生称有禳水法,于御河上游制作纸屋、人、物、马、牛五万,投入河流,并杀牲以祀,府尹命笞之。又有刘唐爬上龙兴寺幡竿,聚众数千,声言舍命救众生。军虞侯孙岳闻之,曰:“尔必能舍身救人,即投于竿下”。众人散去,刘唐乞求饶命,孙岳命人鞭其背,投入河流,翌日水减三尺。

九月五日,唐庄宗封第三子邺都留守李继岌为魏王。

十八日,李继岌、枢密使侍中郭崇韬西征。

十月二十五日夜,徐州、邺都地大震。城内居民每日聚街巷,言城将乱,人人恐悚,皆不自安,有逃往外州县者。

十一月,以户部尚书王正言任检校吏部尚书、守兴唐尹,充邺都副留守。王正言老迈昏庸,常常忘事,无经治之才。又以伶人史彦琼为邺都监军,魏、博等六州军旅财政事宜皆由史彦琼决断,史彦琼威福自恣,凌驾将佐之上。时人人怨恨魏州银枪效节都。

唐庄宗失政,四方饥馑,军士乏食,老弱采食野菜,又预借明年夏、秋租税,民多流徙,户口流亡十之四五。孔谦不以保国济民为要务,只知急征赋敛,每日于邺都东门外眺望诸州漕运,船来即装载运走。

十二月,魏州杨千郎自言有墨子术,能驱使鬼神,化丹砂、水银。唐庄宗以为神助,拜检校尚书郎,赐紫衣,其妻出入宫禁,承恩宠。后被宦官谗言杀害。

九二六年丙戌后唐同光四年明宗(李嗣源)天成元年

正月二十二日,因深、冀诸州县流亡饥馑户一千四百,李嗣源乞发邺都仓储借贷穷民。

二月,魏博指挥使杨仁晸所部戍守瓦桥,逾期换防,还至贝州。因邺都空虚,恐戍兵生变,令就地留屯。时刘皇后滥杀功臣,讹言相传,军心惶惶。四日,杨仁晸部下魏州人皇甫晖兵变,杀杨仁晸,奉效节指挥使涿州人赵在礼为帅,焚掠贝州。

五日晨,乱军南下临清、永济、馆陶,所过剽掠。晚,贝州告知军乱,将犯邺都,都巡检使孙铎等急见史彦琼,请早做防备,并请率一千精兵于王莽河伏击叛军。史彦琼疑孙铎谋乱,不许。夜,史彦琼率兵宿北门楼,叛军前锋来攻,弓弩乱发,守军溃乱败走,史彦琼单骑逃奔洛阳。 

六日,孙铎等巷战失败,携其母自水门逃出。乱军入邺都,推赵在礼为魏博留后。赵在礼占据宫城,以皇甫晖及军校赵进为马步都指挥使,纵兵大掠。北京留守张宪家在邺都,赵在礼厚待抚慰,遣使者以书信招诱张宪,被张宪斩杀。

九日,命归德节度使李绍荣领骑兵三千招抚邺都乱军,并征调兵将,备其不服。

十四日,李绍荣至邺都,攻南门,遣宣徽使宋唐玉招抚,赵在礼备羊酒犒军。史彦琼指手大骂,乱军知不可赦免,坚守不降。后唐军攻城不利,退屯澶州。

二十日,李绍荣率诸道兵再攻邺都。二十三日,裨将杨重霸率众数百登城,因后继无兵,全部被杀。

李绍荣讨赵在礼久而无功,河朔州县相继告乱。二十七日,命李嗣源讨邺都。

三月四日,李绍真至邺都,安营城西北,杀邢州乱首赵太等二十一人于邺都城下。

六日,李嗣源军至邺都西南隅御河之南,赵在礼等登城谢罪,并出城劳军,李嗣源加以安慰,安营城西南。

八日,李嗣源移营渡过御河,进军观音门外,下令黎明攻城。夜,张破败军乱,杀都将,焚营舍,逼李嗣源称帝,拔刀拥李嗣源等入城,城中不接纳,皇甫晖击斩张破败,余部溃散。赵在礼率将校迎拜李嗣源,飨将士于行宫。李嗣源以收容散兵为由出城,夜宿魏县

李嗣源军乱之时,邺都城南有李绍荣兵万人,牙将张虔钊、高行周等请李绍荣诛杀乱军。李绍荣疑有诈,见李嗣源入邺都,遂引兵离去。平卢节度使符习闻李嗣源军溃,引兵而归。

十七日,邺都乱兵遣翟建白占据博州,欲渡黄河突袭汴梁。

四月,洛阳兵变,唐庄宗被杀。李嗣源即皇帝位,改元天成。

五月十一日,赵在礼请唐明宗幸邺都。以赵在礼为义成节度使,赵在礼称为牙兵所制,不赴任,仍留邺都。赵在礼任上贪暴,家资为诸帅之最。

是月,天雄军节度使度支奏,管内今年夏苗地亩比去年多六千八百顷,降诏奖之。

六月十六日,滑州都指挥使于可洪等纵火作乱,攻魏博戍兵三指挥,逐出之。于可洪与魏博戍将互奏对方作乱,唐明宗按验得实,七月七日,斩于可洪于都市,族诛首谋左崇牙全营及助乱将校百人。

十二月十七日,二皇子李从荣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天雄军节度使、邺都留守。

九二七年丁亥后唐天成二年

三月,以赵在礼为横海节度使,以李从荣镇邺都,命宣徽北院使范延光将兵护送,且制置邺都军事。

遣邺都奉节等九指挥三千五百人北戍卢台,以备契丹,出发之日,不给铠仗,仅系旗帜于长竿以别队伍,中途军心惶惶,相互煽动。至卢台,房知温诱九指挥叛变南归,被齐州防御使安审通尽杀,藏匿得免者十无一二。范延光闻卢台军乱,发滑州兵至邺都,以备不测。

四月十日,敕卢台乱军在营家属并全门处斩。令至邺都,龙晊所部邺都奉节等九指挥三千五百家数万口,尽驱漳水杀之,水为之变赤。

六月七日,任圜求罢三司,以枢密承旨魏州人孟鹄充三司副使权判。

七月十二日,度支奏,三京、邺都并诸道州府市肆买卖,先前每陌八十文,近来将短陌转换为长钱,无所顾忌。命今后仍使用八十陌钱,违禁者枷项收禁。

十七日,以邺都为节度使。

八月四日,以邺都副留守赵敬怡为右卫上将军,判兴唐府事。

十二月三日,邺都留守李从荣移镇晋阳。

是年,邺都差夫一万五千人于卫州界修河堤。

九二八年戊子后唐天成三年

二月一日,唐明宗欲巡幸邺都,时迁都大梁不久,流言四起,遂停巡幸邺都。

四月三日,以石敬瑭为邺都留守,充天雄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五月三日,又加驸马都尉。

十七日,以天雄军节度副使、判兴唐府事赵敬怡为枢密使。

九二九年己丑后唐天成四年 

三月二十六日,因讨伐义武节度使王都,邺都、幽、镇、沧、邢、易、定等州管内百姓有挽运之劳,除正税外,放免诸色差配。

四月一日,禁铁锡钱。时湖南专用锡钱,铜钱一值锡钱百,流入中国,法不能禁。

六月十一日,复以邺都仍为魏府,留守、皇城使等官职并停。宫殿悉去鸱尾,赐节度使为衙署。不久,又改为邺都。

九三零年 庚寅后唐长兴元年

二月十一日,以石敬瑭为御营使,加检校太尉,增食邑五百户,寻诏归任。时邺都繁富为天下冠,然风俗犷悍,民多争讼,石敬瑭令投函府门,一一阅览,年余,盈积几案,滞留监狱者甚多。

安重诲素与昭义节度使王建立不和,因王建立入朝为太傅,遂上奏称王建立入朝过邺都日有扇摇之言。五月三日,令王建立以太傅致仕。

九月,董璋叛,命石敬瑭讨伐,石敬瑭于十月离邺都西征。

九三一年 辛卯后唐长兴二年 

三月九日,刘知远子后汉隐帝刘承祐生于邺都旧第。

六月十九日,宋王李从厚移镇邺都,为兴唐尹。李从厚镇邺,闻殷鹏弱冠登进士第,隽秀为乡里所称道,辟为从事。殷鹏,字大举,邺都人,李从厚即位后任右拾遗,后任刑部郎中等职。

是月,命诸道均民田税。

十二月,开铁禁,许百姓自铸农器、杂铁器,于夏秋田亩之上,每亩税农具钱一文五分。

九三二年 壬辰后唐长兴三年

春,邺都人吴承范登进士第。吴承范,字表微,少好学,善作文。李从厚闻其名,置为宾客,即皇帝位后,授左拾遗,史馆修撰,修唐明宗实录。后汉时卒于礼部侍郎任,年四十二。

四月六日,按《十道图》,重定三京、诸州府地望次第者。升兴唐、真定二府在凤翔、河中、成都、江陵、兴元五府之上,合为七州。

十三日,天雄军节度使、宋王李从厚兼中书令。

六月六日,卫州奏,黄河水坏堤,东北流入御河。

九三三年 癸巳后唐长兴四年

十一月,唐明宗病危,诏李从厚入宫。

二十九日,李从厚离邺都回京城。未几,唐明宗崩。十二月一日,李从厚即皇帝位,是为闵帝。

九三四年甲午

后唐闵帝(李从厚)应顺元年后唐末帝(李从珂)清泰元年 三月,镇州节度使范延光任兴唐尹,充天雄军节度使。

六月,相次有百姓诉田不均。

秋、冬旱,民多流亡。

九三五年乙未后唐清泰二年

正月二十五日,邺都进天王甲。唐末帝在籓镇时,有相士言其像毗沙天王,暗喜。即位后,选魁伟军士披天王甲,居宿卫,并诏诸道造天王甲进献。

二月五日,以皇子李重美代范延光充天雄军节度使。

六月,河东节度使、北面总管石敬瑭以备契丹为由,索要粮兵物资,诏令诸镇输绢五万匹籴军粮。二十二日,又诏魏博市籴粮食。时水旱民饥,石敬瑭遣使督运严急,河北苦不堪言,民多流散。

七月,刘延皓任天雄军节度使,恃皇后势力,夺人财产,长夜宴饮无度,减将士赏赐,军士怨怒。

八月十九日,邺都杀人贼陈延嗣及母、妹、妻等并弃市。

是年,邺西有栅曰李固,清、淇合流在其侧。栅有桥,桥下大鼠与蛇相斗,斗至日之申(十五时至十七时),蛇不胜而死。行人观者数百。

九三六年丙申后唐清泰三年后晋高祖(石敬塘)天福元年 

五月三日,改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石敬瑭拒不从命。

二十四日,天雄军屯驻捧圣都虞候张令昭以魏博响应石敬塘。二十五日未明,率众攻牙城,刘延皓只身脱走,乱兵大掠。

六月四日,削夺刘延皓官爵,令归私第。

六日,令张令昭权知天雄军。

十四日,张令昭杀唐末帝使者。唐末帝以宣武节度使兼中书令范延光为天雄四面行营招讨使、知魏博行府事,与李周讨伐张令昭。

七月二日,范延光军至邺都,攻城。

二十二日,克邺都,斩张令昭,尽诛其党七指挥。

二十三日,石敬瑭子石重英、石重裔藏匿于邺都居民家井中,被杀,并族灭所藏匿之家。邺都作乱捧圣指挥使马彦柔以下五十八人在洺州被擒获。

八月三日,以范延光为天雄军节度使、守太傅、兼中书令。

九月十八日,后唐军败晋阳城下,范延光引魏博兵二万由邢州青山口趋榆次,合诸镇兵共救晋安寨。

十月,后唐大括天下将吏及民间马,每七户出一人为兵,自备铠仗,谓之“义军”,以十一月为期。共得马二千余匹,征兵五千人,民间大扰。

卢龙节度使赵德钧欲趁乱取中原,请与魏博合兵,时赵、镇、泽潞已经合兵,范延光称魏博兵已入贼境,无法南行数百里与之合兵。

十一月十二日,契丹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自称儿皇帝。

闰十一月十四日,晋安寨被石敬塘攻陷,时魏博军尚全。

十七日,张延朗请唐末帝赴滑州,与魏博声势相接,末帝无法决断。

晋新得天下,训练兵卒,修缮兵备,务农桑以实仓廪,通商贾以丰货财。数年之间,中国稍安。

后唐某佚名僧人,从五台山出发经河北、河南、淮南、江南、岭南,再经江南西道、山南至关中,其所遗《诸山圣迹记》盛赞:“邺都,即魏府也。管七州五十余县,府城周围一百二十里。寺院大小一百余所,僧尼七千余人。并于此处建国。土出绫罗,多丰繁,平原险陆,左右山川,商贾填便,不殊镇府也。……桑麻 ()日,柳槐交阳,原野膏腴,关闹好邑。” 

后唐刘赞(?——935),魏州人,幼小能文,父刘玭为县令,训导其读书。夏天令穿青色短布衫,刘玭每次吃肉,只给刘赞以蔬菜,告刘赞肉食为俸禄,若想得,需勤心求学方可。刘赞用心苦读,三十岁登进士第。此为“不让肉食”由来。